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7:28: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文言文翻译(教案)
教学目标:
1、重视文言文翻译,明确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2、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六种方法:对、留、换、删、补、调。 3、巩固课内文言语句的翻译,强化翻译基本功。 教学重点:
以课内文言语句为例,介绍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同时兼顾能力迁移。 教学难点:
留、换、删、补、调五种翻译方法的具体运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自2002年高考,沉寂多年的文言文 翻译主观题重新出现,分值是5分;2004年、2005年浙江卷中的文言文 翻译主观题分值就都已提高到8分,最近几年增至10分 。2011年7分。今天我们要探讨一下文言文翻译的比较明确的要求和实用的技巧。 二、看一看 评一评(知识回顾)
首先让我们来看下面这几句的译文,请大家指出其在翻译上的不足之处。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晋国侯王和秦国伯爵包围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无礼。”
2、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3、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长久地被慷慨人家笑话了。 4、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 望着海洋叹息道:有句俗话说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很多人在一起走,肯定有品行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 6、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改变了脸色的。 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也没有筋骨的强壮。
请学生分别指出其错误,然后概括说明,指出其错误主要在八个方面:1.强作对译。
2.该译不译。3.以今译古。4.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5.胡添乱补.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6.该补不补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7.该删却留8.该调不调.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并指出这是我们翻译文言文的大忌:想当然,甚至靠想象;译出之后,句子却是不通的。那么,文言文的翻译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呢?
二.讲一讲 记一记 (考点透视)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换言之,原文和译文必须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原文中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要落实,原文中没有的意思,在译文中一定不能出现;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考纲对本节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即用现代汉语的语汇和语法来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通句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
三.练一练 说一说 (技法点睛)
那么,我们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到底怎样达到“三标准”呢?我教大家几招,就足够用了,我们可以用“六方法”,“六方法”听起来好像复杂,其实就是六个字,就是“留删换”、“调补贯”,等我们分
1
析完之后,大家就更清楚了,对付文言文翻译可能就更得心应手了 方法一:例: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太守是谁呢?他就是庐陵郡的欧阳修。 2、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
总结:对于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可以保留,不用翻译。 -- \留 \方法二 例:1.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4.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之\衬音助词,不译;\也\句中停顿,不译;\夫\句首发语词,不译;公姥偏义复词,“公”不译)
总结: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掉。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 -- \删
如果文言文翻译中只有这两种现象,那就很省事了,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就行了。这是我们文言文翻译的第一招。可惜的是,能留和删的字词却并不很多,所以我们还要掌握其它的方法。
方法三:\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列传》
译文:屈原来到了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江边一边走一边吟唱,面容憔悴,身体和相貌像干枯的树木一样。(\被\通\披\; 古今异义:颜色、形容; \枯槁\: 像干枯的树木一样)
总结:文言文中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情况。以及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换\
方法四: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
译文:(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省略了宾语和主语)
总结:原句中有省略(如省略了应补充的主语、谓语、宾语、介词、数词后面的量词等),或一一对应翻译不通顺时,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顺。 --\补\方法五:
例5:'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
译文:自以为听说了很多道理,就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啊。(\莫己若\应为\莫若己\宾语前置句; \我之谓\应为\谓我\宾语前置)
总结: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后置等。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及时调整。 -- \调\
这是我们文言文翻译的第二招。 补充要点:
掌握并使用这些方法,好像翻译已不存在问题了,事实上也并不尽然。我们试着翻译下面两个句子看看:意译方法
