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轴器找正方法课件精编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4 4:48: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最新资料推荐…………………………………………………

联轴器对中找正方法

泵和电机的联轴器所连接的两根轴的旋转中心应严格的同心,联轴器在安装时必须精确地找正、对中,否则将会在联轴器上引起很大的应力,并将严重地影响轴、轴承和轴上其他零件的正常工作,甚至引起整台机器和基础的振动或损坏等。因此,泵和电机联轴器的找正是安装和检修过程中很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

机组的主动轴(电动机或汽轮机)与从动轴(泵或压缩机)之间的对中偏差即两轴相对位置的偏差,反映在轴端相邻两半联轴器处,因此轴的对中状况多是通过检测联轴器的对中来实现。

联轴器的对中找正的方法目前大体分为两类:

(一)直接测量法。检测时一般直接用直尺、直角尺或塞尺,分别测量出两半联轴器外缘的径向偏差和两端面处的轴向间隙。用这种方法找正,误差较大,精确度低,多用于转速低

的、找正精度要求不高的机组。

(二)使用找正工具测量法。

这是机器安装及检修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检测时首先选定基准轴,然后以基准轴为准,通过一系列的检测,得出主动轴和从动轴分别在两半联轴器的端面的轴向倾斜、径向位移的偏差,从而以检测数值确定出从动机各支脚处的调整量及调整方向,通过改变垫片的厚度,以使机组对中状况在允许的偏差范围之内。

直接测量法, 由于误差大,操作比较简便,使用场合不多。现在用找正工具测量方法中,我们常用百分表找正方法,总结出来,跟大家交流学习。

用百分表检测联轴器对中找正的方法

在机器安装及检修的实践中 我们用百分表对联轴器进行对中找正常采用的方法有:双表法和三表法。

双表找正法:是利用装在基准轴端联轴器上的找正支架和两块百分表,和被检测轴两轴同时转动,测出被测轴轴端联轴器端面的轴向顷斜和外缘的径向位移偏差值。一般机器对中找正时常采用双表法。如下图所示。

找正支架须具有足够的刚性,百分表应牢固地安装在支架上。表的旋转半径越大测量精度越高。将两半联轴器的外圆周相隔90分成四等分,并做出标记。使第一个标记对准主动轴联

轴器的相对应部位按机组运转方向,同时转动两轴每转动9O分别记下两块表的读数,当转动

一周轴转回到初始位置时,两块表的读数均应回到“0”位,如有误差。应查明原因。读数时要注意表的“正” 、负”方向。表的指针顺时针转过的读数为“正“,逆时钟转过的读

1

……………………………………………………………最新资料推荐…………………………………………………

数为“负”。而且百分表在轴的径向读数的垂直方向的两个数值之和与水平方向的两个数值之和应相等,轴向也是如此,如果不相等,应查明原因,处理后重新测量。

双表法检测数据分析偏移情况,一般情况下,可能遇到的有以下四种情形。

1)S1=S2,a1=a2 两半靠背轮端面是处于既平行又同心的正确位置,这时两轴线必须位于一条直线上。

2)S1=S2,a1≠a2 两半靠背轮端面平行但轴线不同心,这时两轴线之间有平行的径向位移e=(a2-a1)/2。

3)S1≠S2,a1=a2 两半靠背轮端面虽然同心但不平行,两轴线之间有角向位移α。

4)S1≠S2,a1≠a2 两半靠背轮端面既不同心又不平行,两轴线之间既有径向位移e又有角向位移α。

联轴器处于第一种情况是我们在找正中致力达到的状态,而第二、三、四种状态都不正确,

2

……………………………………………………………最新资料推荐…………………………………………………

需要我们进行调整,使其达到第一种情况。 在安装设备时,首先把从动机(泵)安装好,使其轴线处于水平位置,然后再安装主动机(电机),所以找正时只需要调整主动机,即在主动机(电机)的支脚下面加调整垫面的方法来调节。

加调整垫面时有以下方法:

1)个人感觉凭经验加、减垫片。因为在检修中,一些泵的找正并没有完全具备良好的条件和工具,在调整时,老师傅的经验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每次加、减垫都应考虑电机螺栓的松紧状况及其余量)。 2)计算法 Ⅰ原始状态

Ⅱ 抬高Δh

Ⅲ 调节后的轴心线

(1)先消除联轴器的高差

电机轴应向上用垫片抬高Δh,这是前支座A和后支座B应同时在座下加垫Δh。 (2)消除联轴器的张口

在A、B支座下分别增加不同厚度的垫片,B支座加的垫应比A支座的后一些。

AC/GH=AE/HF BD/GH=BE/HF 得

AC=AE/HF*GH=联轴器与前支座距离/联轴器直径*b BD=BE/HF*GH=联轴器与后支座距离/联轴器直径*b

总的调整垫片的厚度为:前支座A:Δh+AC;后支座B:Δh+BD。

垂直方向调整完毕后,以同样方法确定水平方向的左右偏差量,并进行调整。调整时彼此相互都有影响,应全面考虑,对调整更有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