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0/6 23:57: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A.嘌呤替换嘌呤 B. 嘧啶替换嘌呤或嘌呤替换嘧啶 C. 嘧啶替换嘧啶 D. 碱基类似物替换正常碱基
6.一般地说,X连锁隐性突变比常染色体隐性突变较易研究,其原因是( ) A.隐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容易检测; B.隐性基因纯合率高;
C. 隐性基因容易在雄性半合子身上表现出来; D.隐性基因容易在雌合子身上表现出来 7.根据人类血型遗传知识,可以鉴别亲子间的血缘关系。已知父母中之一方AB血型,另一方为O血型,其子女的血型可能是( ):
A. O型; B. AB型; C. A型或B型; D. 只能A型 8.基因突变的多向性产生( )。
A. 等位基因 B. 复等位基因 C. 显性基因 D. 互作基因
9.在一个突变过程中,一对额外的核苷酸插入DNA内,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 A.产生的蛋白中有一个氨基酸发生变化; B. 产生的蛋白中有三个氨基酸发生变化; C.产生的蛋白中,插入部位以后的大部分氨基酸都发生变化。D.完全没有蛋白产物; (七)细胞质遗传
1. 紫茉莉的枝条有绿色、白色和花斑三种不同颜色,其颜色的遗传属于细胞质遗传,用♀花斑×♂绿色,其后代表现为( )
A. 绿色; B. 白色; C. 花斑; D. 绿色,白色,花斑。 2. 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基因型为( )
A. S(Rr) B. N(rr) C. S(rr) D. N(RR)
3. 植物质核型雄性不育中的孢子体不育类型,如基因型为Rr时,产生的花粉表现( ):
A. 全不育 B. 一半可育 C. 全可育 D. 穗上分离
4. 植物质核型雄性不育中的配子体不育类型,如基因型为Rr时,产生的花粉表现( ):
A. 全不育 B. 一半可育 C. 全可育 D. 穗上分离 (八)数量遗传
1.估算狭义遗传率时由2VF2-(VB1+VB2)计算所得是 ( )
A. 加性方差值; B. 显性方差值; C. 遗传方差值; D. 环境方差值。
2.经测定,某作物株高性状VA=4,VD=2,VI=1,VE=3,则该作物株高的广义遗传率为 ( )
A. 0.5 B. 0.6 C. 0.7 D. 0.8
3.A品种产量性状较好,但抗病性差,为了增加此品种的抗病性,将A品种与一抗病品种杂交(已知抗病为显性),育种上使用何种方法使获得的新品种既有抗病性又有A品种的丰产性。( )
A. 自交 B. 回交 C. 测交 D. 随机交配
4.一个有三对杂合基因的个体自交5代,其后代群体中基因的纯合率为( )
A. 90.91% B. 87.55% C. 93.75% D. 51.3%
5.现有一个体基因型是BbDd,如用回交的方法,连续回交3代,其回交后代的纯合率为( ):
A. 76.56% B. 38.23% C. 17.1% D. 23.44%
6.杂合体通过自交能够导致等位基因的纯合,杂种群体的纯合速度与( )
A. 自交代数有关 B. 所涉及的异质基因对数有关 C. 自交代数和异质基因对数均有关 D. 所涉及的异质基因对数无关
(九)综合
1.一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2n=10。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每个细胞含有的染色单体数是:( )
A.10; B.5; C.20; D. 40 4.10个小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产生( C )个雄配子体。
A.10 B.20 C.40 D.80
5.减数分裂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和细胞学上观察到的交叉现象间关系为( )。
A.两者互为因果 B.交换是原因,交叉是结果 C.交换是结果,交叉是原因 D.两者间无关系
6. 假定等位基因A与a为共显性,Aa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 )。
A . 1:1 B. 3:1 C. 1:2:1 D. 2:1
7. 在相互易位杂合体自交子代中,易位纯合体出现的频率为( )。
A.15% B.25% C.75% D.100% 8. 倒位变异可导致( C )。
A.基因数目增加 B.基因数目减少 C.基因位置改变 D.基因性质改变 9. 臂内倒位杂合体在倒位区段内发生单交换后,( )。
A. 形成后期I桥 B. 形成后期II桥 C. 不形成染色体桥 D. 同时形成形成后期I桥和后期II桥 10.臂内倒位杂合体联会时,在倒位区段内、外发生三线双交换后,( ) A. 形成后期 I 桥,所产生的交换型配子多数是缺失配子而不育。 B. 形成后期 II 桥,所产生的交换型配子多数是缺失配子而不育。 C. 由于是双交换,不会形成后期I、II桥,所产生的配子都是可育的。
D. 会形成后期 I 和后期 II 桥,所产生的交换型配子多数是缺失配子而不育。 11.相互易位杂合体自交,子代中将有哪一种比例的易位纯合体( )。
