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全国卷高考典型易错题训练专题十六语文试卷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9 19:52: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8-2019年全国卷高考典型易错题训练专题十六语文试卷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房 东 庐 隐

①当我们坐着山兜,停在一座山坡上时,兜夫“哎哟”地舒了一口气,意思是说“这可到了”。那里有一所三楼三底的中国式洋房。在这所房子的对面,峙立着无数的山峦。当晨曦窥云的时候,我们睡在床上,可以看见万道霞光,从山背后冉冉而升。跟着雾散云开,露出艳丽的阳光。再加着晨气清凉,稍带冷意的微风,吹着我们不曾掠梳的散发,真有些感觉得环境的松软。这种幽丽的地方,我们城市里熏惯了煤烟气的人住着,真是有些自惭形秽,虽然我们的外表强于他们乡下人,但是他们乡下人至少要比我们离大自然近得多,他们的心要比我们干净得多。就是我那老房东,虽然她的样子特别的朴质,然而她却比我们这些好像知道什么似的人,更知道自然的趣味。

②她已经五十八岁了,她的老伴比她小一岁,可是他俩所做的工作,真不像年纪这么大的人做的。他们的儿媳妇一天到晚不在家,早上五点钟就到田地里去做工,到黄昏的时候,她有时肩上挑着几十斤重的柴就来家了。在他们家里,从不预备什么钟,他们每一个人的手上也永没有戴什么手表,然而他们看见日头正照在头顶上便知道午时到了,除非是阴雨的天气,他们有时见了我们,或者要问一声:师姑,现在十二点了罢!据他们的习惯,对于做工时间的长短也总有个准儿。

③住在城市里的人每天都能在五点钟左右起来,恐怕是绝无仅有,然而在这岭里的人,确没有一个人能睡到八点钟起来。说也奇怪,我也喜欢上了早起,朝旭未出将出的天容和阳光未普照的山景,实在别有一种情趣。到了晚上,大家同坐在院子里讲家常,我们从楼上的栏杆望下去,老女房东便笑嘻嘻地说:“师姑!晚上如果怕热,就把门开着睡。”我说:“那怪怕的,倘若来个贼呢?……这院子又只是一片石头叠就的短墙,又没个门!”“呵哟师姑!真真的不碍事,我们这里从来没有过贼,我们往常洗了衣服,晒在院子里,有时被风吹了掉在院子外头,也从没有人给拾走。”我听了那女房东的话,由不得称赞道:“到底是你们村庄里的人朴厚,要是在城里头,这么空落落的院子,谁敢安心睡一夜呢!”

④我们的女房东,天天闲了就和我们说闲话儿。他们家有上百亩的田,据说好年成一年仅粮食就有几百块钱的裕余。另外还有一块大莱园,还有白薯地五六亩,猪牛羊鸡和鸭子,一样不缺。并且那一所房除了自己住,夏天租给来这里避暑的人,也可租上一百余元。老母鸡一天一个蛋,老母牛一天四五瓶牛奶,倒是纯粹的好汁子,一点不搀水的,我们天天向她买一瓶。他们吃用全都是自己家里出的,每年只有进款加进款,却不曾消耗一文半个,可说是“外干中强”。我们却是“外强中干”,只要学校里两月不发薪水,简直就要上当铺。 ⑤有一天夜里,月色布满了整个的山,青葱的树和山,更衬上这淡淡银光,使我恍疑置身碧玉世界,我们的房东约我们到房后的山坡上去玩,她告诉我们从那里可以看见福州。我们越过了许多壁立的巉岩,一带的松树被风吹得松涛澎湃。东望星火点点,水光泻玉,那便是福州了。那福州的城子,非常狭小,民屋垒集,烟迷雾漫,与我们所处的海中的山巅,真有些炎凉异趣。

