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集团型企业内部审计体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7:57: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如何构建集团型企业内部审计体系

摘要:截止2008年末中国的集团型企业(包括港澳台)进入世界500强的已有35家,它们在不断做大做强的同时,如何能够保证企业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提高企业集团内部组织经营效率和效果,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并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使得构建有效的集团型企业内部审计体系必然成为集团有序经营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本文将围绕如何构建集团型企业内部审计体系而展开。

关键词: 集团企业 内部审计 体系建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正变得越来越激烈,各公司为减少经营风险,都不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中”,一大批集团型多元化的企业应运而生;而如何保证集团型企业按照既定战略目标向前发展,构建集团内部审计组织及协调其功能是企业集团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一 内部审计定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准则》的规定,内部审计是在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旨在通过独立客观的审查与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管控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内部审计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

取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管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他们的效率,帮助机构实现它的目标”。该定义强调了内部审计活动要增加价值,将内部审计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与对风险管理过程的评价相结合,反映出内部审计顺应时势的需要。两种定义均表明内部审计是为通过监管其经营过程为企业经营服务,以此实现经营的目标。这一点是相通的。

二 集团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原则

集团型企业的审计机构原则与一般企业有共同之处,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1) 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应在实质上和形式上独立于它所监督、评价和服务的对象。建立一套合适的组织制度,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集团企业的首要任务。 (2) 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对有关事项的调查、判断和意见的表述,应当基于客观的立场、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不带有个人的主观意愿,不为他人的意见所牵制,在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不能以个人的好恶或偏见行事。

(3) 适应企业集团多级法人制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建立规范化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企业法人对股东出资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董事会不参与和干涉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这就要求集团公司总部必须尊重成员单位经营的自主权,通过制定公

司章程、管理政策等内部控制措施,引导成员单位围绕集团整体发展战略来规范内部经营行为。内部审计以监督、评价为主,以不干涉、不参与、不影响成员单位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和基本管理的办法为前提。

(4) 与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相匹配的原则。审计与财务密不可分的。集团内部审计机构在行使内部职能时,应根据企业集团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确定不同的审计重点,确定相应的审计管理制度。企业集团对成员单位的财务管理可分为集权式、分权式和集团总部指导下的分散管理三种模式。在集权式的管理架构下,集团对成员单位的审计应以监督职能为主,评价职能为辅,在不干涉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下,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职能,并且监督措施要细化、具体和严格。在分权式和集团总部指导下的分散管理财务模式下,集团内部审计以评价职能为主,具体监督职能为辅,而且这种评价应该是站在宏观角度,具有全局性的视角。 三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联接纽带的集团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及其他企业或机构共同构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也就是说,它由多个不同形式的法人企业组成,并与集团存在不同程度的密切关系。因此,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机构应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审计委员会 。 建立集团审计委员会,直属于董事会领导,是董事会中的一个委员会,它的建立是为了给董事会使用的财务信息客观性以及公司各项经济业务按公司制度运行减少舞弊行为的发生。如果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