A. 0 B.15% C.25% D.50% 12.相互易位( )。
A.在雄性个体中不发生交换; B在减数分裂后期I形成无着丝点片段; C. 在动物细胞中不会发生; D.能引起染色体臂的移位而产生新的连锁群。 13. 相互易位杂合体自交,子代中完全可育个体的频率为( )。
A. 15% B. 25% C. 50% D. 75% 14. 相互易位杂合体自交,子代中易位纯合体的比例是( )。
A.0 B. 25% C. 50% D. 100% 15.相互易位( )。
A.在雄性个体中不发生交换 B.在减数分裂后期 I 形成无着丝点片段 C.在动物细胞中不会发生 D.能引起染色体臂的移位而产生新的连锁群 16. 下列结构变异中,( )可产生新的基因连锁群。
A. 缺失 B. 倒位 C. 重复 D. 易位 17.某植物体细胞内只有一套染色体,所以它是:( D )
A.缺体 B.单价体 C.单体 D.一倍体 18.一个二倍体的配子AA同该物种正常的单倍体配子A结合,因此,( )
A.后代是异源三倍体; B.后代由于三价体的随机分离而导致不育; C.后代由于染色体缺乏同源性而是完全不育的, D.后代是完全可育的。
19. 某植物本来是二倍体,出现了一个变异株,其体细胞内只有一套染色体,所以它是( )。
A.单价体 B. 单体 C. 单倍体 D. 缺体 20.二倍体生物经染色体直接加倍后,形成( )。
A.四倍体 B.异源四倍体 C.同源四倍体 D.双倍体
21.菊芋6倍体种的2n=102,那么其单倍体 (n) 和染色体基数 (X) 应为( )。
A. n=17, X=51 B. n=5l, X=l7 C. n=17, X=17 D. n=5l, X=5l 22.10个大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产生( )个雌配子体。
A.10 B. 20 C. 30 D. 40
23. 在某植物与aabb隐性个体的测交后代中,A_B_ : A_bb : aaB_: aabb= 1 : 1 : 0 : 0, 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24. 显性上位作用且是独立遗传时,AaBb × aabb 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 A. 1:1:1:1 B. 3:1 C. 9:3:3:1 D. 2:1:1
25. A、B两基因完全连锁,且A、B对a、b分别为完全显性,则杂合体AB/ab 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
A. 3:1 B. 1:1 C. 1:2:1 D. 9:3:3:1
26. 一个正常男人和一个表现正常但其父亲为色盲患者的女人结婚,他们的子女可能是( )。
A. 女儿和儿子都正常 B. 女儿和儿子全色盲 C. 女儿全正常, 儿子50%色盲 D. 儿子全正常,女儿50%色盲 27.一般说,X连锁隐性突变比常染色体隐性突变较易研究,这是因为( )。 A.X连锁隐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容易检测 B.X连锁隐性基因纯合率高 C.X连锁基因易于发生突变 D.X连锁隐性基因容易在雄性半合子身上表现出来
28. 线虫基因 dpy(短而粗)和 unc(不对等)是连锁遗传的,其重组率为p, 杂合体 unc+/+dpy 自体受精,预期短而粗和不对等后代出现的频率为( )。
A. p2/4 B. p2/2 C. p2 D. p
29. 杂合体AbC/aBc 与abc/abc 测交,后代双交换型为aabbC_, 和A_B_cc, 其连锁基因顺序为( B )。
A. a b c B. b a c C. a c b D. b c a 30. Aa杂合体自交3代后,群体中杂合体的频率为( )。
A. 1/4 B. 1/2 C. 1/8 D. 1/16
31. 玉米中有T型和M型两种不育系,将它们分别与各自的恢复系杂交,得到的杂种植株的育性恢复各不相同。T型的杂种植株全部能散粉可育,其杂种植株再与不育系亲本回交后,群体呈现1:1的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请问:T型不育系的可能类型为( )。 A. 孢子体不育; B. 配子体不育; C. 核不育; D. 质不育
32. 玉米中有T型和M型两种不育系,将它们分别与各自的恢复系杂交,得到的杂种植株的育性恢复各不相同。M型的杂种植株也能全部散粉,但花粉呈现株内半不育分离。M型不育系的类型为( )。
A. 孢子体不育; B. 配子体不育; C. 核不育; D. 质不育
33. 基因a、b、c、d位于果蝇的同一条染色体上,经过 一系列杂交后得到如下交换值:(a,c )40%;(a,d)25%;(b,d)5%;(b,c)10%。这4个基因的连锁遗传顺序为( )。 A. a b c d B. a d b c C. a c b d D. b c a d
34. 两对连锁基因间的交换值为10%,说明杂合体在减数分裂期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的百分率为( )。
A. 15% B. 20% C. 50% D. 40%
35. R/r与S/s 连锁,相隔为10个图距单位。在Rs/rS×rs/rs 中,有多少比例的子代基因型为Rs/rs?( )
