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练1(教师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 11:34: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光山二高分校高三(往)语文每周一练

选编:汤吉祥 审核:邹以浩 时间:2014.09.12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特别是傍近铁路的河堤,更是牢固严实,________,简直连个蚂蚁洞的孔隙也没有给洪水留下。 ②我军万船齐发,攻破“千里江防”,很快就占领了蒋介石自以为防守得________的南京城。 ③潮汛已经过去了,狼窝掌的三十八条大坝仍然屹立不动,________。 A.坚如磐石 稳如泰山 固若金汤 B.固若金汤 坚如磐石 稳如泰山 C.坚如磐石 固若金汤 稳如泰山 D.稳如泰山 坚如磐石 固若金汤

1.C 【解析】 固若金汤:形容城池或阵地坚固,不易攻破。坚如磐石:像大石头一样坚固。形容不可动摇。稳如泰山:形容安稳牢固,不可动摇。这三个成语虽然结构相同,而且都有“非常牢固,不可动摇”的意思,但每个成语所偏向的重点是有区别的。“固若金汤”着重在“固”,“坚如磐石”着重在“坚”,“稳如泰山”着重在“稳”。“固若金汤”只用于“物”不用于“人”;“坚如磐石”多用于“物”,也用于“(人的)集团、组织、国家”,但不用于“个人”;“稳如泰山”多用于“物”,也用于人的组织,还用于“个人”。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走廊上,人们急匆匆地走来走去,电话、电报和各种资料________地涌进来。 ②黄昏时分,满街灯火全亮了。街上人来人往,进城的,出城的,________。 ③广发银行郑州分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各种荣誉________。

A.川流不息 络绎不绝 纷至沓来 B.络绎不绝 川流不息 纷至沓来 C.川流不息 纷至沓来 络绎不绝 D.纷至沓来 络绎不绝 川流不息

2.A 【解析】 络绎不绝:形容过往人马或车辆连续不断。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这三个成语虽然结构相近,而且都有“人、马、车、船来来往往,连续不断”的意思,但每个成语所偏向的重点是有区别的。“络绎不绝”专指人马、车辆的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所指比较广泛,可以指行人、车马的来往,也可以指别的事物;“纷至沓来”则不仅指人,还可泛指一切事物。

3.2014·赣州六校联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2013年,王立军因涉嫌犯罪被公开审判;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后,认罪________,不上诉。 ②你尽可以放心,他这个人________不失信,今天他一定会按照约定把你的事情办好。

③莫言的获奖,很难改变今天中国文学创作整体________的现实,也缓解不了我们的文化焦虑。 A.伏法 向来 良莠不齐 B.服法 从来 参差不齐 C.伏法 从来 良莠不齐 D.服法 向来 参差不齐

3.B 【解析】 伏法:(犯人)被执行死刑。服法:(犯人)服从判决。向来:从来;一向。多用于肯定。从来:从过去到现在(多用于否定式)。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参差不齐:高低长短不整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马未都先生创作了《醉文明》,既包括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又不乏以史为鉴的反思,从物质文明的角度全方位诠释了中华文化的起承转合。

B.变脸是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它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也是从实际生活中加以提炼和夸张,借此揭示剧中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的艺术。

C.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事,既提升了中国人思考自己与世界关系的新视野,也让我们再一次重新思考如何让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D.彩虹-4无人机是目前国内挂载能力最强、飞行性能最优的无人机,它具有在可侦查和对地攻击的能力方面超过美国同类型的“捕食者”无人机系统。

4.B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在“既包括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前加“这本书”,或将“创作了”改为“创作的”;C项搭配不当,将“提升”改为“开拓”或“拓展”;D项句式杂糅,“具有??能力”和“在??方面”杂糅。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使许多人成为受害者。

B.玉苍山上密布的形态各异的奇石形成石的海洋,场面十分壮观,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

C.中国古代文学中发展得最为成熟的样式是以抒情为主要功能的诗歌,而抒情性质使中国古代文学在总体上具有诗的光辉,即使是叙事文学也不例外。

D.市民关于石上种树、过分密植等不乏专业水准的问责,让人认识到,应该重视绿化工程的前期认证、文案设计是当务之急,这样可以减少疏漏。

5.C 【解析】 A项,语序不当,“泛滥”和“滋生”的位置应该互换;B项,成分残缺,“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一句主语残缺;D项,“应该重视绿化工程的前期认证、文案设计是当务之急”句式杂糅,应删去“是当务之急”。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能抵抗诱惑、追求更远大目标、克制自己的孩子,长大之后会表现得更有自信,也更能面对挫折。 B.在世界各大民族中,中华民族是最重视伦理道德作用的民族之一,这个特点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哲学和中国艺术,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中国美学。

