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程序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35: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程序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一种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

手术成功寄托在手术技术上,而不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则不能达到手术应有的疗效。通过临床实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程序。目的在于通过早期康复训练,恢复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方法主要有术前指导及术后康复训练。 1术前指导

首先应加强患肢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练习,以及踝关节的主动运动,要求股四头肌每次收1组,每天完成5~10组。

患者坐于床上,进行患肢的直腿抬高运动及踝关节抗阻屈伸运动,次数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 此外,还应教会患者如何使用拐杖行走,为术后执杖行走作准备。 2术后康复训练 2.1术后第1周

此期的目的为了减轻病人的症状,促进伤口愈合,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提高 2.1.1手术当天,维持关节功能位,用石膏托板固定膝关节,并保持足高髋低位。

2.1.2术后第2~7天,患肢做肌四头肌静力性收缩,每次保持10秒,每10次为1组,

2.1.3患者坐于床上,患肢做直腿抬高运动,不要求抬起高度,但要有10秒左右的滞空时

2.1.4做患侧踝关节的背屈运动,使该关节保持90°,并做该关节的环绕运动重复15次,

2.1.5应用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 passivemotion,CPM)机给予患肢在无痛状态

0°,终止角度为20°,在2min内完成一个来回,每天4小时,在1周内尽量达到或接近90°

2.1.6用低频调制中频电流作用于患肢,每天2次,电流密度不超过0.3mA/cm2,以改善合。

2.2术后第2周

重点加强患侧肢体不负重状态下的主动运动,改善关节主动活动范围。

2.2.1使用Maitland手法第Ⅰ级,使患膝在无痛范围内,由关节活动的起始端,小范围

2.2.2患者坐于床上,以臀部为定点,患侧脚下放置滑板,并以其为动点,自主完成2.2

2.2.3进一步加强患肢直腿抬高运动,可在床上方固定一滑轮,用吊带一端托住患侧踝关节

过助力运动完成直腿抬高运动,要求患者尽量抬高患肢并保持高度,并逐渐减少手的帮助,向主

2.2.4鼓励病人下床。前半周在石膏托板作用下,在平行杠内练习站立,此时重心在健侧重心逐渐向患侧过渡,直至解除石膏托板,直立于平行杠内。 2.2.5CPM机使用角度增大至90°~100°。 2.3术后第3周

继续主动直腿抬高运动巩固以往训练效果,恢复患肢负重能力,加强行走步态训练,训练患节活动范围。

2.3.1解除石膏托板后,为了解患者平衡能力,可让患者站立,治疗师前后推搡患者,注意

2.3.2患者利用拐杖练习行走,当其在心理及生理上能承受时,脱离拐杖在平行杠内行走

2.3.3患者侧卧位,患肢在上,伸直膝关节做外展运动,踝关节呈90°,在此基础上做前向的施加阻力,患者需克服阻力。 2.3.4Maitland手法第Ⅳ级。

2.3.5卧俯位,主动弯曲患膝关节,也可由治疗师帮助完成。

2.3.6在股四头肌训练器作用下,弯曲膝关节,由90°开始,重量为1kg,每天2次,每 2.3.7在跑步器上进行行走训练,病人目视前方抬头挺胸,臀部不能翘起。 2.3.8在固定自行车上进行蹬车动作,坐垫由最高开始。 2.3.9患者在此星期内尽量独立完成穿裤、袜等日常生活动作。 2.4术后第4周~3个月

重点进一步加强提高第3周的效果,增加患肢活动范围及负重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2.4.1可在轻度倾斜坡面上,独立行走。 2.4.2独立完成穿鞋、袜、裤等日常生活之动作。

2.4.3除了弯膝功能训练之外,还得注意伸膝的功能训练,如坐位压腿等。

2.4.4上下楼梯活动,早期主要依靠拐杖上下,健腿支撑,患肢以下负重到部分负重,要求病人适应后脱离拐杖。 [pagebreak] 3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