⑥日子飞快地悄悄地跑了,眼看着就要离开这地方了,又要到那充满尘气的福州城市去了。那一天早起,老房东用大碗满满盛了一碗糟菜,送到我的房间,笑容可掬说!“师姑!你也尝尝我们乡下的东西,这是我自己亲手做的,这几天才全晒干了,师姑你带到城里去,管比市上卖的味道要好,随便炒吃炖肉吃,都极下饭的。”我接着说道:“怎好生受,又让你花钱。”那老房东忙笑道:“师姑!真不要这么说,我们乡下人有的是这种菜根子,哪像你们城市的人样样都须花钱去买呢!”我不觉叹道:“你们满地的粮食,满院的鸡鸭和满圈子的牛羊猪,是要什么有什么,……这怎不叫人佩服!再说你们一年到头,各人做各人爱做的事,舒舒齐齐地过着日子,地方的风景又好,空气又清,为什么人不羡慕?……”

⑦那老房东听了这话,点头笑道:“可是的呢!我们在乡下宽敞清静惯了倒不觉得什么……去年福州来了一班耍马戏的,我儿子叫我去见识见识,我一清早起来带着我大孙子下了岭,八点钟就到福州,我儿子说离马戏

开演的时间还早咧,我们就先到城里各大街去逛,那人真多,房子也密密层层,弄得我手忙脚乱……师姑!你就多住些日子下去吧!……”

⑧我笑道:“我自然是愿意多住几天,只是我们学校快开学了,我为了职务的关系,不能不早下去……” ⑨我们的房东听了这话,只点了一点头道:“那么师姑明年放暑假早些来,再住在我们这里,大家混得怪熟的,热剌剌地说走,真有点怪舍不得的呢!”

⑩可是过了两天,我依然只得热剌剌地走了,不过老女房东的印象却深刻在我的心幕上;还有她的家庭,她的小鸡和才生下来的小猪儿……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节选部分的第①段以写景为主,主要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既将城乡环境的特点进行了对比,也将城里人与乡下人的表现进行了对比。

B.文章写到乡里人不戴手表,家里也没有钟,充分体现出乡里人有着自由自在、顺其自然的生活习惯,不需要有城里人的那种时间观念。

C.第⑤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等角度,远近结合,变换视角,动静结合,描写了优美迷人的山中美景,使人如临其境,表达了喜爱之情。

D.文章最后几段主要写到房东与“我”的对话,言语中流露出乡下人物产丰富、生活便利的自得,也看得出作者对城市拥挤的厌倦,对乡下宽敞清静的热爱。

(2)文中画线句子说到老房东比“我们”更知道些”自然的趣味”,主要有哪些自然的趣味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小说的结尾一段言有尽而意无穷,包含着“我”的复杂感情,请联系全文,探究小说结尾一段的意蕴。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箩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粑。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作“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匋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匋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匋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第1页 共10页 ◎ 第2页 共10页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匋民送去。

季匋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季匈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匋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借以卖弄自己高雅博学。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匋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匋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匋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匋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季匋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

季匋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匋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不卖。” 客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季匋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以及讨厌席间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借以卖弄自己高雅博学”的情节,是为了反衬叶三鉴赏家的形象。

B.表面看来,作家是用疏朗的笔画、用各色水果勾勒出了一幅当地的四季风物图,其实这是写一种安静、适

第3页 共10页 意的淳朴生活,也是文中人物生存的环境。

C.画家季匋民与果贩叶三在他们各自的生活圈里都举止超常,他们惺惺相惜,不约而同地跳出商业重围,暂时避进传统文化艺术的幽静里,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心灵选择和文化选择的结果。在这两个古朴的人物身上,寄寓着作者深厚的人文理想。

D.作者用民间语说民间事,“叶三”说的“紫藤里有风”“红花莲子白花藕”,都是百姓日常用语。作者借助工笔描绘的写法,让恬静淡泊的果贩与常常一语中的鉴赏家的形象精致地叠合在一起。

(2)大画家季匋民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试结合文本分析。

(3)有人说“从主人公叶三身上看到了一个真正的鉴赏家应该具有的特质”,请结合文本,谈谈一个真正的鉴赏家应该具有怎样的特质。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只竹蜻蜓 吕显浩

