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8参考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2:32: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8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最小杀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杀死99.9%

(降低3个数量级)的供试微生物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有些药物的MBC与其MIC非常接近,如氨基糖苷类。有些药物的MBC比MIC大,如β内酰胺类。如果受试药物对供试微生物的MBC≧32倍的MIC,可判定该微生物对受试药物产生了耐药性。 2. 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在特定环境

下孵育24小时,可抑制某种微生物出现明显增长的最低药物浓度即最小抑菌浓度,用于定量测定体外抗菌活性。

3. 获得耐药性:对原来敏感的抗生素通过遗传性的 改变而获得了抗药性 4. 多重耐药性:同时对两种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产生的抗药性 5. 交叉耐药性:对结构类似或作用机制类似的抗生素均有抗药性

6. 赖药性:不仅对该药物具有抗性,而且需要该药物作为特殊的营养因素 7. 耐受性:该菌在最低抑菌浓度时仍受到抑制,但最低杀菌浓度提高

8.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执行免疫防卫,维持自身生理平衡与

稳定的功能。

9. 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包括产生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的性能 。 10.免疫反应性 :指与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二.选择题

1.IMVC试验最常用于鉴定下列何种细菌(B) A.化脓性球菌 B.肠杆科细菌 C.厌氧性细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霍乱弧菌

2.与内毒素有关的细菌结构是A

A.外膜 B.核膜 C.线粒体膜 D.荚膜 E.细胞膜 3.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E

A.肽聚糖 B.蛋白质 C.鞭毛 D.核酸 E.脂多糖 4.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与致病有关的化学组分是D

A.N-乙酰胞壁酸 B.磷壁酸 C.壁磷壁酸 D.膜磷壁酸 E.脂肪酸 5.青霉素的抗菌机理是E

A.破坏肽聚糖的聚糖支架 B.损害细胞膜 C.干扰菌细胞的酶系统

D.作用于核糖体抑制蛋白质合成 E.抑制四肽侧链D-丙氨酸与甘氨酸交联桥的连结 6.下列哪种细菌具有异染颗粒A

A.白喉棒状杆菌 B.百日咳鲍特菌 C.流感嗜血杆菌 D.伤寒沙门菌 E.铜绿假单胞菌

7.与细菌侵袭力有关的结构是B

A.芽胞 B.荚膜 C.细胞壁 D.中介体 E.核糖体 8.破坏热原质最有效的方法是 E

A.高压蒸气灭菌 B.紫外线照射 C.酒精 D.煮沸 E.高温干烤 9.对人致病的细菌大多是D

1

A.专性需氧菌 B.专性厌氧菌 C.微需氧菌 D.兼性厌氧菌 E.以上都对

10.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E

A.外毒素 B.内毒素 C.侵袭性酶 D.热原质 E.细菌素 11.分离致病性肠杆菌科细菌最合适的培养基是C A.普通培养基 B.血琼脂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鉴别培养基 E.厌氧培养基

12.不能与红汞同时使用的化学消毒剂是D

A.漂白粉 B.乙醇 C.新洁尔灭 D.碘液 E.洗必泰 13.对血清培养基的灭菌,应选用C A.煮沸法 B.巴氏消毒法

C.间歇灭菌法 D.流通蒸气灭菌法 E.高压蒸气灭菌法 14.常用的碘液浓度为C

A.10g/L B.20g/L C.25g/L D.30g/L E.50gL 15.乙醇消毒剂常用的浓度是C

A.100% B.95% C.75% D.50% E.30% 16.下列消毒灭菌法哪种是错误的A A.金属器械——漂白粉 B.排泄物——漂白粉 C.饮水——氯气

D.含糖培养基——间歇灭菌法 E.人或动物血清——滤过除菌

17.新生儿预防淋病奈瑟菌所致的脓漏眼的消毒剂是A

A.20~40g/L龙胆紫 B.1g/L高锰酸钾 C.20g/L红汞 D.10g/L硝酸盐 E.20g/L碘液

18.在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中,属于第一类的是D A.脊髓灰质炎病毒 B. 天花病毒 C.登革病毒 D.新生隐球菌 E.小鼠白血病病毒

