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习题集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2:26: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126. 固定资本更新( )。

A、是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B、是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D、不能使资本主义生产暂时走出危机 C、是防止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手段

127.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B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A.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12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 )。

A、生产不足的危机 B、消费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129. 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阶段是

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 D、高涨阶段

130.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A、生产绝对过剩 B、生产相对过剩 D 、人口相对过剩 C、人口绝对过剩

131. 利润率表示 ( ) 。

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C、 预付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D、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132. 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实质是( )。

A、 商品贱买贵卖的收入 B、商品售卖劳动创造的价值

D 、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商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差额133. 利润率是 ( )。 A、 B、剩余价值同预付资本的比例 剩余价值同所费资本的比例 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例 C D、剩余价值同固定资本比例、

134. 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 )。

A、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动引起的 B、平均利润的变动引起的 C、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动引起的 D、商品价值的变动引起的

135.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 )。

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家同工人之间竞争的结果 D、是国内外竞争的结果

136. 超额利润是( )。

A、 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C、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D、商品价值与生产成本的差额

137. 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相比通常是( )。

A、剩余价值率小于利润率 B、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C、剩余价值率大于利润率 D、剩余价值率时而小于利润率、时而等于利润率

138. 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

A、商品价值的形成 B、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C、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

139. 股票价格是 ( ) 。

A、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B、与股息成反比

C、与市场利息率成正比 D、股息的资本化

140. 借贷资本所有者贷出货币资本时( )。

、放弃了资本所有权,没有转让资本使用权A. B、 转让了资本使用权,没有放弃资本所有权 C、既放弃了资本所有权,又转让了资本使用权 D、既没有放弃资本所有权,也没有转让资本使用权

141. 银行利润相当于平均利润是按照( )。

A、全部资本计算 B、借入资本计算 C、自有资本计算 D、外来资本计算

142. 一张票面额为100元的股票,股息率为10%,年股息为10元,当银行利息率为5%时,这

张股票价格是( )。

A、100元 B、200元 C、300元 D、400元

143.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

A、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144. 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 ) 。

A、 土地的自然条件差别 B、土地经营权的资本主义垄断

C、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 D、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

145. 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取决于( )。

A、优等地的生产条件 B、中等地的生产条件 C、劣等地的生产条件 D、平均的生产条件

146. 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B、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有机构成 C、土地的等级差别 D、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147. 平均利润率形成后,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着( )。

A、价值上下波动 B、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C、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D、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148. 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 )。

A、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 B、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 D、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按相反方向变化

149. 一般情况下,获利水平低于平均利润率的资本是 ( )。

A、 产业资本 B、 商业资本 C、 银行资本 D、 借贷资本

150. 平均利润形成后,创造的剩余价值大于实际得到利润的部门,其资本有机构成( 。) B、

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A、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C、等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无关151. 。)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

A、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可变资本 、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B. C、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全部劳动

152. 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用前者必须多交

一定地租,它属于 ( )。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II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153. 反映资本家预付可变资本增殖程度的是( )。 A、工人工资的多少 B、剩余价值率 C、年剩余价值率 D、利润率

154. 商业资本家支出的各种流通费用也要获得( )。

A、 垄断利润 B、产业利润 C、 平均利润 D、超额利润

155. 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单个资本生产规模属于( )。

A、资本积聚 B、资本积累 C、资本集中 D、资本垄断

156. 在资本主义市场上,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是( )。

A、商品的个别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值 C、商品的生产成本 D、商品的生产价格

157. 利润率的变动与( )。

A、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 B、剩余价值率反方向变化 C、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同方向变化 D、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反方向变