一阵风过,除了扬起一地的尘土外,还惊得枝叶“呼啦”作响,仿佛一千个鼓掌的人儿;刹那间又惊起一丛麻雀、三两只布谷鸟,“嗷”叫着飞得无影无踪。

小李生于此地,长于此地,对这样的情景早已习以为常,三十年春夏秋冬转瞬即逝,小李也变成了老李,除了许多对“人生易老”的感慨之外,老李还有一位相濡以沫的妻子以及一个上个月刚满八岁的儿子这两样最重要的家当。其余的,不提也罢。

老李有个外号,响亮得很——铁公鸡,不用说大家也知道,这个称号来自那“一毛不拔”的典故。传言老李上班从不坐车,只骑着一辆从二手市场淘来的“呼啦车”;传言老李经常在黄昏不久去菜市场,买回来一捆捆半价的菜蔬;传言有一次老李的儿子嚷着要一把尺子,老李二话没说出门拿了一块薄木板就回来了;又传言老李是家中的财政部长……

今天老李回来得有些晚,手里还拿着一只竹蜻蜓,儿子已经向他要了一星期了,实在是拗不过那个活祖宗,老李也只有“忍痛割爱”了。一回到家,一阵风呼地就刮了过来,把老李吓了一跳,待他看清楚是自己的儿子后,手中的竹蜻蜒连同刚才还在眼前的儿子就不知去向了。老李不禁暗叹一声:这小兔崽子真是跟我当年一样贪玩,不,是更贪玩。

这一天,老李的儿子很晚才回来,带着一脸满足的笑容倒头便睡。第二日,老李下班在家津津有味地看着足球比赛,正惋惜中国队上半场的那个头球,儿子却随着关门声冲了进来,一言不发地回到自己的房间,“砰”的一声把门关上,再不吭声。老李就纳闷了:昨个他不是还好好的吗?仔细一想,不对呀!刚刚儿子明明是拿着竹蜻蜒出去的,怎么现在却空手而归?老李突然间意识到一个问题,似乎儿子的竹蜻蜒被别人拿走了,要不儿子也不会那样一副委屈的表情。那么,是谁呢?

于是,老李难得地关了电视,去问儿子事由,儿子却始终一言不发,无奈之下,老李也只有去做伟大的福尔摩斯的工作了。他开始推理思考起来;是隔壁的老张吗?不对,他和妻子旅游去了,根本就不在家;是楼下的小陈吗?也不对,他一个单身汉没事拿别人小孩子的玩具干什么?难道是楼上的王大妈?嗯,她似乎有一个孙女来着,也不对,她的孙女才一个月大,而且昨天还哭了一下午,吵得我头都晕了,哪儿还有时间去管什么竹蜻蜓……老李想了半天,几乎整栋楼的每个人都被他排查了一追,想得头都快破了,依旧是一筹莫展,一看表,竟已是半夜一点钟,撑不住了,倒头就睡。

第二天老李依旧在思考那个问题,迎面二楼的老朱走了过来,冲他点头一笑,算是打了招呼。老李愣:嗯?他的笑容怎么这样灿烂,嗯,一定有问题!刚转过身,小赵就与他擦肩而过,老李又呆了一下:咦?我记得小赵每次遇到我都要打个招呼,今天是怎么了,似乎在躲着我,哼,这人有问题。小唐的表情怎么那么怪异,说不定是他……不知怎的,在老李的眼中每个人都不正常,似乎每个人都有莫大的嫌疑。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老李的神经就没有松开过,他甚至还将邻居的一只斑点狗怀疑了一番,当然,每棵树也都未逃过他的法眼。

第4页 共10页

◎ 这一天,老李揉着脑袋出门去了,刚走到单元门口,忽地一阵风刮来,老李兀地感到头上落了个东西,伸手一摸,竟是失踪了一周的竹蜻蜒,似乎是从楼房的高台上落下来的,老李这时才恍然大悟,儿子的“委屈”恐怕只是怕挨骂而已。于是一切都恢复了正常,在老李眼中,每个人都再正常不过了。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小说中儿子央求老李一周,老李才给儿子买竹蜻蜓这一情节来看,邻居们关于老李的种种传言都是事实。 B.老李的儿子虽然出场不多,却是一个关键人物。正是他的一言不发,才会有老李的种种猜疑,小说的情节才得以展开。

