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3 16:24: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语言学相关名词解释
1.方言:通常指地域方言,它是全民族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族语言的分支。
2.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凡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若干语言都是亲属语言。
3.社会方言: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会群体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为“社会方言”。在一个语言社会中,不同的人说话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语言变体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语言变体和特点又同说话人的社会特征相关联,同一定的社群联系在一起,这种语言或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群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之为社会方言。
4.语系: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语系。
8.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
10.地域方言: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
13.借词:也叫外来词,主要指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来自外语的词。
14.仿译词:意译词的一种,指那些用本民族语言的语素逐一翻译原词语的各个成分,不但把原词语的意义,而且把原词语的内部结构形式也移植过来的那些词。
15.意译词: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是本民族语言的,词义来自外语的词。
16.双语现象:一个社会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它是民族的接触、尤其是民族杂居的产物。
17.语言转用: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18.洋泾浜语:这是汉语对混杂语言的称呼,指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际时所使用的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
19.克里奥耳语:作用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20.双言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方言功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
22.非克里奥耳化:克里奥耳语向基础语言的方向发展,使两种语言越来越接近,甚至使克里奥耳语为基础语言的一种变体的现象和过程被称之为非克里奥耳化。
23.语言规划: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
24.语言政策:如果语言规划具有法律、法令和政令的形式,就被称作语言政策。
25.语言规范化:指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肯定下来并加以推广,对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且又难以被社会公众接受的成分和用法,则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从而为共同语确定语音、
语汇、语法方面的标准,并用这些标准去引导人们的语言使用。
26.民族语言政策:主要指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具体说,就是如何对待少数民族语言、如何规定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政治地位的政策。
1.语用:语言运用,简称语用,是指交际双方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特定的目的,以某种方式进行的言语交际活动。
2.语言环境:语言环境简称语境。语境是语用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语境有狹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语境是言语内部的上下文或前言后语;广义的语境既可以包含狭义语境的内容,也可以包括言语外部的交际场景和杜会文化背景。语用学中所说的语境,一般是指广义的语境。
3.语用原则:语用原则主要包括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语用原则也是制约言语交际的重要因素,说话人一般要遵循一定的语用原则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听话人也要遵循一定的语用原则来准确理解话语的意思,特别是言外之意。
4.言语行为:是指说话是一种复杂的言语交际行为,包括述事行为、行事行为和成事行为。说话本身是一种述事行为,说话要达到的交际目的是行事行为,而说话所产生的效果就是成事行为。
5.话语结构:只要是能表达说话人的意思,具有一定交际功能的语言片段,都是话语。语用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话语分析,就是分析话语的结构模式。话语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会话结构和语篇结构,前者为对话模式,后者为独白模式。
7.情景语境:情景语境指产生话语的特定交际情景,概括起来说就是“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为了什么对什么人用什么方式说了什么话”,其中主要包括交际双方、交际场合、交际目的、交际方式等。
8.背景语境:是在人们记忆中贮存着的关于整个世界的百科知识,尤其指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规范、文化心态、行为准则、交际规则、语言禁忌等。
9.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美国哲学家格赖斯提出来的。合作原则包括四条准则:真实准则、适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
10.礼貌原则: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提出了“礼貌原则”。利奇将礼貌原则细分为六条准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这六条准则可以概括为三条准则: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可以概括为损益准则,赞誉准则和谦虚准则可以概括为褒贬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可以合并为一致准则。
6.阶层语:不同的社会阶层使用的特殊语言形式叫阶层语。 7.行业语:行业语是一个行业内部的成员使用,而其他行业的人不用或很少使用的特殊用语,一般也称为“行话”。
8.隐语:隐语是某些社会群体为了保密,在成员内部使用的一些特殊语言形式,也叫“秘密语”、“暗语”。
10.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是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所形成的变体,人们通常所说的“方言”一般指的是地域方言。
11.亲属语言:由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不同语言,叫亲属语言。亲属语言是地域方言进一步分化的结果。 12.语言接触:语言接触是指不同的民族之间相互交往,使不同的语言相互影响。
13.语言共用:是指同一语言社群(或个人)同时兼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现象,一般也叫双语现象或多语现象。
14.语言融合:是指某个民族或某个民族中一部分人放弃本民族的语言而专用其他民族的语言,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又叫语言转用、语言同化或语言替换。
15.语言混合: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可能混合在一起,产生一种与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这种现象就叫做语言混合。
1. 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语言习得的心理机制和过程等。
3. 言语理解:言语理解指的是听话者利用自己的认知结构、语言知识对输人的信息作出分析并进而揭示其言语意义的过程。一般认为言语理解涉及语音知觉、词语检素、句子理解和语篇理解等不同内容。
4. 神经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是涉及语言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的一门交叉性学科,是心理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语言习得、言语生成、言语理解的神经基础,研究正常言语的神经生理机制和言语障碍的神经病理机制。
5.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识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做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其基本观念是认为语言和语法是不自足的,力图通过认知和功能来解释语言现象,有时还试图通过语言的历时发展来解释共时现象。
6. 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有实在意义的词语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即实词虚化。
7. 隐喻:认知语言学的隐喻是一种认知机制。在这一机制中,一个认知域被部分地映现于另一个认知域上,后者由前者而得到部分的理解。前者叫来源域,后者叫目标域。
8. 转喻:认知语言学的转喻是一种认知机制,指在两个相关认知域之间用一个突显的事物代替另一事物,转喻的来源称为转喻源,转喻所指向的概念称为转喻目标。
9. 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应用语言学一般指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广义应用语言学指语言学知识及其研究成果所应用的一切领域,即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所产生的一切边缘学科的应用部分,主要包括:第一,语言教学,包括本族语教学和外语教学等,还可包括语言测试、辞书编撰等;第二,语言规划,包括共同语的确立和规范、语言政策等;第三,语言信息处理,包括计算机语音、文字信息处理、自然语言理解、人机对话、情报检索、自动文摘、机器翻译等应用领域。
10. 偏误:指学习者在习得目的语的过程中所犯的规律性错误,说话者通常不能察觉、不能自行纠正偏误。偏误反映的是说话者的语言能力。
11. 中介语:是由于学习外语的人在学习过程中,对目的语的规律进行不正确的归纳与推论而产生的一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