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师课堂失范行为,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9:31: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关注教师课堂失范行为,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阅读提示:课堂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上师生双方的行为不仅会对课堂教学的开展产生影响,更会对班集体建设和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构成深远的影响。无论是教师的课堂失范行为,还是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都会对课堂上的德育渗透工作造成严重伤害。宁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几位研究者分别关注和探讨了教师的课堂失范行为和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旨在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打造和谐高效课堂、为德育渗透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校中依然存在师生关系不和谐现象,个别教师以“恐吓者、鞭笞者、审问官”的身份出现,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研究教师课堂失范行为,对于提高教师教育行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无裨益。

一、课堂上的师德失范问题

1.语言失范。笔者在几所小学听课时发现,一些教师经常用粗暴的语言对待学生。如一位教师在课上提问,一个平时很少回答问题的学生举起了手,教师用异常惊讶的语气说:

“哎呀,你终于举手了,我简直可以用‘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形容你!”去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教师组织主题班会让学生谈感想。有学生说:“四川的小朋友失去了家园,也没有学上,而我们还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教师想借此机会教导学生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便说:“一个学生被压在倒塌的楼板下,却还借着缝隙中的光亮学习,而你们呢,衣食无忧的,还不好好学习……”说完,教师开始一一数落某些学生的不良表现。这样,一次原本能引发思考和感动的教育机会就演变成了令学生反感的责备和说教。

2.行为失范。个别教师在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时经常是随心所欲,不顾忌自己的教师形象,更不在意自己的行为会对学生造成多么大的伤害。当学生上课走神、回答不出问题、没写作业、迟到时,个别教师惯用的手段是用手指戳学生的头、用物体击打学生的身体、拉扯学生的衣服等。一些教师很少用具有教导意义的话语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是劈头盖脸地责骂。教师任意发脾气的现象也比较普遍,这样的教师,师德何在?

3.态度失范。教师态度失范主要表现为不尊重学生人格、态度粗暴、不负责任。一次,一个女生上课走神,教师发现后竟然揪着她的辫子把她赶出了教室。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本来不是“大事”,可教师却如此大动干戈,不惜伤害学生的自尊,教师的目的何在?对于学生不完成作业的现象,有的教师

采取责骂、惩罚的态度对待。其实,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不写作业的原因是不会写,而不是不愿意写。但有的教师并没有为这些学生提供实质性帮助。

4.观念失范。观念失范主要表现为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因学生的成绩、家庭背景甚至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偏爱或歧视,不能公正、全面地评价学生,如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关心学生的人格、兴趣、道德品质的发展;因个别学生犯错而惩罚全班学生等。其根源是:很多教师至今无法理解和认同“师生民主”关系,认为对待学生“只能给好心,不能给好脸色”,否则,学生会认为教师好欺负。一次听课,笔者旁边坐的是班里最“差”的学生,教师几乎视之如“空气”,只要这个学生安静地坐着,无论他是否认真听讲,教师都不干涉。如果教师提问了简单的问题,这个学生会积极地举手甚至站起来以引起教师的注意,但教师看都不看他一眼。有的教师花费一整节课的时间批评犯错的个别学生,使其他学生无辜受累。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因为某个同学做错了事,您就气得连课都不给我们上了,一节课的好时光就这样溜走了。”

二、师德失范影响下的学生

师德失范影响下的学生,容易出现以下不良心理状态及人格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