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方言七村蛮声的现状分析毕业论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19:09: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面的资本,那要拥有这种骄傲感、要标榜自己是与经济实力雄厚的地方有一定关联的方法之一,就是像西岸人般操一口浓重的西岸口音,因为作为西岸人的一个重要且显著的标志就是讲一口浓重的西岸蛮声口音。这正如民国时期,某些人故意在言谈中冒出几个英文单词就自感品味变高一般。

2.心理优势的缺乏

七村人讲蛮声出现西岸村口音,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受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种是刻意模仿。刻意模仿又分为主动模仿和被动模仿。主动模仿一般基于对西岸镇的崇拜,或者说潜意识对强大的崇拜;被动模仿是指模仿者(七村人)处于环境的压力及其它不利自身的因素而被动地去模仿。七村人讲蛮声时模仿西岸口音,有部分是属于被动模仿,这在年轻人中尤为常见。西岸镇具有教育资源优势,因此汇集了西岸各地的学子。当不同口音的蛮声发生交流碰撞时,操西岸口音的学生总会认为自己所讲的腔调语音是最正确的,口音是最正宗的,而其它地方例如七村的口音则是奇怪滑稽的非正宗蛮声口音。蛮声是目前归属仍未明确的粤北土话,只在西岸镇通行,而该镇又是在西岸村的基础上成立的,因此,许多西岸村的同学认为,西岸村的口音也就代表了西岸镇的口音,那各种口音都应该唯西岸口音?马首是瞻?,而且在西岸镇生活学习要?入乡随俗?讲西岸口音也是理所当然的。这就形成西岸村同学极强的心理优势,即当因口音不同而产生异样之感时,他们首先不是想自己是否有问题,而是想对方口音不正宗。相较之下,七村的同学则缺乏这种心理优势,即使他们并不真的觉得自己家乡的口音有多奇怪,但因?人在他乡?,他们极少会去质疑西岸村口音的代表性,他们在心理上也极少像西岸村人那般坚信、自信自己的口音毫无问题。因此,被动地模仿西岸村口音也就有了可能。

3.乡情的缺乏

语言不仅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它还是维系人们乡情的纽带,一旦乡言断了,那乡情也就淡了。无论是因环境因素还是因心理因素而改变家乡方言的口音,在笔者看来,归根结底是其乡情的缺乏。

笔者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少七村女性外嫁到西岸口音地区后多会加上西岸口音;而许多操西岸口音的女性嫁到七村后,即使过了几年、十几年,有的甚至几十年,却仍讲一口浓厚的西岸口音,并不因长时间处在被七村口音包围的环境中而有所改变。由此可见,环境因素并不是影响个人口音的决定性因素。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诗人贺知章早年离乡入仕,距家乡越州(今浙江萧山)一千五百

11

多公里的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通行的是官话,在官话的包围圈中,他没有生疏他的家乡方言。他于天宝三载(公元744年)辞官返乡,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但在与家乡隔断了近五十年后鬓毛已衰却?乡音无改?,这是因为他对家乡有深深的眷恋。①一个人,无论身在何方,无论离家多久,如果对家乡恋恋不忘,那他对家乡的一切,都会饱含深情。若对家乡的语言饱含深情,即使平日不常说,但心里亦不会将其尘封,那又怎么会对其日渐生疏以至忘却乡音呢?当然,瞬息万变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残酷的生存竞争,已令现今的人无暇顾及自己的家乡语言,也使现在年轻一代不再有浓厚的安土重迁、落叶归根的思想,那对家乡的眷恋也就比一千多年前的古人要淡得多了。另一方面,相对于古代的文人墨客,现代人的心思不那么细腻,不那么情感丰富,那自然对乡情没多大感觉了。

因此,七村人讲蛮声出现西岸村口音,不仅仅是经济或心理层面的原因,它背后隐藏的是人们情感淡漠的危机,这亦是当下社会的通病,应予以重视。

(二)七村蛮声受到广州话、普通话等官话的冲击 1.广州话的冲击

广州话是粤语系统中最为通行的主体方言,也是广东地区最为通行的方言。广州经济较为发达,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因而广州话极具生机活力。广东某些非粤语方言区受到广州话的影响,其方言吸收的广州话因素越来越多,更有甚者,其方言完全被广州方言替代。连州市区便是如此,它由通行土话?阿B声?转为通行广州话。七村村委会离连州市区较近,加之现今交通和资讯十分发达,人员交往日益频繁,使得七村土话蛮声受到广州话的渗透辐射,所吸收的广州话因素日益增多。若任其发展下去,那七村土话蛮声极有可能步连州土话?阿B声?的后尘,被广州话替代,甚至因此消亡。

