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度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必修三全册解析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4 9:05: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8年-2019学年度

人教版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全册检测试题(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利,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甲骨文中“王”字的含义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而孟子强调的是仁义而非征伐,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为而治”是道家的观点,与儒家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B。“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的大意是指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下归服,可见孟子的观点重在强调仁义、道德教化,故选C。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题干中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D。

2.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丞相卫绾建议:“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这一建议的目的是

A.试行独尊儒术 B.实行无为而治

C.倡导天人合 D.稳定现有秩序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的发展。据材料中的“所举贤良”指举荐贤人,再结合“……之言,乱国政,请皆罢”信息可知,被举荐人的言行要有利于维护西汉王朝的统治,故答案选D项;“独尊儒术”“天人合一”等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两项;材料内容与道家学说无关,排除B项 答案:D

3.下表反映了北宋三次兴学的相关信息。由此可知,当时三次兴学的共同意图是

时间 第一次(庆历年间) 第二次(熙宁年间) 第三次(祟宁年间) 推动者 范仲淹 王安石 蔡京 举措 科举应试者须先受官学教育 创立学“三法”,并创立武学、律学、医学 发展地方官学 A.完善科举,选拔人才 B.发展官学,抑制私学 C.加强集权,削弱地方 D.重整典籍,复兴儒学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科举制的发展。由材料中范仲淹把“科举”与“官学教育”密切结合,及后续两次兴学突出发展中央、地方官学等信息可知,当时统治者希望通过发展官学来完善科举制,以更好地选拔人才,故A项正确;B、C、D三项对材料理解错误。 答案:A

4. 明朝后期,一大批学者痛感理学的“清谈”“务虚”和追逐“义理”对社会造成的祸害,于是致力于研究现实,探讨中国疆域发展、科技发展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问题。材料说明当时

A.宋明理学完全脱离实际 B.儒家开始关注社会现实 C.民主启蒙思想逐步形成 D.形势变化引发学风转变

【解析】从“致力于研究现实”等信息可知,当时学者们逐步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答案D

5.观图,下列说法符合图中演说家认知的是 A.万物都是水形成的 B.善是入的内在灵魂 C“世界是思维的产物\ D.人是万物的尺度

解析:答案B

6、图所示为1483年至1508年创作的名画《岩间圣母》(局部)。画中圣母照看着几个正在嬉戏的孩子、流露出了一种幸福美好的情感。这种情景反映了 A.古代罗马文化的人文性 B.德国家教改革的新成果

C.对人间伦理感情的歌颂 D.西方浪漫主义美术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由名画中圣母的形象及“嬉戏的孩子”“一种幸福美好的情感”等信息可知,该作品表现了人间母性的量、反映出作者对人间伦理感情的歌颂,故C项正确,排除A项;宗教改革运动开始于1517年,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西方浪主义美术产生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排除D项。 答案C

7. 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答案:A

8.目前火药武器出现的最早例证被发现于中国一处墓穴(约建于1128年)墙壁的浮雕里,与它一同排放的还有刀剑、战斧等。这一发现说明

A.当时火药已成为重要的战争武器 B.火药发明、完善于我国宋代 C、当时火药已在战争中大规模应用 D.宋代火器种类已相当完备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由材料中的“火药武器”…与它一同排放的还有刀剑、战斧等”可知,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药武器具备与刀剑、战斧等类似的战争功能,这说明在12世纪初火药已成为重要的战争武器,故A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火药的“发明”“运用”及火药武器的种类信息,排除B、C、D三项 答案:A

9.“当时流行的‘抱锣’‘哑艺剧’等杂技节目,大都运用了刚刚兴起的“爆仗’和“吐火’等形式,以制造神秘气“幻术表演中也有喷出烟火云雾以遁人或变物等。”这些描述最早可能出现在

A.西汉初期的楚辞体诗歌中 B.明清时期的纪实小说中 C杜甫现实主义的作品中 D.宋元的文人笔记或戏曲中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文艺。材料中的“杂技节目”“运用了刚刚兴起的“爆仗’和“吐火’等形式”说明,火药制品已在当时社会文娱活动中被熟练运用。虽然火药最早发明于唐代,但火药制品盛行于“杂技节目”“幻术表演”等表演艺术中则是在宋元时期,其是宋元

时期市民阶层壮大、戏剧文化发展的产物,故选D项,排除C项;A、B两项在时间上明显与材料信息不符。 答案:D

10.以下是几幅反映我国古代书体发展演变的代表性作品。从中体现出的书体演变趋势是 A.实用性增强 B.图画感丧失 C.文字量减少 D.艺术性减弱

《碣石颂》 《曹全碑》 神策军碑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三幅书法作品所展示的书体依次是小篆、隶书和楷书,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以《曹全碑》为代表的隶书的出现。较之以《碣石颂》为代表的篆体汉字,隶书体笔画简便,结构平衡扁长,书写更容易,对后世的楷书影响很大。可见,在秦篆的基础之上,汉字的实用性得到发展,故正确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答案:A

11.1861年,马克思在一封信中说道:“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粗率的英国式的阐述方式当然必须容忍。”可见,在马克思看来科学进步 A.推动了英国社会的进步 B.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 C.有助于社会科学的研究 D.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由“这本书”“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等信息可知,在马克思看来,科学进步为其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研究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即科学进步有助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故答案选C项。 答案:C

12.有人说,16~17世纪是力学的信息域,18世纪是化学的信息域。那么,19世纪的信息域应该是

A.相对论 B.电磁学 C.微电子学 D.量子论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世界的科学成就。由材料信息可知,“域”具有时代性,体现科技发展的时代特征。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以电磁学理论为基础的科学成就推动了一系列科学与技术发明的出现,人类社会也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13.“绵羊本来是很温顺的,所欲无多,现在它们却变得很贪婪和凶狠,甚至要把人吃掉,它们要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和城市。”图文材料所讽刺的社会运动 A.彰显了浪漫主义的文艺特征 B.破坏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 C.为英国技术革新创造了条件器 D.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进步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根据材料中关于“绵羊”的描述“要把人吃掉”“要踏平我们的田野、住宅”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讽刺的社会运动应是英国的圈地运动。而圈地运动造就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大批自由劳动力,积累了资本,扩大了市场,为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