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7 4:08: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作者:田卫蒙

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15年第01期

摘 要:新媒体技术在大学的广泛应用,新媒体环境深刻地影响着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新媒体为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其建设提出了新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不利因素,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校园文化;不利因素;建设途径 1 新媒体对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1.1 有利于丰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内容

大学校园是知识技术创新应用的前沿阵地,新媒体蕴含着先进、科技、人本等理念,它在技术上的革新带来了传播方式和内容的双重变化,在让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体验数字化时代的高科技成果,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的同时,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文化资源,在传播、引领大学校园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有利于拓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空间

新媒体具有传输快捷、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和交互性强等优势,突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局限性,利用新媒体可以及时快捷地传播优秀文化成果,使学生能第一时间接受教育、了解时事、认识社会。同时,新媒体传播形式多样、图文并茂,能够生动形象地宣传传播校园文化活动,让广大师生所喜闻乐见。新媒体的运用也有利于加强大学之间、大学内部各组织之间的联系,扩大了文化覆盖面,搭建起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平台。 1.3 有利于提高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新媒体双向互动的信息传播方式使传统的发布者和受众都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消除了新旧媒体之间的边界,增强了原本作为单一受众的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文化传播效果,为开展多维度的交流与互动打下了良好基础。 2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不利因素 2.1 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存在负面影响

大学作为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汇中心,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已不能像过去那样象牙塔般游离于社会之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正势不可挡地向师生传递各种的价值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也将直面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一个文化因素,在他本土的社会体内本来无害或是有利的,但是把它移植于另一个社会体内,却很容易产生意外的、极大的破坏作用。”由于大学生的社会阅历少、鉴别能力弱、可塑性较强,那些夹杂着消极、颓废、极端思想观念的多元文化和多维价值容易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2.2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负面影响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热衷于以匿名或者化名的方式在虚拟世界里进行沟通、交际,导致部分大学生在现实交往中缺乏真诚,并怀疑他人的真诚,影响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由于学生媒介素养的欠缺,导致不少大学生在接触新媒体时出现娱乐化和依赖性倾向,把新媒体变成娱乐平台,并过分依赖新媒体快捷便利地复制信息,逐渐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校园文化的途径 3.1 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合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传统媒体在建设校园文化和弘扬主旋律上具有导向鲜明、公信力强、经验丰富的优势。新媒体则具有互动性强、自由度高、发展空间大的特点。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在继续发挥传统媒体作用的同时,大力推进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及时占领文化建设新阵地,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双向互动、优势互补。 3.2 加强新媒体技术队伍建设

在新媒体环境下,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加强新媒体技术队伍建设,组建一支熟悉新媒体交流方式,掌握利用新媒体开展收集、编辑、传播信息的专业队伍,以更加平等的方式、亲近的姿态和多样的媒体方式与大学生展开交流,使大学校园文化更加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多维度关注关心学生,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3.3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媒介素养

培养良好的媒介素养,正确处理自身与媒介的关系,对于抵制低俗文化侵扰,营造健康积极的大学校园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要加大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切实增强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培养其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辨别真伪、善恶、美丑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自觉抵制垃圾信息,不受腐朽堕落观念的影响。 3.4 加强新媒体舆论引导和监管

要逐步建立完善科学的信息引导监管体系,提高对大量信息流的防范过滤,及时阻截不良信息在校内传播。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网络信息管理队伍,实时关注网上动态,通过技术监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网上调查等方式,对BBS、微博、微信上流传的谣言及时发现、及时删除。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关注焦点,加强舆情研判,对各种不良情绪加以疏导,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还要注重理论和技术创新,构建科学的校园文化传播体系,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正能量,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汤因比.历史研究: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

[2]刘昌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路径[J].闽江学院学报.2012(11). [3]胡晶晶.新媒体下高校校园文化创新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