广州话对七村土话蛮声的渗透是潜移默化的,它不是瞬间推翻被渗透者的一切,而是悄悄地钻入其日常生活的某个角落,不易察觉,待人们意识到它的存在时,人们已遗失或有可能遗失自己原本古老的东西。广州话对七村蛮声的冲击主要表现在音韵与词汇两方面。

(1)音韵

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教育、文化水平逐渐提高,科技日益进步,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出现了一大批的新生事物。而新生事物进入到七村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主要

彭定求.《全唐诗》.第1版.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7月。

12

的语音传播媒介是广州话。于是人们在广州话的基础上将新生事物音译为本地方言,而不是在原有方言的基础上为新生事物确定一个发音。这导致本地部分原有字词的音韵发生改变。

例如?蛋?。?蛋?是七村蛮声原有的古老的字词,发音为[tshCEeN31],它与其他字词组合成表七村原有事物的词语时,依然读[tshCEeN31],例如?鸡蛋?、?蛋黄?、?鸭蛋??蒸蛋?之?蛋?的发音仍为[tshCEeN31]。而七村蛮声中原本没有?蛋糕?、?蛋挞?、?蛋黄派?这些词汇,?蛋糕?、?蛋挞?、?蛋黄派?是近现代才兴起盛行的糕点类食品,它们是通过广州话传入七村人们的生活中的。在广州话中,?蛋糕?发音为[tCEeN21,ko55],?蛋挞?发音为[tCEeN21,thCEeN55],?蛋黄派?发音为[tCEeN21,u?22,phai11],音译为七村蛮声后,发音分别为[tyN22,ko31]、[tyN22,tho31]、[tyN22,vaN24,pho52],即当?蛋?与?糕?、?挞?或?派?等组合成词时,则不发原来本土的[tshCEeN31],而发由广州话音译来的[tyN22]。

(2)词汇

随着粤语在生活各方面的渗透,许多具有七村蛮声特色的词汇被广州话词汇代替。例如:

①籴与粜

以前七村人民称?买入粮食?为?籴?[t

22

],称?卖出粮食?为?粜?[thi?u52],例

如?籴米?、?籴谷?、?粜米?、?粜谷?。而在广州话中,无论是进行何种粮食交易,都称为?买?或?卖?,受此影响,说?买米?、?买谷?、?卖米?、?卖谷?的人越来越多,?籴?和?粜?逐渐被?买?和?卖?代替。现今,?籴?与?粜?只出现在老一辈七村人口中,年青一代几乎不懂何为?籴?与?粜?。

②心火燥

心火燥在七村蛮声中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心里烦躁,如有火烧?,一种是?精神不正常?。?‘火’是五行之一,中医学理论借助于‘阴阳’、‘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及病理变化。?①中医认为,心为火脏,心火炽盛,内扰于心。七村蛮声用?心火燥?来形容?心情烦躁、心里不平静?,从某方面讲是受了传统中医理论的影响的。而在医学界上,有?心火上炎?这一病理,?中医病机本症是为心火内盛所表现的实热证候。其症多因六淫传里化火;或情志郁极火自内发?也就是说,?情志郁极?,情感受挫、心志抑郁到一定程度会?心火上炎?,而?心火上炎?的极端表现是?心胸烦热,夜不成眠,甚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编写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出版.1998年版,第319页。

13

或狂躁儋语?,也就是西医上说的?精神分裂症?。①由此可见,七村蛮声用?心火燥?来形容人的精神出现了问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受广州话的影响,许多村民逐渐用广州话中的?心情唔好?、?精神病?、?痴线?来形容人们心里不平静或心情烦躁及精神有问题。而极具中医文化的?心火燥?在七村蛮声中日渐式微。

2.普通话的冲击

随着国家推普力度的加大和学校对普通话的重视推崇,以及广东省的外省人士比例的逐年增加,普通话对七村蛮声的影响日益明显。

(1)音韵

普通话对七村蛮声音韵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声母混淆及韵母错读。

例如,斧头的?斧?,七村蛮声读[phu55],声母为ph,但现今出现[fu55]的读法。又如,?亡?、?忘?、?文??务?等词,相较七村蛮声场景而言,是普通话场景里的高频词汇。受普通话的影响,不少年轻人特别是学生,常把这四字读成[vaN24]、[vaN22]、[vCEeN24]、[vu21],即声母m与w混淆;而?务?[m

