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15:10: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④养成能在过程中随时做好对 “要达成的目标”“教学活动”和“评价”三者之间进行相互校正的习惯。 ①对所获得的信息,能统合整理出成果,并作出合理的评价。 ②能根据事件的前因后果,发现其中的整合成果 意义并做解释。 ③能观察到处理问题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评价结果阶段 ④体会处理事件过程所产生的影响,并作合理的调节。 ⑤了解事件后续的发展,并作适当的处推广应用 理。 ⑥获得经验,并应用于解决其他的问题上。
(2)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标准。具体使用时,可以参考表4-1中列出的指标项来观察。但是对如此多的项目在短时间内观测并给出一个对问题解决能力的总体评价仍是很不容易的。编制者(黄茂在、陈文典)建议改用“面对问题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问题解决的品质”三项来评价,并且为了使评价中的指标项更具可观察性,编制者还将解析出来的三项内涵(“态度”“方式”及“品质”)加以了仔细地界定(见表4-2)。
这里把“问题解决能力”分成三项来评价,只是为了评价时观察的方便。三个评价项目之间的联系是很紧密的,有一项做得好,三项都会有提升;反之亦然。所以,这样的划分对 “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并不会有质的影响。
表4-2问题解决能力的评分指标
评量的项目:五等所对应的各项能力的表现 级 精熟度评分指针 面5 面对问题能事对问题先评估,觉得合理后能勇于承担责任。 [正向态度] 对境况的发展能保持正向、积极的心态。 面对问题能先作合理评估,并具有勇于承担的态度。 养成一种遇到问题时,先行考虑、了解、规的4 接纳问题,并态认真去处理。 划的习惯。 [了解问题] 能根据情境演变的脉络,确定“问题”的意义。 能准确评估问题的初始状态和预测问题的最终状态。 能洞察问题各层次结构,并从结构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 能适当和准确评估可运用的资源和受到的限制条件。 度 3 承接问题,动手去执行。 2 承受问题,参与支持性的活动(不去承担责任)。 1 没有参与的意愿,但尚能敷衍式地参与活动。 处5 了解问题并能理问题的掌握目标,合能恰当地表述问题。 [执行实现] 能以行动来处理问题,具有动手实做的习理地、有效地、惯。 协调地去推行。 具有行动力,能控制变因作有条理的处理。 能随机处理预料之外的情境变化,使工作持续沿主轴推进。 养成能在过程中随时做好对 “要达成的目标”“教学活动” 和“评价”三者之间进行相互校正的习惯。 能与人分工合作完成工作。 [鉴赏结果] 能由事件的前因及后续发展中看出其意义并作诠释。 对所获得的信息,能统合整理出成果及作合理的评价。 方4 知道问题,并式 能合理有效地去执行。 3 能与人合作,把自己应完成的工作负责努力地完成。 2 能接受分派到的任务,实地去执行。 1 未能了解问题,随机反应、盲目尝试,不计后果。 问5 能经由创造性题解决的工作,获得可信赖的、优良的成果。 [批判创造] 对所获得的信息,能统合整理出成果,并作出合理的评价。 能借助推论和想象来开拓“问题”的发展空的4 能切实有效地品质 执行,获得可信的成果。 3 能依指示去执行,所得结果符合一般常情。 2 所依据资料勉强可信,所得结果尚可交差。 1 处理问题零乱遗落、有始无终。 间。 能同时拟定多种解题策略,也能合理地进行决策。 能观察到处理问题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了解事件后续的发展,并作适当的处理。 体会处理事件过程所产生的影响,并作合理的调节。 获得经验,并应用于解决其他的问题上。
(3)评价的步骤。具体包括如下一些步骤。
①问题情境的设置,即设计一个问题,或利用现成的实验活动。这样的问题需要具备以下特征:学生能够掌握问题的规模;最好需要小组合作;需要经历完整而明显的确认、估计、策划、执行、核查等过程;其过程和成果是可观测的。(黄茂在、陈文典:《“问题解决”的能力》,24页,参见www.phy.ntnu.edu.tw/~wdchen/pdf/book5/02.pdf。)此外,评价可以不只针对某一次处理问题的表现,也可以是对一个人多次处理问题表现的综合性评价。
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