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空,青年人不妨多读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0 11:57: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读后感:《若有空,青年人不妨多读书》

短暂的小长假已经结束,不知道大家都是怎样度过的?也许是去上班,也许是去旅行,也许是宅在家里足不出户。

我的五一简单充实,按时上下班,那天下班后回到宿舍,拿起手机打开微信,朋友圈里随处可见的是旅行图片,沙滩、海岸、庙宇古刹,引人入胜,不禁羡慕嫉妒,不过我也算是足不出户把大好河山欣赏了一番,还暗自窃喜。翻看照片的时候,突然间想起前两天看到的一篇文章,有一段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但是后来我发现,人与人眼中的世界,其实是不一样的。事情的起因,是几年前的一个与我并不熟悉的大学同学来杭州旅游,虽然交情不深,但我还是要尽地主之谊,带他去逛逛西湖。走了半个小时,我们拐进了一个很冷清的小祠堂,旁边有导游说这是于谦祠。提到于谦,我的第一反应是和郭德纲说相声的那个胖子。我那同学倒是面色凝重,走了进去,二话不说就跪下了,吓得我一激灵。我想拽着领子把他拎起来:“你缺心眼吗,跪在个石头面前算什么,又不是你祖宗,多丢人。”他冲我笑笑,说一会就好,你要嫌不自在,就去附近逛逛吧,我很快就完事儿。后来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自己也搞不清楚,读了不少和于谦有关的书,觉得他真是了不起,就想来瞻仰一下,或许是因为敬佩吧。我当时一百个不理解,这货真是个中二少年,变着法的矫情。直到几个月之后我开始读明史,看到于谦那一卷时,才多少明白了一些他的感受。后来我自己一个人又去了一趟于谦祠,没带相机没拍照,恭恭敬敬鞠了几个躬,好让他老人家知道,除了说相声的那个于谦之外,还是有人

记得住他的。”

这个故事让我记忆犹新,也让我心生感慨,面对同一件事,同一处景点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你了解的越多,看到的才越多。之所以会对那位朋友的举动万般不解,是因为你不懂,这让平日里不怎么爱看书的我一时间羞愧难当,细细想来,文中的那位朋友一定是知识渊博的吧。

所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前人总结的古训可不是随口说着玩的。试想,如果您去本该肃静的祠堂之前,已经通过书籍或其他途径了解到他的背景典故,了解祠堂主人的生前身后,或许就不会大声喧哗;如果你了解兵马俑,当你去观赏时,就会心存敬畏,就不会嘲笑男士兵梳辫子的形象;如果你了解雍和宫,就不会随口说它是和珅的住处;如果你了解历史,面对大屠杀纪念馆,你不会笑的那么肆意;如果你了解故宫,当你身处宫殿时,会能感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曾是帝国的心脏,而不是嫌弃它路面坑洼不平,埋怨为何没有铺设木地板。如果你去阅读,你会发现这些景点代表着历史、文化和故事,而不是乱石、朽木、自拍和美图秀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有趣的是,读万卷书是放在行万里路前面的,换句话说,如果您旅游时,不了解其背后的故事,那么只是走马观花,洗涤不了心灵,也升华不了灵魂。

回头再翻看朋友圈的照片时,这种不了解景点背景而走马观花的感觉越发明显,人们只是慕名而来,选个标志性的建筑物、一处心怡的风景拍个照留个念,来了又走,一批又一批,了解名胜古迹背后的故事,对于历史也是一种铭记,更是一种尊重和敬畏,所以您还在等

什么,为了下一次有意义的旅行赶快行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