C.小说中老李发现竹蜻蜒不见了,首先想到的是让邻居拿走了,可见老李的性格导致了他与邻里的关系并不好。

D.小说善于通过细节表现人物形象,“老李难得地关了电视,去问儿子事由”,表明老李对儿子完全不关心。

(2)小说中的“竹蜻蜒”具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章分析。

(3)有人认为,从上下文来看,小说第三段交代老李外号的由来没有什么用处,可以删去。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斯人独憔悴 迟子建

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独具个性的生命存在方式,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比较充分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当然也未能免俗。

细细算来,从我开始小说创作至今所发表的三十万字的作品,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写下层人的生活的。这一回顾连我自己也略为吃惊。

我出生在北极村漠河,在那里度过了我孤独寂寞的童年时光。那里有我的外婆和外祖父,他们曾经给我讲过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我现在还常常回忆起当年讲故事的情景。

晚饭过后,农人家里忙过了该忙的事情,就要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生活太单调,他们疲惫的呵欠声常常同日头一起落山。而且,那里一年难得看上一场电影,那么,晚饭之后的茶水和故事就是生活中最好的消遣了。每逢这个时刻,我就带着我心爱的狗(它叫傻子,后来我把它写入第一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和这条狗一起挤入听故事的人中,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

那便是我最早的启蒙文学。它不是唐诗宋词,而是来源于民间的那种质朴而又奇诡、光怪陆离的故事。 于是,我在十九岁那年坐在夕阳下的窗前,看着天边飞涌的那一团团金色的晚霞的时候,我仿佛在绚丽的晚霞中又看到了童年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我的心难以平静,我开始断断续续地记载我的童年生活,二十岁那年把它整理成中篇小说,发表在一九八六年第二期的《人民文学》上。 从此,我真正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这实在不是一条坦途,这实在不是一个美差。

我需要读大量的书来丰富自己的心灵,我需要走南闯北去看世界,而时间和日常琐事又常常打乱我的计划。 因而我的创作有它不可否认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它还没有达到从一个宏观领域的高度去把握和观照生活的那种让人叹服的洞察力。

必须承认,我将来如果不超越自己,只是在我的童话世界里流连忘返,那么我的艺术生命也就终止了。而超越自己是多么艰难。它要养精蓄锐几时,苦苦求索几时,才能获得一个瞬间的辉煌。 但我仍要孜孜以求那辉煌,不管它最终实现与否。

今年五月,在泉州附近的静峰寺山上,我看见了弘一法师的手书遗言:“悲欣交集”四个字。据说,他的出家一直是个谜,他出家后他的妻子曾跪在寺门外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他也不动一丝恻隐之情。我以为他伟

大。而他临终的遗言却使我对他的伟大产生了怀疑。因为真正的出家人,无所谓悲,无所谓喜,而他生命之终极之时,仍能感受到“悲欣交集”,可见凡心难泯,他未能来一个彻底的超脱留与后人传说。但我左思右想,仍然认为他是伟大的。他的伟大便在于他把自己难以超拔的心态毫不保留地馈予人间。还给人间一个真实。他便是不朽的了。

我又想起了一个故事,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写作的故事。巴尔扎克作为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留给人间的十部不朽的作品,早已闻名世界。他一生中唯独喜欢咖啡。每逢写作之时,他总要把咖啡壶放在写字桌旁,一杯一杯地饮下去。他创作的欲望和情绪在膨胀,而他的身体却一天天地垮下去。丰富的精神生活把他推到一个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可渐渐衰竭的体力却把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 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销蚀的过程。 我们要完善自己,因而不怕销蚀。 (选自《姹紫嫣红开遍》,有删改)

(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偏远的山村长大,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这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激发了她创作的灵感。 B.“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生动地写出了质朴的民间故事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C.时间的缺失和琐事的干扰使作者没有办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前的准备,无法超越自己,作者对自己的创作感到失望。

D.本文回顾了自己文学创作的经历,认为文学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与销蚀的过程,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

(2)文中写道:“丰富的精神生活把他推到一个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可渐渐衰竭的体力却把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

(3)文章为什么以“斯人独憔悴”为题目?请结合文本加以探析。

第5页 共10页 ◎ 第6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