C.英国雷丁大学一位名叫朱利安·文森特的生物学家和一位复合材料专家领导的科研小组,正在从事这项研究。

D.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教育艺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把学生培养成二十一世纪的栋梁之才。

6.B 【解析】A.语序不当,应改为“能克制自己、抵抗诱惑、追求更远大目标”; C.“和”字有歧义; D.缺宾语,可在最后加“目的”

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典美学讲究和谐。 ,可高度概括为阴阳统一,刚柔统一。 ,而强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感统一。 ,所以又称之为“中和”, , ,孔子观东流之水,喟然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①这种和谐由于做到恰到好处 ②“中”,恰当之谓也

③和谐不是同一重复,而是众多因素对立的统一 ④中华民族十分重视天人合一之美

⑤这种统一不强调部分与部分或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统一

A. ③④⑤②① B. ④①②③⑤ C. ④⑤③①② D. ③⑤①②④

7.D 【解析】 ③与上文句尾“和谐”相接,⑤句中“不强调”与下句“强调”相接,只有④能引出文段末句孔子事例,由此即可推出

8.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的划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史铁生的离去令人为痛惜,作家张炜在接受《周末》记者采访时说:“ ” ①我不能不去想象他的劳作,他是怎样写出这—个个字的

1

②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将思与诗掷到这个异常喧嚣的世界上 ③我知道这是他把全部生命凝聚成一道强光,照射到无边的夜色深处

④我不知道还有谁像他一样,在这样的情与境下凝神打量或闭目冥思,燃烧自己 ⑤铁生是这个时代难以消逝的声音

⑥而后他出版的每一篇文字,只要读到,都让我获得一次次特别的感动

A.②①③④⑥⑤ B.②③①⑤④⑥ C.⑤②④⑥①③ D.⑤④②①③⑥

8.C 【解析】⑤是对史铁生总的评价,后面几句是对这一评价的解释。②是对史铁生品格的赞扬。④是通过比较进一步突出史铁生的特点。⑥①③联系比较明显,⑥是说史铁生的创作,①是说创作的艰辛,有“文字”、“一个个字”相照应。③是对史铁生以生命创作出的文字的赞扬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裴政,字德表,河东闻喜人也。政博闻强记,达于时政,为当时所称。政明习故事,簿案盈几,剖决如流,用法宽平,无有冤滥。囚徒犯极刑者,乃许其妻子入狱就之。至冬,将行决,皆曰:“裴大夫致我于死,死无所恨。”其处法详平如此。转左庶子,多所匡正,见称纯悫。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刘荣性甚专固时武职交番通事舍人赵元恺作辞见帐未及成,太子有旨,再三催促,荣语元恺云:“但尔口奏,不须造帐。”及奏,太子问曰:“名帐安在?”元恺曰:“禀承刘荣,不听造帐。”太子即以诘荣,荣便拒讳,云“无此语”。太子付政推问。未及奏状,有附荣者先言于太子曰:“政欲陷荣,推事不实。”太子召责之,政奏曰:“凡推事有两,一察情,一据证,审其曲直,以定是非。臣察刘荣,位高任重,纵令实语元恺,盖是纤介之愆。计理而论,不须隐讳。又察元恺受制于荣,岂敢以无端之言妄相点累。元恺引左卫率崔茜等为证,茜等款状悉与元恺符同。察情既敌,须以证定。臣谓荣语元恺,事必非虚。”太子亦不罪荣,而称政平直。政好面折人短,而退无后言。时云定兴数入侍太子,为奇服异器,进奉后宫。政数切谏,太子不纳。政因谓定兴曰:“公所为者,不合礼度,此于太子非令名也。愿公自引退,不然将及祸。”定兴怒,以告太子,太子益疏政,由是出为襄州总管。妻子不之官,所受秩奉,散给僚吏。民有犯罪者,阴悉知之,或竟岁不发,至再三犯,乃因都会时,于众中召出,亲案其罪,五人处死,流徙者甚众。合境惶慑,令行禁止,小民称为神明。尔后不修囹圄,殆无争讼。卒官,年八十九。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一》,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死无所恨 恨:遗憾 B.多所匡正 匡:辅助 C.盖是纤介之愆 愆:过失 D.亲案其罪 案:核实

