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 19:52: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把固体放到水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把固体放到水里》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固体和液体”的第二课,是第一课《认识固体》的延续和发展。第一课主要是指导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而本课则是通过把固体放到水里的方法,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知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科学教学应从学习者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习者动手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掌握科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因此教材在安排内容时精心选择了同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与观察,养成科学方法,感悟科学知识生活化。

学情分析:

把固体放到水里会出现沉浮、溶解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学生对其往往会有许多不正确的认识,例如:会认为轻的物体会浮、重的物体会沉。同时学生也会对生活中的沉浮现象产生矛盾和疑惑,例如问道:问什么小石子在水中沉,而轮船就会浮?学生对固体在水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只是一种表象认识,只是一些零碎、杂乱、单一的片断。还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科学的认识,所以本课非常值得学生研究。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并用文字或图表等手段记录和描述所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2.知识与技能:意识到通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认识物体的更多性质。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在水中的沉和浮不是由其轻重决定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感受猜测和假设的重要性,懂得通过实验观察获得事实,根据事实作出的判断才是科学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固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的现象。

难点:意识到固体的沉和浮不是由其轻重决定的,而是由材料、形状所决定的。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元硬币、汤勺、铅笔、玻璃球、土豆、泡沫、曲别针、塑料瓶盖、干木块、树叶、盛水的水槽、干抹布。

教师材料:白板课件、蜡烛(一根和一段)、两块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固体,也了解了固体,这节课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关于固体的高难度的谜语,看看咱们班同学谁最聪明,一下子就能猜出答案,你们有信心吗?

2、出示两则谜语,引导学生猜谜。

(1)山上水里到处有,有大有小硬骨头,开山凿取搞建设,房基路面处处留。

(2)不用砖瓦起高楼,铁壳地板尖尖头,载人运货容量大,江河湖海任遨游。

3、说一说:一个小石子会下沉,而一艘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是为什么呢?

4、导入:看来,关于固体还有很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课,共同来寻找把固体放到水里的奥秘吧!

二、实验探究,研习性质

(一)预测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 1、认识材料。

把固体放到水里会有什么奥秘呢?老师给每一个小组都准备许多好玩的固体,快打开袋子,看一看都有什么?

2、学生汇报。

有一元硬币、汤勺、铅笔、玻璃球、土豆、泡沫、曲别针、塑料瓶盖、干木块、树叶。

3、猜一猜。把他们放到水里,会怎样呢?哪些会沉,哪些会浮? 4、小组内完成实验记录表。 5、学生汇报本组的猜想。

(二)探究固体在水里的沉浮情况。

1、谈话:那就让我们动手试一试,用实验来验证吧。你们准备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2、学生汇报做实验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