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及对策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3 17:07: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理工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及对策分析

作者:陈曦

来源:《大学教育》2016年第05期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希望。理工科大学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理工科院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重视;网络、大众媒体的负面影响;巨大的就业压力。理工科院校首先要提高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提升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文化自觉”,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构建中的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流行文化。 [关键词]理工科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现状;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5-0004-03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价值体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入手,分析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为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和实证参考。

一、理工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调查

本次调查以桂林理工大学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形式进行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向桂林理工大学2012级~2014级文、理、工、经、管、艺类等22个具有代表性专业的学生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82份,回收有效率为97%。通过定量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桂林理工大学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以及文化素养缺失的原因。 (一)理工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作用、未来发展的认知

1.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9.25%的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44.28%的学生表示一般,6.47%的学生表示一点也不感兴趣,选择感兴趣和一般的人数比重较大。这提醒我们,提高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2.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作用认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2.27%的学生选择很重要,42.45%的学生选择有些作用,只有5.28%的学生选择可有可无。这表明,当代大学生能够很清醒地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作用,能够理性的分析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是对于中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传统文化作用的大小比较模糊。这也表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认识不够清楚,不知道传统文化对自身有哪些重要的影响,对传统文化的概念比较模糊。

3.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发展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52.39%的学生选择很乐观,41.85%的学生选择比较乐观,2.49%的学生选择很难说,3.27%的学生选择不知道。从调查结果看,表示很乐观和比较乐观的学生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94.24%,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可见,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得到大学生肯定的。

(二)理工科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名著的认知

1.大学生对中国古代经、史、子、集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75.40%的学生不知道经、史、子、集是如何分类的,这部分学生在阅读时选择偶尔翻阅;16.81%的学生选择敬而远之,只翻阅自己喜欢的内容;3.30%的学生选择不知道,不喜欢,不翻阅;只有4.49%的学生知道经、史、子、集的分类标准,并经常阅读、思考。

2.大学生对中国古代五大小说名著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不知道古代有五大小说名著之说,只知道有四大名著。就四大名著而言,5.18%的学生选择多次看过,12.85%的学生选择都看过,71.44%的学生选择部分看过,6.22%的学生选择没有看过,4.31%的学生选择不打算看。在四大名著中,学生们最不喜欢《红楼梦》,很多学生表示看不下去。 3.大学生对背诵唐诗宋词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29.47%的学生选择超过100首,52.28%的学生选择低于100首,18.25%的学生选择很少,很多高考后就忘记了。

4.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戏曲的认知。结果显示:8.20%的学生选择很喜欢,44.54%的学生选择一般,47.26%的学生选择不喜欢。对于中国戏曲的生存空间,调查结果显示:12.27%的学生选择很大,55.38%的学生选择不是很大,25.45%的学生选择很小,6.90%的学生选择没有。

(三)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礼仪、节日、手工艺等的认知

1.大学生对中国传统礼仪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81.26%的学生认为中国的传统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12.22%的学生选择中国的传统礼仪仅仅是待人接物的礼节;4.22%的学生选择中国的传统礼仪是封建社会的糟粕;2.30%的学生选择不知道中国的传统礼仪是什么。

2.大学生对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被列为法定节日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68.73%的学生选择非常支持,21.18%的学生选择比较支持,6.90%的学生选择无所谓,3.19%的学生选择不赞成;不赞成的理由是,假日太多,影响正常学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认知。对老子的“无为”思想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无为”思想的具体内容不了解。对2013年发生的湖北安陆和四川江油互争“李白故里”事件,学生们很少关注,不知道“故里”和“故居”的真正区别。此外,学生对道教、佛教的形成及区别、对禅宗的理解甚少。

4.大学生对剪纸、中国结、风筝等传统手工艺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74.11%的学生选择了解剪纸、中国结、风筝这三种传统工艺,但是不知道如何制作;16.24%的学生选择了解,会制作其中一种;仅7.23%的学生选择了解会制作其中两种;2.42%的学生选择了能制作其中三种。在音乐名曲方面,学生不知道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听过《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十面埋伏》、《昭君出塞》以及当代《二泉映月》等我国民间音乐的学生寥寥无几。

二、理工科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

2005年10月10日《中国教育在线》发表海南大学关于大学生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其结果令人担忧。统计结果显示:50%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感兴趣,20%的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持无所谓的态度,20%是中间派,仅有10%的大学生以我们的传统文化为豪。[1]理工科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真正原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工科院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重视

理工科院校长期以来受重理轻文的影响,以科学主义、技术理性为主导,学校里到处是实验室,工科氛围浓厚,学科建设只注重技术型的专业,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被忽略。课堂上除了必须开设的专业课和思想政治课外,传统文化课被看作是专业课程之外的一种补充学习,可有可无,领导高兴就开,换一个领导可能就取消了。传授文化课的教师长期被边缘化,缺乏归属感、安全感,学科难有发展空间,教材建设等没有经费支持,教学水平难以提高。国学经典《大学》里的开篇句就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其中所谓的“德”就是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德性。大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一个全新的人。学校如果不重视这些方面就会造成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冷漠,使得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出学生的视野。

(二)网络、大众媒体的负面影响

21世纪人类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对大学生来说,一方面,他们可以通过网络轻易获得大量信息,其受教育的渠道多样化;另一方面,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不会甄别信息的优劣,部分学生会认为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甚至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一些媒体的短视和商业化,也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产生了不良影响。2015年6月27日,贾玲在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节目中,身穿古装,嘴啃烧鸡走上舞台,将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恶搞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