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 中国地理 (一)-专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22: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8届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中国地理(一)

一、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题。

1.图中最大的山脉走向大致与下列哪个山脉一致( ) A.大兴安岭 C.秦岭

B.祁连山 D.横断山脉

2.1+1>2的玉米宽窄行起垄栽培生产模式,是一项集除草、免耕、节水抗旱、保肥保墒、机播机收于一体,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的节本增效型新技术(如下图所示)。下列地区中最适宜玉米宽窄行起垄栽培生产模式的地区是( )

A.青藏高原 C.江南丘陵

B.云贵高原 D.东北平原

2016年8月16日~18日,下图所示地区东北部遭遇强降雨,部分城市遭受洪涝灾害。读图完成3~4题。

3.形成此次降水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受地形影响

B.受锋面影响

1 / 7

C.受台风影响 D.受高压控制

4.2016年8月8日4时为立秋时分,气候学上,常以立秋之后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下的始日划分为秋季开始。不考虑地形因素,下列四地中秋季开始最早的可能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读“我国某河流干流区位置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特征图”,回答5~6题。

5.据图示信息可推测,该河流( ) A.冬季无结冰现象 B.以雨水补给为主 C.水位季节变化小 D.下游径流量最小

6.与1985~2000年对比,该流域2000~2010年水体面积大量减少的主因是( ) A.蒸发量加大,下渗严重 B.耕地面积扩大,农田灌溉量增大 C.城镇规模过大,需水量增大 D.林地、草地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鄱阳湖丰水期和枯水期之间面积变化很大,呈现出“高水是湖,低水似河”“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的独特自然景观。据此完成7~9题。

7.在正常年份,鄱阳湖水位开始进入丰水期的月份是( ) A.5月 C.7月

B.6月 D.8月 B.8~12米

2 / 7

8.据图推断鄱阳湖面积扩展最迅速时的水位高度变化范围( ) A.3~8米

C.12~20米 D.20米及以上

9.据图推断鄱阳湖的湖盆地形特征( )

①中部低、四周高 ②湖盆浅且坡度小 ③湖岸陡峭 ④湖盆中有深切的河道 A.①③ C.②④

B.①④ D.②③

“东部沿海工业地带”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带。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高新技术发达的工业基地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11.③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 A.工业基础薄弱 B.交通条件落后 C.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D.劳动力不足 二、综合题

12.一个地方的降水量和它的蒸发量(在一定气象条件下,水分供应不受限制时,某一固定下垫面的最大可能蒸发量)的差值,称为水分盈亏量。图A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水分盈亏量的空间分布,图B示意图A中的甲、乙、丙三地水分盈亏量的月份分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水分盈亏量5月最低,7~8月最高,分析其原因。 (2)判断6~8月甲、丙两地太阳辐射量的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