19. 在病原微生物的分类中,属于第二类的是B A.新疆出血热病毒 B.汉坦病毒 C.轮状病毒 D.流感病毒 E.破伤风梭菌 20.属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是A

A.天花病毒 B.登革病毒 C.流感病毒 D.志贺菌 E.沙眼衣原体

【参考答案】

1.B 2.A 3.E 4.D 5.E 6.A 7.B 8.E 9.D 10.E 11.C 12.D 13.C 14.C 15.C 16.A 17.D 18.B 19.B 20.A

三.填拱题

1.口服给药制剂细菌总数 ≤1000个/g或 ≤100个/mL;霉菌和酵母总数≤100个/mL(或/g),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

2

2.在控制菌(病原菌)的检查中口服药—不能检出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外用药、眼科制剂—不能检出金葡菌、绿脓杆菌;深部用药不能检出破伤风梭菌。 3.机体的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类型 4.免疫应答具有如下特点:特异性,记忆性,耐受性

5.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识别启动阶段,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 6.免疫功能分三种: 免疫防御,免疫稳定 ,免疫监视

7. 肠杆菌科细菌是一大群寄居在人与动物肠道内的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有致病性大肠埃希

菌、志贺菌、伤寒沙门菌等。

8. 呼吸道传播的细菌 主要有结核分枝杆菌 、白喉棒杆菌、脑膜炎奈瑟菌、嗜肺军团菌。 9. 创伤感染的细菌主要有葡萄球菌、链球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铜绿假单胞菌。 10.动物源性细菌主要有布鲁菌、鼠疫耶氏菌、炭疽芽胞杆菌。

11.衣原体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滤菌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广泛寄生于人和动物体内。

12.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态性、可通过滤菌器并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三.问答题

1.体外抑菌实验常用的方法有哪些方法?请简述之,最好配图示。

琼脂扩散法:滤纸片法,挖沟法;连续稀释法: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固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联合抗菌实验法。加图示。 2. 病原菌检验的原则和一般的检测程序:病原菌的形态和培养特征的观察是鉴别的基本要

求,对生化反应、血清学反应、动物毒力试验等项目的要求因菌而异,各有其侧重点。一般的检测程序为:药物的准备或预处理→增菌培养→分离培养→纯培养→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动物试验等→结果判断。 3. 油类药物的无菌检查法

油剂药物与液体培养基不能混溶,故常漂浮于液体培养基表面而影响试验结果。因此,此类药物作无菌检验时,应在培养基内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80),使药物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以利于细菌的生长和验出。有的药物如青霉素油剂等,由于黏度过大,可先用灭菌植物油或灭菌液体石蜡进行一定倍数的稀释,然后取样接种到含吐温—80的培养基中,充分摇匀使药物均匀分散在培养基中。

4. 简述防止微生物污染药物的措施。

1、加强药品生产管理:国际上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优良生产操作规程(GMP)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或称Good Practice in the Manufacture and Quality Control of Drugs,均缩写为GMP)亦可译为 药品优良生产和质量控制 )。 2、加强药物卫生管理,进行微生物学检测。 3、使用合适的防腐剂与抑菌剂。

5. 口复及外用药微生物检验的一般原则

(1)为使检验结果具有代表性,药物的采样应有一定的数量。一般每个批号的药物,至少随机抽样2瓶(盒)以上。每次检验时,从样品中分别取出的药品的总量,不得少于10g或10ml,蜜丸至少分别取4丸以上共10g,贵重药或微量包装药采样量可酌减。

(2)药物在检验前,应保持原包装状态,不得开启,以免污染。药物应放置阴凉干燥处,防止微生物繁殖而影响检验结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