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第十中学2019年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本章复习导学案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2:35: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章 物态变化

八_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_ 授课时间:2019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三种状态的不同特征,学会使用酒精灯. 2.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掌握温度计和体温计的读数. 3.会解释物态变化现象. 学习重点: 物态变化的应用 学习难点: 物态变化的应用

【活动一】---探究新知 学 习 过 程 ★学习内容1: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知识点1】 1.①物质有三态:冰属于___态,水属于___态,水蒸气属于___态. ②固体具有固定的________和________;液体具有固定的________,没有固定的________,具有________性;气体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③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__________,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_____有关. 2. 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知识应用】 如图甲是小华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时的情形,其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 .纠正错误后,在读数时需注意:温度计的玻璃泡应 ,视线应与 相平.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此时的读数为 ℃. ★学习内容2:物态变化的特点及现象解释 【知识点2】 ( ) 1. ( ) ( ) 固体 液体气体 ( ) ( ) ( ) 自 我 补 充 (知识内涵和外延) 2.汽化有两种方式: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的异同点如下表 发生部位 不 剧烈程度 同 温度条件 点 温度变化 相同点 蒸发 沸腾 3.液化有两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固体是否具有_________,可以将固体分为______和_______. 【相关实验】 1.学习小组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观察如图甲,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a.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b.液体的高低 c.液体表面______的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a): ①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②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积大小明显不同,如图乙所示; ③保持酒精的______和酒精表面______; ④一段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量明显不同. (4)分析与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______(有关/无关). (5)学习小组的小李同学提出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丙所示.结果发现一滴水先蒸发完,于是小李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的数量越少,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小李的设计没有控制水的______(多少/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______(正确/不正确),理由是______. 2.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小文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温度/℃ 0 1 2 3 4 5 6 7 8 9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 (1)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中温度/℃ 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100 水的沸腾图像. (2)根据图像可知,水的加热95 过程有以下特点: (写出3点即可) 90 ① ____________; 0 2 4 6 8 10时间/min ② ; ③ . 3.如下图是某种固体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观察图象并回答: (1)固体在开始加热时的温度为 ,固体的熔点为 . (2)这种物质在固态时的名称为 . (3)图中BC段表示物质处于 状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共持续了 分钟. 【知识应用】 1.“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你一定听说过,下面有关这两个成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二者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而“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D.“扬汤止沸”能够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2.下雪后,护路工人为了便于清除积雪,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这是由于撒盐后 ( ) A.使积雪的温度上升到0℃而熔化 B.提高了冰的熔点 C.降低了水的凝固点 D.积雪会吸收盐放出的热量而熔化 3.民间谚语“霜前冷,雪后寒”说明:霜是由于气温较____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现象而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雪______需要______热,因而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活动二】---小结反思(建构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活动三】---巩固提升(8-10分钟,教师现场批改并核对)

1.用温度计测液化的温度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使用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②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③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④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留在被测液体中.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2.去年冬季我地气温最低达-12℃,正确的读法是 ( ) A.负12摄氏度 B.负摄氏12度 C.摄氏负12度 D.零下12度

3.炎热的夏天,以下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的方法是 ( ) A.打开正在工作地电冰箱的门 B.打开风扇,并且调到转速最大的档位. C.关闭房门 D.在地面上适当地洒些水.

4.在夏天会看到冰棒冒出“白气”,这是因为 ( ) A.冰棒蒸发产生的水蒸气 B.冰棒升华产生的水蒸气

C.冰棒熔解成的小水珠 D.冰棒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5.灯泡用久了玻璃壳会发黑,这是由于 ( ) A.灯丝上的少量钨遇热熔解,变冷后凝固 B.灯丝蒸发和凝固形成的 C.灯丝的汽化和凝华形成的 D.灯丝的升华和凝华形成的

6.如图所示是水的沸腾图象,下列对此图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水在AB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水在AB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水在BC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D.水在BC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7.下面有几个常见的物理现象,各属什么物态变化:(1)湖面结冰: . (2)烧水时看到“白气”: . (3)自来水管“出汗”: . (4)严冬玻璃窗上结有“冰花”: . (5)冰箱中取出冰棒冒“白气” . (6)放在衣箱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这是_______现象. (7)冬天,嘴里呼出“白气”,这是______现象. (8)深秋晚间会“下霜”,这是______现象. (9)戴眼镜的人,冬天从室外走进暖和潮湿的房间,眼镜变得模糊不清,这是______现象. (10)出炉后的钢水又会变成钢锭,是_______现象. (11)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就会干了,这是_______现象.

8.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可知_______(填“A”或“B”)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_______℃.

【活动四】---课后作业

1.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后”在55℃ ( ) A.一定处于固态 B.一定处于液态 C.一定处于固、液混合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2.金属在高温、低压下较容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真空镀膜,即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加热,使它的蒸气喷到玻璃镜头上,从而镀上一层极薄的金属膜,这层金属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金属膜能镀上的原因是 ( ) A.金属粘到玻璃镜头上 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 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 D.金属凝华到玻璃镜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