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会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0 16:56: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我国会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作者:高官长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07期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会计行业也迅速成为一个高薪职业,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到这个行业当中。但是近些年发现会计从业人员会用伪造、掩饰等欺诈手段制造虚假信息来谋其利益,这不仅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还会严重地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所以如何杜绝会计造假,重塑会计行业的诚信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会计 造假 措施 原因

从国际的安然事件、帕玛拉特事件到国内的麦科特案、绿大地造假案,会计造假屡禁不止,这俨然已经成为会计行业的一个毒瘤,这让会计行业的公信力受到质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制度上的缺陷,也有人自身劣根性的原因。 一、会计造假频发的原因 (一)经济利益是根本原因

中国有句俗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而造成会计行业造假行为屡禁不止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一个字——财。经济利益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要求会计进行造假;还有一部分中小企业进行造假的目的是偷税漏税;当然也有一些造假行为目的是政治利益的追逐。另一方面会计为了个人利益也会出现造假行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在领导的要求下和利益的牵引下,很少有人能坚持原则而不参与其中。另外就是也有人会为了从公司谋其不法利益而自行造假。 (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我国的治国方针是“依法治国”,所以法律法规对于各行各业来说都很重要,起到了绝对的制约作用。但是我国会计法律法规的出台严重滞后于实际的发展。不仅如此,还存在条文较粗,一些重要的法规制度没有相应的实施细则等问题。这样就出现了很多的法律漏洞,让许多造假行为可以躲避法律的制裁,助长了假造的歪风邪气。 (三)企业的会计监督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质还不够完善,企业对于内部的监督管理方面认识还不到位。从企业内部来看,会计部门的监督制度没有形成,领导的意志大于一切。企业外部来说,政府也没有对会计行业的监督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不同的国家监督机构都是各自为政,执法尺度不一,没有形成合力和影响力,不能有效地制止会计造假行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会计造假对策分析

面对如此严峻的会计造假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面一起合力,才能有效地控制会计造假行为,保证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一)建立规范的会计制度

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会计造假行为的猖獗,所以完善制度是首要任务。因此,第一要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邓小平曾经说过“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做好事,坏的制度可以让好人做坏事”,所以制度的完善尤为重要,这不仅可以规范会计的个人行为,还能减少和降低造假与作弊的可能性。越是完善的制度,越是更少漏洞,越可以有效地控制造假行为。

第二,要制定公平合理的业绩评价标准。换一句话说就是加大奖赏力度,也加大惩罚力度。好的奖励制度可以激励人努力工作,而且奖励制度会改善员工的生活水平,降低因为个人利益而产生的造假行为。加大惩罚制度就是要设立更加严苛的法律法规。对于造假的会计人员,不仅要给予吊销会计从业资格的惩罚,还应该追究其法律责任,尤其是构成犯罪的,必须做到“执法不严,违法必究”,严厉打击会计造假行为。

第三,要建立信用档案。每一个注册的会计师都拥有自己的信用档案,一旦有造假行为,就要记录到该档案当中,这样就会对该会计师以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可以有效地降低造假行为的发生。

(二)企业要强化内部监管制度

企业在会计的管理上,必须杜绝领导一人说了算的现状,必须要建立自成体系的内部监管制度。不仅要明确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还要对会计资料进行定期内部审计,会计的所有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这样就会使得会计没有造假的环节和载体,力争从源头上杜绝造假事件的发生。

(三)提高个人素质和加大舆论监督

个人素质与修养的提高是必要的手段,定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训和教育,逐渐培养起从业人员的诚信观念。同时要加大社会的舆论监督,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财务公开,让更多的人对会计的工作进行监督。 三、结束语

会计的工作使命就是给企业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会计信息资料,会计造假问题一直都存在,是很难一次性解决的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更加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以及会计从业人员的不断改变。可以说只有全社会上下共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同努力,实现从法律法规到社会风气的逐渐改变,才能真正地解决这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时会计造假的减少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东平.浅谈我国会计造假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财会研究.2010,(224) [2]孙清娟,崔连翔.会计造假存在的动因分析[J].职业技术.2006,(95) [3]谢登禹.试析我国会计造假外部根源及治理[J].现代商业.2007,(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