二、多项选择题

158.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E、价值与交换价值互为基础

159.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A、是两个独立存在的劳动 B、是两次不同的劳动

C、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抽象劳动寓于具体劳动之中

E、具体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借以相互联系的桥梁

160. 裁缝的劳动和木匠的劳动都是在特定形式下进行的劳动,他们的生产活动的目的、操作方

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等等都是各不相同的,但在市场上,裁缝生产的衣服却可以和木匠生产的家具相互交换。这是因为( )。 A、衣服和家具都能满足人类的特定需要 B、衣服和家具都取材于自然界 、衣服和家具都包含了人类劳动C. D、裁缝需要家具,木匠需要衣服 E、衣服和家具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161. 劳动生产率降低,同一劳动时间( )。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价值量也减少 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价值量不变 C、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不变,价值量增多

D、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但单个商品的价值量提高 E、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162. 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有( )。

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 B、促进小商品生产者向两极分化

C、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D、容易导致经济危机发生 E、指引商品生产者致富

163. 货币基本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E、世界货币

164. 假定1999年玉米产量为1亿公斤,投入的劳动力为1万人,劳动力的平均劳动时间为200

天。2000年玉米生产投入的劳动力和平均劳动时间均未发生变化,但由于自然灾害,玉米产量下降为5000万公斤。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2000年生产的5000万公斤玉米所包含的价值量与1999年生产的1亿公斤的玉米所包含的价值量相等

B、相对1999年,2000年生产单位玉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了 C、相对1999年,2000年生产单位玉米所包含的价值量增加了 D、若1999年生产的玉米尚未耗尽,则这部分玉米的价值也增加了 E、2000年生产单位玉米所包含的价值量没变化

165. 商品标价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表现着商品的内在价值。而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实

际支出的货币则执行流通职能。理论上,商品交换时所需的货币量应当与商品的内在价值相符,即交换价格应当等于商品标价。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购买商品时却往往可以进行“讨价还价”。因此,“讨价还价”( )。 A、表明了买卖双方的竞争

B、体现了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C、使商品价格低于商品价值 D、说明商品标价高于商品价值 E、消费者的心里现象

166. 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取决于( )。

A、货币的供给水平 B、待售商品的总量。 、货币的流通速度 C、商品价格水平。 D 、政府的货币政策E.

167. 资本是( )。

A、 用来扩大生产规模的货币 B、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 不断增值无休止地运动 C、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E、一个历史范畴 168. 剩余价值的产生( ) 。

A、既不在流通中,又不能不在流通中 B、既不在流通中,也不在生产领域中 C、是在生产过程中,流通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D、 是在资本家省吃俭用的消费过程中 E、是在流通中贱买贵卖的结果

169. 资本主义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因为( ) 。

A、工资被看作是全部劳动的报酬

B、 工人只有在劳动了以后,资本家才支付给工资。

C、工资依劳动时问长短而不同 D、工资依劳动效率高低而不同 E、工资依劳动熟练程度大小而不同

170. 资本主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关系是( ) 。

A、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 B、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 C、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D、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转化形式

E、计时工资、计件工资都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171. 剩余价值( )

A、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B、是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所带来的收益 C、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D、是产生于售卖阶段的价值 E、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172. 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 )

A、具体劳动时间 B、抽象劳动时间 C、必要劳动时间 D、剩余劳动时间 E、个人劳动时间

173. 劳动力商品价值构成要素包括( )

A、劳动者用于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B、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C、劳动者享受生活的费用 D、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E、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174. 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的区别在于( )

A、前者以货币为媒介,后者以商品为媒介 B、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 、前者为卖而买,后者为买而卖 D 、前者为买而卖,后者为卖而买C. E、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

175. 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 )

A、预付的资本是由资本家节欲而来的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都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 C、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 D、资本积累的实质 E、劳动力的再生产从属于资本

176.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 )

A、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C、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 D、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E、资本家个人消费的节欲程度

177.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将导致( )

A、个别资本的不断增大 B、不变资本比重增大,可变资本相对减小 C、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 D、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E、机器排挤工人造成工人失业

178. 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有( )

A、流动的过剩人口 B、潜在的过剩人口 C、固定的过剩人口 D、现实的过剩人口 E、停滞的过剩人口

179. 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的相互关系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