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东南亚地区形势:政治转型与区域秩序发生深刻变化-2019年精选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8:30: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5年东南亚地区形势:政治转型与区域秩序发生深刻变化

2015年,东南亚地区政治、经济、安全、区域合作等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地区国家政治转型与社会变革持续进行,多数国家政局总体稳定。受世界经济发展大环境不佳等影响,各国经济下行压力普遍增大。东盟经济共同体宣告建成,区域一体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南海等地区热点问题有所升温,大国博弈下的地区秩序演变更加复杂。 政治转型与社会变革深入推进

一、不少国家处于选举关键期,政治力量角逐激烈 2015年11月8日,缅甸举行首次在民选政府组织下的大选,主要参选政党包括联邦巩固与发展党(简称“巩发党”)、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简称“民盟”)以及少数民族政党。巩发党尽管有执政资源依托,获得军队支持,但颓势难挽。反对党民盟势如破竹,以在联邦议会人民院、民族院及省邦议会均过半的绝对优势获胜。若开民族党、掸族民主联盟等少数民族政党在部分少数民族邦中成绩不俗。大选后,昂山素季与总统登盛、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等积极展开对话协商,就维护政治过渡期局势稳定、促进权力平稳交接达成一定共识。缅甸有望迎来政治转型以来的首次政党轮替。2015年9月11日,新加坡举行第13届国会选举,在人民行动党吸取上届大选教训,加强与选民联系,

以及李光耀离世、新加坡庆祝建国50周年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人民行动党成功获得连任,得票率创下近年来新高。反对党利用民众求变心理扩大生存空间的战略失策,加之其自身实力弱小且力量分散,预计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难与人民行动党相抗衡。2015年12月,印尼同步举行264个省、县、市地方首长选举,民主斗争党、大印尼行动党、国民民主党等传统大党与新兴政党各有斩获,政党实力对比自2014年大选以来出现新一轮变化。越南共产党十二大和老挝人革党十大分别于2016年1月召开,人事安排等出现新的重大变化。菲律宾将于2016年5月举行总统、两院和地方选举,主要政治力量竞争与分化成为选前政治发展主线。总体看,地区国家权力斗争和政治博弈尽管激烈,但多数国家政府控局能力较强,政治和社会局势未出现较大波动,形势总体平稳。

二、政治格局多元化效应持续显现,多国政治内斗加剧 在政治与社会多元化大趋势下,朝野较量、党内矛盾、府院之争等有所加剧,给地区国家政治稳定带来负面影响。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深陷“一马公司”贪腐案,巫统派系矛盾公开化。反对党阵营也出现较大变化,反对党领袖安瓦尔入狱,伊斯兰教党与民主行动党公开决裂。纳吉布通过改组内阁、推迟巫统党选、叫停“一马公司”案调查,暂时稳住党内和政府局面,但面临的朝野及社会压力大增。泰国巴育政府加强控局,利用大米收购渎职案等分化打压他信势力。泰国新宪法草案被否决,巴育延长执

政,大选被迫推后,新旧势力之间、政党与军政府之间以及两大政党间的博弈仍将持续。印尼朝野阵营矛盾相对和缓,反对党强调发挥“建设性作用”,但执政党与政府、执政集团大佬与佐科以及内阁各部门领导人之间的矛盾分歧不时显现,对佐科政府施政造成一定掣肘。柬埔寨反对党救国党继续煽动民众反政府情绪,对人民党执政掣肘增大。

三、民众诉求增多,民意影响力不断上升

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潮流浩荡,各色文化思潮和意识形态持续涌入,与地区本土传统思潮交织碰撞,地区国家社会多元化进一步加强。各国民众政治意识普遍觉醒,媒体、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勃兴,民众对变革、发展、清廉、良政的诉求增加,民意在选举、制定决策及监督政府等各环节影响力提升。缅甸大选结果反映出民意在缅政治转型进程中的巨大影响。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高票连任,则体现出国际和地区不稳定因素增多背景下,本国民意求稳的一面上升。印尼总统佐科以民意起家,在改组内阁等重大决策上注意顺应民意。民众诉求增多对各国执政党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国政党普遍认识到加强与民众联系、广泛吸纳人才、打击贪腐无为、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性,在自身能力建设上纷纷投入更多精力。

四、民族宗教问题持续发酵,对社会稳定造成负面影响 2015年以来,大量“罗兴迦”难民偷渡前往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不仅频频发生沉船等事故,还牵连出跨境偷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