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类《审计学》串讲讲义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1 13:49: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审计学》 考试辅导串讲

一、《审计学》试题题型、题量

2010年《审计学》考试的题型以2009年《审计学》考题为例,说明目前题型、题量的分布状况;2010年按照这个题型应试:

《审计学》题型、题量分值 考题类型 题目数量 每题分数 总分值(分) 20 1 20 1.单项选择题 2.多项选择题 3.名词解释 4.简答题 5.论述题 6.案例分析题 合计 10 2 2 1 3 38 2 2 5 10 12 - 20 4 10 10 36 100 二、2010年考试大纲和教材变化 2010年《审计学》考试大纲有所变动,教材变化幅度大. 《审计学》教材框架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审计基础知识(第一章----第三章)

第二部分:审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第四章----第六章) 第三部分:财务报表审计实务(第七章----第十二章) 三、命题规律

1.以“全面考核,重点突出,理论结合实务”为命题原则 2.考核审计准则

3.考核财务报表审计实务 4.注重风险导向审计

5.考核审计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复习思路

1.通读指定教材,突破重点和难点

2.结合财务报表审计实务,掌握审计准则 3.结合企业会计准则

4.强化应试练习,掌握答题技巧 5.历年考题为应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 审计概论

【学习重点】

审计的定义和特征(掌握)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熟悉)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之间的关系(掌握)

审计的分类和审计方法(熟悉)

第一节 审计的定义和特征

一、审计的含义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审计的主体

(二)审计的授权者(或委托者) (三)审计的客体(对象) (四)审计的依据 (五)审计的目的

(六)审计的本质

二、审计特征----独立性和权威性 (一)独立性

①机构独立;②业务工作独立;③经济独立。 (二)权威性

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决定了它的权威性。

第二节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体会议通过的新宪法,明确规定了设立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 1983年9月正式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

1995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二)国外政府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985年10月国家审计署颁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经历四个阶段:

阶段1----详细审计阶段 起因:南海公司事件

审计的目的:查错防弊 审计的方法:详细审计 审计的对象:会计账目 使用人:股东

阶段2----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20世纪初,美国式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也称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 审计的目的:对报表数据做检查,判断企业的信用 审计的方法:抽样

审计的对象:资产负债表 使用人:股东和债权人

阶段3----会计报表审计阶段

30年代到40年代,会计报表审计阶段。

审计的目的:对报表发表意见,不仅仅是资产负债表,还针对利润表 审计的方法:测试企业内控做抽样审计

鉴证的对象:对企业的内控进行控制测试,同时鉴证报表,对报表发表意见 使用人:股东、债权人、金融机构、潜在投资人等. 阶段现代审计阶段

40年代后,审计国际化,法制化。

审计的方法: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计算机辅助的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第三节 审计的分类和审计方法

一、审计的分类 归纳: 国家审计 1.按审计主体分类 内部审计 社会审计 财务报表审计 经营审计 合规性审计 事前审计----指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发生之前所进行的审计 事中审计----指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执行过程中所进行的审计 事后审计----指审计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完成之后所进行的审计 就地审计 2.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 3.按审计实施的时间分类 4.按审计执行的地点分类 报送审计 账项基础审计 5.按审计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制度基础审计 术分类 风险导向审计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之间的关系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审计虽然存在很大的区别,但是注册会计师在对一个单位进行审计时,都要对其内部审计的情况进行了解并考虑是否利用其工作成果。这是由于: ①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②内部审计在审计内容、审计依据、审计方法等方面都和外部审计有一致之处。 ③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费用。 二、审计的方法

(一)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 顺查法 1. 按审查书面资料的顺序分类 逆查法 详查法 2. 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数量和范围分类 抽查法 3. 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内容分审阅法、核对法、分析法、复算法 类 (1)顺查法 ①优点:方法比较简单,并且由于从原始凭证入手,审查的内容系统全面,不易造成重大疏漏; ②缺点:工作量大、烦琐,审查时不易抓住重点。

因此顺查法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量较少或内部控制制度较差的单位。 (2)逆查法

①优点:从被审计对象的总体着眼,在进行全面观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抓住疑点或重点进行深入审查,可以相对减少工作量,节约人力和时间,提高审计功效; ②缺点:审查不够系统、全面,容易遗漏问题。

因此,对于规模较大、业务量繁多或内部控制制度较健全的单位,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3)详查法

①优点:能够全面查清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违反财经法纪行为,一般不易疏漏,审计风险较小,审计工作质量较高;

②缺点: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审计成本较高。

详查法适用于经济业务相对比较简单的小型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或是经济问题非常严重的专题审计。在现代审计中,较少采用详查法,而大部分采用抽查法。 (4)抽查法

①优点:审计成本较低,能明确审查重点,审计效率较高;

②缺点:审计结果过分依赖所审查部分的情况,如果所审查的部分不合理或缺乏代表性,抽查结果往往不能发现问题,甚至以偏概全,作出错误的审计结论。

因此抽查法仅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较复杂、内部控制健全和会计基础较好的单位。 (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鉴定法

第四节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一、审计职能

审计职能是审计本身固有的内在功能。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鉴证职能和经济评价职能。 二、审计的作用

审计具有制约作用、促进作用、证明作用。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

【学习重点】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概念(掌握)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掌握)

注册会计师独立性(掌握)

专业胜任能力、保密、收费、佣金与业务招揽(熟悉)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基本原则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