在难以百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对使用互文、比喻、借代、对偶、夸张、婉辞、用典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宜用意译。 互文
上下文各有交错省略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合并而完整达意,不可直译。 例1、 秦时明月汉时关。
将“秦”“汉”两个作主语的朝代名词放到一起 译文: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例2、主人下马客在船
2
译文:
这些句子的意义不全,要重新组合,相互补充,意译出正确的意思。组合时,把同一成分放到一起,再翻译。 比喻
比喻修辞在翻译时要译出其比喻的意义 例1、 金城千里。
“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 因为现代汉语中没有这样的说法。所以意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因的城防”
例2、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贾谊《过秦论》) 译文: 借代
例、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翻译时应该译出借代的本体。 译文: 对偶
我们可以根据对偶及其类型和特点,从已知词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未知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从而很好地翻译出文言句子。
例: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从“地”可推想出“固”应是名词。在翻译时,应尽量保持原语句的对偶形式。 译文: 夸张
状态、程度方面的夸张,仍译为夸张,前面加上“像要 或“快要” 例1:相加因持璧却立,倚拄,怒发上冲冠。 译文:
数量方面的夸张,可把数量词换成表示“多””高”“大”等副词或形容词. 例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译文: 婉辞
委婉,主要是避讳。如把皇帝的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已的死说成“填沟壑”。凡遇到这种情况,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来译就可以了。
例: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背”是古人避讳的说法,实际上就是“死”、去世”的意思。我们翻译时就应该把它译出来。 译文: 用典
例1、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封狼居胥”也是一个典故,汉武帝时,大将霍去病大败匈奴,追到狼居胥山,封山而还。翻译时要懂得典故,译出典故所反映的意思。翻译为“像霍去病那样建功立业”. 例2、 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滕王阁序》) 译文:
1.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用典)
直:我活着应当掉脑袋,死后应当编草绳。 意:我活着应当不惜性命,死后应当报恩 2.秋毫不敢有所近。(比喻)
直: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连最小的东西也不敢占有。好的是,我们还有第六个方法。
方法六: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这往往指前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但是,必须说明的是,这个“贯”不能随便使用。因为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不过,这种情况在高考时,不大可能会遇到,所以大家不必太过担心。
小结:从现代汉语看来,文言文之所以不能“文从句顺”,较主要就是在于其句式的特殊和省略的运
3
用,所以“调”和“补”对翻译是很重要的;“贯”虽然作为备用方法,但它的“结合语境”的精神还是极为要紧的。简言之,“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四: 想一想 试一试 (拓展迁移) 1、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叔敖杀蛇 刘向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闻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其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其母曰:\吾闻有阴德者天报以福,汝不死也。\及长,为楚令尹,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选自《新序?杂事一》)
(1).译文:孙叔敖在年少的时候,出去游玩,看见两个头的蛇, 杀了并且埋了它。 (2).译文:他的母亲说\蛇现在在哪?\
(3).译文:等到(孙叔敖)长大,做了楚国的令尹,还没有推行自己的治国主张,全国的百姓就信服他的仁慈了。
2、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管仲束缚,自鲁之齐,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注1:绮乌,地名。注2:封人,官名,守边境的官吏。 (1)、译文:管仲被捆绑起来,由鲁国押送到齐国去。
(2)、译文:绮乌的守边境的官吏跪着献东西给他吃,态度很恭敬。
(3)、译文:假如侥幸回到齐国不被处死而被齐国重用,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
(4)、译文:我将任用贤明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评定奖赏有功劳的人,我凭什么来报答你呢? 3、翻译以下文段中加横线的句子。
齐大饥.(1)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2)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3)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4)“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翻译:(1) (2) (3) (4)
4、翻译下列句子,并指明所应用的方法。
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翻译:
2、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翻译:
4、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翻译:
5、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翻译:
五:课堂小结
话说回来,就文言文翻译而言,这六个字并不是根本所在,而只是一种技巧。文言文翻译的根本还在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尤其是实词的积累和辨析,这是硬道理。古文功底好的人,他未必要学习什么“留删换调补贯”,却仍然能翻译得很好。
但是,对文言功底有限的我们而言,尤其针对考试来说,明确翻译的要求,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对我们无疑是很有用的,特别是遇到较难的题目和译成之后较对时。
文言翻译歌诀
通读全文 领会大意 一一对应 斟酌词义 国年官地, 保留不译 活用通假 通通换替 无意虚词 陪衬删去 特殊句式 调整语序省略句式 补充通顺 字词句篇 前后联系 忠实原文 力求直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