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6 5:53: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爱一个人就等于塑造一个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爱”在教育过程中的力量之巨大。我们知道爱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爱岗敬业,必须通过热爱学生来体现。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爱有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她既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又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内在动力,她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其它教育因素所不能发挥的作用。因此,教师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促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才能真正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和完美人格的一代新人。

一 、让真诚的爱架起心灵之桥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热爱学生是教育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抽象的,也不是表现在口头上,它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针对每一个学生具体情况而赋予的具体的爱,有了它,才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牢固的心灵之桥。我班有个叫郭俊的学生,是位学困生。我每天利用休息时间帮他补课,让他和优生结对学习。他的点滴进步我都给予充分肯定,帮他树立自信。我不仅在学习上给予关爱,在生活上同样给予真诚的关怀。一天放学,老天突然变脸,别的孩子都被家长接走了,他的父母还没来接他。我看着他愁眉苦脸的样子,一边笑着安慰他,一边冒着风雨将他安全送到了家……班上另一位同学生病住院后,我利用假日去探望他,陪他

说话,买营养品给他补身子,回校后又给他补课,他及家人都非常感动……老师用爱的行为感化学生,学生对这非常感激,并在日记中表露,一定要以实际行动回报老师。由此可知,真诚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学生得以信任的基础。可有的教师对学生是忽冷忽热,嘴巴上爱不离口,行动上却不见爱的踪影,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就自然拉开了,教师也难以在情感上赢得学生的信赖。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教师只有从心灵深入发出对学生的爱,才会被学生认可,师生之间才会心灵相通。所以教师应与学生真诚相处,坦诚相待,热诚相帮,在可见可感的具体事例中,使教师的爱深入到学生的心田。这种爱一旦被学生感知接受,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不仅会使学生幼小的心灵萌发善良的情感,使他们甘愿在教师的引导下健康成长,而且能点燃他们的智慧的火花,激发他们奋发向上。

二 、让爱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用实验证明了这样的事实:如果教师善意地表露对某学生的喜欢,并有意无意地寄以期望,这些学生就会像教师所期望的那样有所进步。所以,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有进步,都能快乐成长,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并把爱融化在日常生活的具体事物中,化作一股股暖流,送到每一个学生的心坎上,使之成为他们进步的动力。事实上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母亲般的爱护和关心,他们渴望能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假如教师能够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给他们以爱,学生就会自然打开接受教育的闸门,主动地、愉快地接受教育,使教育如春风化雨般流入他们的心田。可是实际上,

教师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对一些成绩好的学生表现出更大的热心,只爱个别学生,只喜欢学生身上的优点。其实这会造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隔阂和对立,也会影响到优秀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过,现实中教师对后进生也非常关注,但对那些所谓的中等生却很少过问。而中等生恰是在每个班中占有大多数的群体。这部分学生是最不起眼的,往往最会被教师忽视的。有这么一件事,让我颇有感触。我请两位同学上隔壁班借字典,意在锻炼一下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一人(学困生)只花了半分钟就借来了,而另一位同学(中等生)花了五分钟还是在同学的帮助下才借来了字典。从考试成绩上来说,那个花了五分钟的中等生成绩远好于只花了半分钟的同学。但为什么他们却有如此差异呢?本人分析:一是与其个性有关;二是与其家境有关(其中一个家庭条件优越,在家什么事都由家长包办,而另一位随父母在外地生活,经历丰富);三是与我们教师有关。因此我认为这些中等生同样需要教师的关心。他们也会注意同学、老师对他们的态度,如果教师也能在他们身上花费许多心血,并用爱的暖流去启迪他们的心扉。他们肯定会动情,会提高能力,会跨入优秀的行列,并会以爱的行动回报教师。由于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需求,教师只有关注每一位学生,用爱去陶冶每个学生的心灵,让他们都抬起头来,并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达到素质教育人人发展的目的。

三、让爱与严同行

赞科夫曾经说过:“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教师对儿童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