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18:42: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既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特征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又是对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提炼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就经济欠发达的**县而言,生态脆弱、风大沙多,自然条件十分严酷,特别是在农业“大而不强”、农民“多而不富”的条件下,更要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大力实施科学发展策略,以产业化发展农业、以工业化富裕农民、以城镇化繁荣农村,努力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始终把生产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生产发展安天下、稳民心,是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没有生产的快速发展,就没有时代的明显进步。生产发展其鲜明的主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最终实现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目的。有道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新农村建设失去经济基础的有力支撑,再宏伟壮观的蓝图也难以实现。可以说,农业生产不发展,农民收入不增加,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因

此,始终把生产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是物质文明在农村的现实需要,是破解所有“三农”问题的前提条件,是造福亿万农民的战略选择。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源泉和经济保障。就**县而言,近五年累计投入10多亿元,切实发展农村生产力,使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有了可喜变化,农民收入实现新的增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但从整个社会发展的态势看,农村落后首先是经济上落后,要解决好农业不发达、农民不富裕的核心问题,就必须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走“以工业促农业、以城镇带农村、城乡一体共繁荣”的路子,积极统筹生产力布局、激活各类生产要素、兼顾各个产业体系,显著提升农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促其发挥最大经济效益,为农村全面繁荣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切实结合自身实际快发展 新农村建设对农业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对农村是一场重大的社会变革,对农民是一种美好的时代福音。就**县而言,要以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农村为着力点,坚持思想先行、顺势而为,切实做到“四个坚持、四个推进”。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尽快把农村工作的中心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时时处处体现科学发展内涵,建设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相符相称的社

会主义新农村。以农业现代化为重要桥梁,以农业标准化为重要标志,以农业集约化为重要方式,认真选择工业拉动型、草畜带动型、特色产业型、商贸流通型、休闲旅游型、合作组织型等发展模式,用现代发展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物质技术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管理方式经营农业,精心培育新的产业优势和经济增长点,努力变农民田间地头为工厂化生产的车间,实现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最大限度实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农村产业全面提速升级。二是坚持以科学规划为龙头,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改变“重建设、轻规划”的错误认识,从规划出生产力的高度,因地制宜、不惜财力,聘请有资质的单位和权威人士,制定好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农民居住区、产业发展区、社会事业发展区具体详规,力求做到规划“长远不落后、眼前能领先”。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围绕国家政策导向,突出抓好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通路、通水、通沼气、通信息等“五改四通”工程,掀起基础设施建设的新高潮。三是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方位拓宽增收渠道,大力发展优势农业和劳务经济,走多元发展促增收的路子。深入实施农村改革,重点解决城乡分割、要素分配不均、农村管理方式滞后等突出问题,建立城乡互动、平等发展机制,产品有序流动、要素合理配置体系,政府职能明确、管理运转高效体制,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