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3:31: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
余林 主编
一、什么是对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 (一)问题、问题解决和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problem)是指在目标确定的情况下却不明确达到目标的途径或手段;而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就是要把问题的给定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张大均:《教育心理学》,154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人们会运用既有的知识、经验、技能,借助于各种思维活动和行动来处理问题,使问题得以解决。问题解决的过程非常复杂,它包括整个认识过程、情绪和意志过程,其中关键性的便是思维活动。
问题解决能力(problem solving ability)就是一种面对问题的习惯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一个人在遇到问题时,能自主地、主动地谋求解决,能有规划、有方法、有步骤地处理问题,并能适宜地、合理地、有效地解决问题。
(二)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将问题的范围限定在课堂教学的内容中,这样的问题也是丰富多样的:有大的或小的,有简单的或复杂的,有相对具体的或比较抽象的;对处理问题的人而言,有的问题可能比较熟悉,有的则比较生疏;即使在解决问题的心态上,也有主动和被动的区分等。因此,如果仅仅通过解决问题的成功率来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可能并不准确。本章拟根据学生在问题解
决过程中的表现,以及对问题解决策略(一般领域问题解决的策略、特殊领域问题解决的策略)的使用情况来评价问题解决能力。
二、问题解决过程的评价 (一)什么是问题解决过程
问题解决能力是一种面对问题的习惯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它必定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才能展现出来。本章采用了陈琦、刘儒德等对问题解决四个阶段的划分。
1.理解和表征问题阶段
第一步确定问题到底是什么,需要找出相关信息而忽略无关的细节,并准确地表征问题。表征问题主要涉及两个特殊的任务:对语言的理解,理解问题中每个句子的含义;集中问题中的所有句子,达成对整个句子的理解。
2.寻求答案阶段
如果表征能够使问题解决者联想起一个顿悟式的解决方案,就能使问题被有效解决;反之,就只能遵循寻求解答的路线。寻求解答,可能存在算法式(指对一个问题所有可能的途径都加以尝试)和启发式(凭借经验来解决问题)两种途径。(张大均:《教育心理学》,164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执行计划或尝试某种解答阶段
当表征某个问题并选好某种能够解决的方案之后,就开始计划和尝试解答问题。如果解答方案主要涉及某些算法的使用,一定要在使用算法的过程中避免产生系统性的错误。
4.评价结果阶段
评价结果的方法之一就是寻找能够证实或证伪这种解答的证据,对解答进行核查。许多人在这一步完成之前就停止了工作,其实有可能得出的解答只是在一定情况下行得通而已。所以这一步与其他各阶段一样,是应该重视的。
问题解决过程各个阶段之间的界限不一定非常明显,在某些阶段可能存在与其他阶段相区别的鲜明特点,在有些问题情境中我们甚至还能判断出问题可能出在哪个阶段上;但在有些情况下就只能笼统地对整个过程加以评价。问题解决过程的评价将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已有问题解决能力的一个估计。
(二)问题解决过程的评价 1.“三项”评价法
对“能力”内涵解释的方式不同,陈列出的能力内涵指标项也不相同。许多学者都曾试图对问题解决过程中可能运用到的能力加以解释。本文将介绍我国台湾地区黄茂在、陈文典《“问题解决”的能力》一文中进行的问题解决能力分类及其评价所使用的方法──“三项” 评价法(包括“面对问题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和“问题解决的品质”三个维度)。
(1)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运用的能力。黄茂在、陈文典认为问题解决过程中各个阶段包含了20项不同的能力(见表4-1)。
表4-1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运用的能力
问题解决的过程 发现问题 相对应的“四阶段” 理解和表征问题各阶段运用的能力 ①对境况的发展能保持正向、积极的心阶段 态。 ②面对问题能够先作合理评估,并具有勇于承担的态度。 ③借助批判和想象等思维活动,意识到问题情境中还可能有许多开拓空间。 ④能根据情境演变的脉络,确定“问题”的意义。 ⑤能准确评估问题的初始状态和预测问题的最终状态。 确定问题 ⑥能洞察问题的各层次结构,并从结构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 ⑦能适当和准确地评估可运用的资源和所受到的限制条件。 ⑧能恰当地表述问题。 ①能借助推论和想象来开拓“问题”的发展空间。 形成策略 寻求答案阶段 ②能同时拟定多种解题策略,能合理地进行决策。 ①能以行动来处理问题,具有动手实做的习惯。 执行计划或尝试②具有行动能力,能控制变量并作有条理的处理。 ③能随机处理预料之外的情境变化,使工作持续地沿主轴推进。 执行实现 解答阶段 ④养成能在过程中随时做好对 “要达成的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价”三者之间进行相互校正的习惯。 ①对所获得的信息,能统合整理出成果,并作出合理的评价。 ②能根据事件的前因后果,发现其中的整合成果 意义并做解释。 ③能观察到处理问题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评价结果阶段 ④体会处理事件过程所产生的影响,并作合理的调节。 ⑤了解事件后续的发展,并作适当的处推广应用 理。 ⑥获得经验,并应用于解决其他的问题上。
(2)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具体使用时,可以参考表4-1中列出的指标项来观察。但是对如此多的项目在短时间内观测并给出一个对问题解决能力的总体评价仍是很不容易的。编制者(黄茂在、陈文典)建议改用“面对问题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问题解决的品质”三项来评价,并且为了使评价中的指标项更具可观察性,编制者还将解析出来的三项内涵(“态度”“方式”及“品质”)加以了仔细地界定(见表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