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3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3)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3:06: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专题二 第三节 伟大的抗日战争 作者及工作单位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设计理念:在教学设计中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扮演设计引导者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学习方法主要采用观察学习法、材料学习法和思辨学习法。 2.教学指导思想:结合教材对学生知识、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进行重新整合。为此,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调整和补充:(1)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理解、初步运用层次);(2)抗日战争的影响及启示(能力层次)。通过上述内容的调整,形成较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适应学生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人民版专题一第三节指的是伟大的抗日战争:包括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和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以及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其核心是国共两党合作基础上的全民族抗战,理解它关键就是要抓住这一时期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这一主要矛盾,从而理解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是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学生已经学过九一八事变和华北事变,本专题的内容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由于它还与政治和地理有一定的联系,与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民主革命及二战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有启下的作用,是本学科的重要内容。教学的重点是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发展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建立,中共七大以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相关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掌握研习历史资料的方法,依据史实客观地,历史地,阶级地分析,提高学生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战争观和价值观。同时,复习本内容,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分阶段,分专题归纳课本知识。还要将中国抗日战争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合在一起,从整个反法西斯的角度来分析,理解。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初中的历史知识相对薄弱,受初中次科观念的影响,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不强;再加上新课程采用专题体例编排,跳跃性强,学生普遍感到学习难度大,知识衔接困难。学生很能历史地分析在上个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为何要侵略中国,中华人民是如何团结一致展开抗日斗争以及最终我们为何能够赢得这样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更不能阐明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这些是本课需要重点落实的地方。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对新课程的适应能力有所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加强,且本课教材的主要知识点学生在初中教材中以及影视节目中已有接触且比较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对网络都不会陌生,其中部分学生还或多或少掌握了一些制作课件的方法,并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要组织探究、合作、自主的学习.应该不会很困难,为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打下较为顺利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本的相关史实,就是指要知道日本局部侵华的九一八事变,全面侵华的标志性事件七七事变,抗战初期日本速战速决战略方针及在华北、华东的侵略史实,日本在沦陷区的残暴统治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以及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等史实。 (2)掌握中国抗战的重要史实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就是指要了解国共两个战场的抗战情况及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国共合作基础上的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从国内、国际两个大方面认识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3)理解抗战不同阶段国民党抗战政策的变化原因和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的原因就是要从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以及抗战形势的变化等去分析国共抗战的态度,国民党政策重心的转变。理解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方针的原因就是要从中国、日本、国际形势等三个方面去分析日本改变侵华具体方针的原因,要认识日本灭亡中国的总方针是没有根本改变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原因、表现及其结果。阐述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难点: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地位。 教学流程示意 由主要矛盾导入新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导学案对本课进行学习!主要流程就是:老师提出任务,学生按要求完成课本的阅读,以及导学案的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教师讲述):国难当头,曾经主张各异、政见不同的国共两党为了整个民族的生存,他们共赴国难,共同抗敌。曾经被讥讽为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终于实现了空前的大团结。 问题:国共两党是如何走上“团结之路”的,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概括: (1)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发表八一宣言; (2)1935年瓦窑堡会议确立方针; (3)1936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初步形成; (4)七七事变-1937中共通电、蒋介石庐山谈话; (5)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6)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探究一: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实现全民族的抗战? 学生在阅读课本之后,通过老师给出的提示,得出原因跟因素。自行理解记忆。 探究二:如何看待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 学生先通过阅读课本和完成导学案,了解正面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然后通过分析,得出对两个战场的认识。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进行讨论。 在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详细透彻的讲解。 探究三: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课件:展示相关材料,学生阅读后发言)。 材料一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 如果中国屈服,……那将是日军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 材料二 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丘吉尔 材料三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伤亡3500万人,死亡2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62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美国死亡40.5万人;英国死亡37.5万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1、第一次反帝斗争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一场让中华民族空前团结的战争,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三、感悟历史——让历史告诉未来(抗日战争的反思) (教师讲述): 70多年过去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到底给中日两国带来了什么?中日两国的人们对待战争的态度又如何?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70年前的抗日战争,再现了那宏伟激动地感人场面,主要就日本的侵略及中国人民的伟大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战胜利的原因及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大家在识记基本知识的同时,应就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影响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理解与感悟抗战对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以实现自身学习能力的突破。 板书设计 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局部抗日:1931——1936 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1937——1945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全民族抗战的表现——国共联合抗日: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