(2)词汇

普通话对七村蛮声词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许多具有七村蛮声特色的词汇被普通话词汇代替。

例如?朝?。以前七村人民将早上的饭食称为?朝?[ti?u31],将早上第一次进食称为?食朝?[s?e22,ti?u31]。而在普通话中,前者称为?早餐?[tsCEμ214,tsh早餐?[tsh

55

55

22

]读成普通话的[vu21],更是声母韵母皆错。

],后者称为?吃

55

,tsCEμ214,tsh

55

55

]。现在许多村民许多时候习惯说音译来的?早餐?[ts,tsho31]、

?吃早餐?[s?e22,ts,tsho31],而说?朝?[ti?u31]、?食朝?[s?e22,ti?u31]的人越来越少,?朝?

[ti?u31]有丢失的可能。

四、七村蛮声?乡音需无改?的原因

七村蛮声是古代汉语遗留下来的方言,虽然目前仍归属未明,但可以确定的是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

古代南方被称为?南蛮之地?,南方人被称为?南蛮子?或?蛮人?。?蛮声?之?蛮?,较早见于上古的《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②在范晔的《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有对南蛮系统的记载。③又《宋书.本纪》载,南北朝宋武帝大明中(大明

①②

作者不详.心火上炎中医治疗诊断方法.(2009-11-26).[2014-09-28]

胡奇光,方环海.《尔雅译注》.第1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8月 ③

(宋)范晔撰,李虎.《后汉书(传世经典文白对照)》.第2版.广州:三秦出版社,2004年5月

14

年号是从公元457至464年),?桂阳蛮反,振武将军肖冲之讨之。?①南北朝时的?桂阳?即包括今连州在内的古桂阳郡。而在《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有武陵蛮、长沙蛮、象林蛮、苍梧蛮、日南蛮、巴郡南郡蛮、板楯蛮、九真蛮等的记载,但却没有?桂阳蛮?的记载。也就是说,自《后汉书》记载的东汉永寿、延熹年间记载长沙蛮的活动以后三百年,出现了?桂阳蛮?。而据《楚蛮与早期楚文化》考证,楚蛮早在商代时在南方就有广泛的分布,是南方土著居民中数量较多、分布较广的一支。楚武王时期,楚国国力强大,常向四周开疆拓土,?大启群蛮?,向南则攻占原始蛮人的领地,使得部分?蛮人?南迁。②而包括今连州在内的古桂阳郡就与楚国南部接壤。综上可得三点,一是连州地区的某些土话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南北朝甚至更早的时期;二是?桂阳蛮?极有可能是?长沙蛮?南迁的一部分;三、当时南方土著族系众多。而连州当地老人对?蛮声?的解释是?南方土著蛮人?的语声。鉴此,笔者认为,七村方言?蛮声?有可能是上古南方土著遗留下来的语言。但由于可供论证的历史资料较少,加之考古的空白,很难找出?蛮声?从源头到现今的变化轨迹,所以关于?蛮声?为上古南方土著语言一说,也只是假想。

暂且不论七村蛮声的源头为何,其保留了丰富的古代汉语知识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保护七村方言?蛮声?,对研究古汉语、研究古代文献或戏曲(古代戏曲之唱词多有俚俗方言)、研究古代音韵和现代音韵的关系,都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七村?蛮声?历史悠久,记载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百态,是七村历史的活化石,因此亦值得保护。从文化认同感及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层面来看,七村?蛮声?是独特的地域方言,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其语言个性不应被粤语、普通话等官话淹没,因此保护?蛮声?具有重大意义。

(一)保留了丰富的古代汉语 1.古音韵的保留

对于古代汉语的历史分期,目前还没有完全一致的分发。按照王力的分发是:先秦两汉,即公元三世纪以前的汉语音韵为上古音,以《诗经》、《楚辞》用韵和《说文》谐声字所反映的语音系统为代表;魏晋南北朝隋唐北宋,即公元四至十二世纪的汉语音韵为中古音,以《切韵》系韵书和唐诗用韵所反映的语音系统为代表;宋元明清,即公元十三世纪至十九世纪的汉语音韵为近古音(又称北音),以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和元代

①②

(南朝·梁)沈约.《宋书》.

刘玉堂,尹弘兵.《楚蛮与早期楚文化》.湖北大学学报.第37卷第1期.2010年1月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