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量加大-考生们该怎样复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19 15:23: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考语文阅读量加大-考生们该怎样复习?

高考语文阅读量加大,考生们该怎样复习?

全国考纲取消选考模块,增加阅读量,这无疑需要考生提高快速阅读的能力。阅读能力的核心是“快”与“准”,在大势所趋的“快”标准下,如何强化精准阅读能力呢?

阅读能力的核心指标是“快”和“准”。“快”,是时代所趋,近几年逐渐为命题者所重,北京卷文字量增加千字左右,新增多文本题型,就是着眼于对“快”的考查。而“精准”与否,则始终是阅读能力强弱的关键所在。 语文成绩优秀,有赖于日积月累所形成的语文素养。但语文素养好,却并不意味着语文应试能力就一定强。如果把语文学习看作打造宝刀,那么,素养好就类似于这把刀用钢很好,真材实料,但要真正成为利器,这还不够,还需开刃。好钢开刃,方能吹毛断发,削铁如泥,成为秋水宝刀,干将莫邪。对语文学习来讲,开刃就意味着培育语文的应试能力,尤其是训练和提升考生的精准阅读能力。

语文素养、语文应试能力、精准阅读能力,这是一个由大到小的同心圆,是一条不断聚焦的能力线。可以说,精准阅读能力是语文应试能力的重中之重,是考生语文素养在考场上的核心体现。可惜的是,精准阅读能力恰恰是考生普遍的弱点,大量考生不但缺乏这种能力,甚至连精准阅读的意识都没有。 读懂文本,读懂题目,精准作答,做题的每个环节都与精准阅读能力密切相关;多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文学作品阅读和写作,每个板块的得失都与精准阅读能力的强弱成正比。作为常在高三的教师,我发现学生卷面上的一切问题,几乎都与精准阅读有关。我甚至会武断地告诉学生:高考不考阅读能力,考的是精准阅读的能力。

从试题到答案,例解“精准阅读能力”,无疑有最直观的感受。 例1:解释“高墙大院”一词在文中的含义。(3分)

本题出自大阅读《套袖》。答案只涉及文本第③段,篇幅适中而比较典型。下面就分析解题过程,呈现学生答案,使同学们“窥一斑而知全豹”,能够体会精准阅读的意识和能力在语文应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先来看相关文段。

③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因事去天津。行前朋友嘱托我带封信给孙犁老师,我心中很是惴惴。s://我怕见大作家,尽管他的优美篇章有些我几乎可以背诵。

我还听人说过,孙犁的房间高大幽暗,人也很严厉,少言寡语,连他养的鸟在笼子里叫得都不顺畅。s://但是我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孙犁老师的“高墙大院”。

本题考查“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理解和解释”,这属于高考语文的基本题型。拿到题,考生首先得认题,得读懂题干,精准把握命题人的意图,不能读得似是而非,从而答非所问。本题考查词语“字面义”,更考查“深层义”,从而考查对第③段的整体理解。具体讲,就是判断出“高墙大院”一词在文中是一语双关,所谓“解释含义”,就是说出它的字面义,更要说清楚它的深层义。

读懂题目,接着就得回到相关段落,依据语境,确认“高墙大院”的含义。这一步,主要靠的就是精准阅读能力,而“精读文本找答案”恰恰是广大考生的薄弱点。作答漏要点,措辞不到位,都与之密切相关。

浮皮潦草地浏览第③段,考生只能留下作者畏惧孙犁老师的模糊印象,凭着这样的阅读印象组织答案,只能催生出随笔式、感悟式的答案。从应试得分的角度看,这样的作答基本上没有意义。同样读第③段,在具备精准阅读意识和能力的人看来,他就懂得“回原文找答案”的过程要依靠精准阅读,懂得精准阅读不同于泛泛浏览,对所读部分既要有宏观上的把握,也要有微观上的确认。如此,不难发现本段讲了三层意思。第1层,作者对带信给孙犁一事,“心中很是惴惴”;第2层解释“很是惴惴”的原因;第3层讲结果,“我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孙犁老师的‘高墙大院’”。

“高墙大院”从字面上当然指孙犁家的高大的墙院,这是物质意义上的、具体的所指。体察语境,又不止于此,作者由“心中很是惴惴”,到终于“还是硬着头皮走进孙犁老师”的家,其实是冲破了心理上一道类似于“高墙大院”的东西。所以,还需精读文本,从语境中还原出“高墙大院”的象征义。 象征了什么呢?考生需要读第2层,弄清楚铁凝“心中很是惴惴”的具体原因,从而弄清楚心中像“高墙大院”

似的东西究竟指什么?这时候,就特别需要考生具备精准阅读的意识和能力。你得注意到“我还听人说过”中的“还”,这个“还”字就告诉你:我开始讲第二个原因了,前面讲的是第一个原因。有了这份敏感和精准,考生才不致于遗漏作者“惴惴”的第一个原因:“我怕见大作家”,即孙犁在文学界的崇高地位令作者心有所惧。

?再看“还”字后面的信息,如果粗率而过,很容易得出“房间高大幽暗”、人“严厉”“寡语”、养的鸟叫得“不顺畅”三个信息点,其实,品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