A. 5% B. 10% D. 40% D. 45%
36. 如果干扰系数为0.3,则实际双交换值与理论值的比值应为( )。
A. 0.5 B. 0.15 C. 0.7 D. 0.3
37. 如果两个连锁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为40%,那么两基因间的交换值为( )。
A.40% B.10% C.50% D.20%
38. 基因型BR/br 的果蝇与br/br 测交,减数分裂时,若雌果蝇84%的孢母细胞连锁基因间不出现交叉,16%的孢母细胞连锁基因间出现一个交叉,则后代中Br/br 的频率为( )。
A.50% B.4% C.8% D.16%
39. 杂合体ABC/abc 与隐性纯合体的测交后代,其双交换型表现为A_B_cc 和aabbC_, 则连锁基因顺序为( )。
A.A B C B.A C B C.B A C D.C B A 40.假定A对a 为不完全显性,Aa 杂合体自交后代中表现其他形状个体出现的频率为( )。
A.1/4 B.3/4 C.1/2 D.2/3
41. Lpq/lPQ 与lpq/lpq 交配,已知L基因位于中间,在这个配对中发生双交换配子的基因型为( )。 A. LPQ与 lpq B. LpQ 与 lPq C. lpQ 与 LPq D. Lpq 与 lPQ
42. 某人是一个常染色体基因的杂合子Bb,而他带有一个隐性的X连锁基因d。在他的精子中有多大比例带有bd基因? ( )
A. 0; B. 1/2; C. 1/8; D. 1/16; E. 1/4。
43.一位患红绿色盲的女人与视觉正常的男人结婚,其子女可能是 ( )。 A.女儿色盲,儿子正常 B.女儿正常,儿子色盲 C. 女儿和儿子都正常 D.女儿和儿子都患色盲
44.已知果蝇a、b、c 3个基因都位于 X 染色体上,ABC/ABC雌果蝇与隐性雄果蝇杂交得到F1,再用 F1雌果蝇与Fl雄果蝇杂交得到F2,则交换值 ( ) 测定。
A.不能根据 F2资料 B.可根据 F2的隐性个体 C. 仅根据 F2的雄性个体 D. 仅根据 F2的雌性个体
45. 下图谱系中,涂黑者为带有性状W的个体,这种性状在群体中是罕有的。如下哪种情况是与系谱中W的传递情况一致的? ( )
A. 常染色体隐性;B. 常染色体显性;C. X连锁隐性;D. X连锁显性; E. Y连锁。 46. aa×AA 杂种F1种子胚乳的基因型为( )。
A. Aa B. Aaa C. AAa D. aaa
47. 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时,AAbb×aaBB杂交组合的F2代不同于任何亲本(P1、P2、F1)基因型的概率为( )。
A.7/16 B. 3/16 C. 4/16 D. 10/16
48.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时,TTrr×ttRR 的F2代中,T_R_表现型的概率为( A )。
A.9/16 B.3/16 C.4/16 D.1/16
49. 互补作用且是独立遗传时,AaBb×aabb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 A. 1:1:1:1 B. 3:1 C. 9:3:3:1 D. 2:1:1
50.隐性上位作用且是独立遗传时,AaBb×aabb 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 )。
A.1:1:1:1 B.3:1 C.9:3:3:1 D.1:1:2
51. 用两个来源不同的红粒小麦杂交,F1表现为红粒,而在F1自交产生的F2中,红粒和白粒的比例为15:1。这是由两对基因的( )引起的。
A. 互补作用 B. 积加作用 C. 重叠作用 D. 抑制作用 52.某杂交组合的F2群体呈现9:7的分离比例。该遗传的性质是( )。
A.独立遗传 B.互补遗传 C. 抑制作用 D. 连锁遗传 53. AaBb杂合体与aabb连续回交5代后,群体中aabb个体的频率为( )。
A. 93.85% B. 87.63% C. 90.91% D.75% 54. Aa 杂合体需要自交( )代,群体中Aa的频率才能达到3.125%。
A. 2 B. 3 C. 4 D. 5
55. Aa杂合体需要自交( )代,群体中AA的频率为48.44%。
A.2 B.3 C.4 D.5
56.某植物体细胞内只有一套染色体,所以它是( )。
A.缺体 B. 单价体 C. 单体 D. 一倍体
57. 理论上三体应该形成( B )和( B )两种配子,比例为( )。 A.n, n-1; 1:1 B.n, n+1,1:1 C.n, n+1; 1: 2 D.n, n-1; 2:1 58.细菌中丧失合成某种营养物质能力的突变型,称为:( )
A. 营养缺陷型; B. 原养型; C. 野生型; D. 接合型。 59.P1噬菌体具有溶源性的生活周期,即 ( )
A. 在侵染细胞后,细菌裂解; B. 侵染菌体后,细胞不裂解; C. 通过转导转变为裂性噬菌体; D. 噬菌体繁殖并不进入裂解周期。 60.携带有一个自主状态的F因子的菌株用 ( )
A. F+表示; B. F表示; C. Hfr表示; D. F′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