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 语文 八下 22《虽有佳肴》 特级教师刘勇课堂实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21:38: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让文言文学习“好玩”起来

原文出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15年第20157中期第27-29页期刊名称:《初中语文教与学》复印期号:2015年12期

纵观当下以应试为指向的文言文教学,存在三个中心:以背诵为中心,忽视运用;以灌输为中心,忽视探究;以知识为中心,忽视文化。由此观之,文言文教学,想说爱你却真的不容易。

如何能让文言文学习“好玩”起来?这真是个值得细细思量的问题。“好玩”,前提是要让学生“玩”起来关键是要让学习效果“好”起来,如此“好玩”,才有品味,才有质量。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好玩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借班上课,面对陌生的教师和摄像机,学生有点紧张是正常的,如何拉开一堂课的序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是非常重要的。课堂的导入环节应当生动有趣、商洁明快。实践证明,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和学习兴趣,其成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教学氛围

师:同学们,老师第一次到邛崃夹关,今天中午大家给我推荐什么美食?让刘老师也来做一个快乐的“吃货”生(笑):老腊肉、钵钵鸡、周鸭子、奶汤面

师:你们说了这么多,可惜我一样都没吃到,我并不知道它们的美味,这可以用我们今天要学的文章中的哪

句话来表达?

生(齐):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看来,大家预习得挺不错

生笑,露出自豪的表情

师: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一篇文章,领悟一个道理,明白它的好处,是个什么道理呢?

师:在没有学之前,我们不知道这个道理,又可以用文中的哪一句话来表达?

生(齐):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师(心中窃喜,顺势导入):是啊,同学们,正所谓:吃然后知味美,学然后知不足。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习《虽有嘉看》,品味其美,感受其味,陶醉其意,好好地“玩”一回吧。

怎样让学生觉得“好玩”?这就要充分考虑学情,调动学生。如何拉近经典《虽有嘉看》与

学生生活的距让学生觉得“道不远人”,是导入环节的难点。从当地的美食入手,巧妙打开话题;从学生的感悟着眼,自然检测预习。这节课一开始就这样“玩”起来了:师生关系融治,学生觉得老师好玩、学习好玩。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学生思维活跃,时而举手发言,时而静思默想;时而书声琅琅,时而笑语盈盈。正如听课老师评价的那样:开启一扇窗,让学生感受文言的好玩与魅力

滔酒不绝的讲解和学生不知疲倦的抄写。文言文朗读的要义,是“得他滋味”(朱意语),“诵读”重在“味”r日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是当下的语文课堂少见沉吟激昂之状,鲜闻抑扬顿挫之声,有的是

须是沉潜讽咏,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只知死读,分不清句读或朗读节奏,终究会影响对文言语句、篇章内容的理解。学会读准节奏,是“玩味义理”的前提和基础

师:刚才大家朗读得不错,字正腔圆,但这不够好玩,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

众生(意气风发):想!

师:看屏幕,老师变魔术(指屏幕,出示无句读之文言文)。

师:看看,有何区别

生(齐):没有标点符号

师:古文无句读,这就是最早的文言版本。请你发现,该如何停顿?

生1(思考):老师,我发现其中的语气词可以停顿

师:愿闻其详

生1:文中有5处“也”可以停顿文末还有一处“乎”字

师;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你有你发现了规律:语气词可以作为句末的停顿。本文短短70个字,文

中却有5处“也”字。来,大家读一读

本环节,为了让学生觉得划分节奏“好玩了无句读的文言,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体

大的停顿,可以寻找结构停顿,文中有5处“也”,之韵,读来意蕴悠长。小的节奏,可以寻找主谓之间

动宾之间、关联词之后的意义停顿,句间停断抑扬,读明。这样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让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趣

味中反复诵读,自得其意,自悟其韵,个个摇头晃脑

三、起承转合,梳理文脉“好

课文论述“教学相长”,虽然只有短短70个字,但章法谨严,结构摇曳,脉络清晰。如何理解“这一篇”经典的说理过程?需要带领学生去探索,去玩味。如果直接向初一的学生阐释论证过程,显然过于呆板,也不符合课文结构“起承转合”的特点。如何让这一枯爆的学习过程变得“好玩”起来?请看实录师:本文论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师:作者是如何论述、如何说理的呢?

(学生思考、沉默

师:大家如果认真观察、思考,你会发现:本文的说理思路也挺好玩的生(迫不及待):真的?怎么个好玩法?

师(笑):不急。我们先来“玩一玩”这四个字:起承转合(板书) 师:“起净转合”是我国传统诗文写作结构章法的术语。“起”是开端,文章起头:“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或深入论述;“合”者,合也,是综合,是结尾

师(PPT出示《红豆》一诗):古人最讲究章法结构,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结构应起伏。古诗尤甚,先来看一首小诗《红豆》

师:读出味道没有?发现“好玩”的没有?

生1(思考):我发现每一句诗都有一层意思,每一层意思都不同

师:好,有趣的发现。请诸君结合这四个字具体谈谈,好吗?

(摇头晃脑):“红豆生南国”,这是“起”:“春来发几枝”,这是“承”;“愿君多采撷”,这是“转”;“此物最相思”,这是“合”

师:好!我也来说说昨天夜宿邛崃,今晨来到夹关。走进初一课堂,期待上课好玩。这是我昨天到今天的经历和想法,各位“元芳”怎么看?

(师生大笑

生3(直接从座位上站起来),老师,我来说。“昨天夜宿邛崃”是“起”,“今晨来到夫关”是“承”,“走进初一课堂”是“转”,“期待上课好玩”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