9.B 【解析】 匡:纠正。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刘荣性甚专固/时武职交番/通事舍人赵元恺/作辞见帐未及成 B.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刘荣/性甚专固/时武职交番通事舍人/赵元恺作辞见帐/未及成 C.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刘荣/性甚专固/时武职交番/通事舍人赵元恺作辞见帐/未及成 D.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右庶子刘荣性甚专/固时武职/交番通事舍人/赵元恺作辞见帐/未及成

10.C 【解析】 可根据句中的“之”、官职人名“右庶子刘荣”、“时”、官职“通事舍人”等即可判定。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裴政善于断案的一组是(3分)( ) ①簿案盈几,剖决如流

②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 ③察情既敌,须以证定 ④政数切谏,太子不纳

⑤愿公自引退,不然将及祸 ⑥阴悉知之,或竟岁不发

A. ①③④ B.①③⑥C.②④⑤ D.②⑤⑥

11.B 【解析】 ②是裴政受到太子重用,④是裴政劝谏太子,⑤是裴政指责云定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裴政很有才干,被人们称赞。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当时的治理情况;文书案卷堆满桌子,能够迅速作出公正判断。

B.裴政断案公平,为人正直。在受命审理刘荣一案时,面对刘荣党羽的诬陷与太子的责问,他分析事理,依据证人证词,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C.裴政执法宽严适度。他允许死刑犯人的家属到狱中探望;对初次犯罪的百姓,并不马上揭发,对那些再三犯法的人则严惩不贷。

D.裴政刚直不阿。他喜欢当面指责别人的过错,曾经多次遭到权臣的忌恨;后来因为直谏太子,被调出京城担任襄州总管。

12.D 【解析】 “曾经多次遭到权臣的忌恨”理解有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附荣者先言于太子曰:“政欲陷荣,推事不实。”(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合境惶慑,令行禁止,小民称为神明。尔后不修囹圄,殆无争讼。(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有依附刘荣的人先对太子说:“裴政想陷害刘荣,推究案情不合实情。”(大意2分,“附”“陷”“推”各1分)

(2)全境的人惶恐不安,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百姓将裴政奉为神明。此后境内不设监狱,几乎没有多少人打官司。(大意2分,“惶慑”“囹圄”“殆”各1分)

2

【参考译文】

裴政,字德表,河东闻喜县人。裴政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当时的政治局势、政治设施,被当时的人所称赞。裴政清楚熟习旧日的典章制度,即使文书案卷堆满桌子,也能迅速作出分析判断,执法宽仁公正,没有量刑过度的情况。有判死刑的囚犯,裴政就准许他的妻子儿女到狱中看望。到冬天将要处决时,犯人们都说:“裴大夫判处我们死刑,我们没有什么遗憾。”他执法公正都像这件事一样。转任左庶子,纠正了许多不合理的事,因质朴诚实受到称赞。太子凡有大事,都交给他处理。右庶子刘荣生性非常专横固执。当时武职人员该轮番休息,通事舍人赵元恺奉命在账簿上写文书。没等写成,太子下令,再三催促,刘荣告诉元恺说:“你只管口头陈奏,不必写在账簿上了。”等到上奏时,太子问道:“写在账簿上的文书在哪里?”元恺说:“接受刘荣的指示,没有写在账簿上。”太子就拿这件事责问刘荣,刘荣便否认,说“没说过这话”。太子把这件事交给裴政推究审问。还没来得及陈奏,有依附刘荣的人先对太子说:“裴政想陷害刘荣,推究案情不合实情。”太子召裴政责问,裴政上奏说:“凡推究事理有两个要点,一是明察实情,一是依据证人证词,辨明事情的实际情况,来判定谁是谁非。我推断地位高权势重,即使确实告诉过元恺,也不过是很小的过错。按道理说,不必隐瞒。另外元恺受刘荣节制,怎敢拿毫无根据的话胡乱诬陷牵累别人。赵元恺找出左卫率崔茜等人作证,崔茜等人交代的情况和赵元恺所说完全相符。从情理上既然难分是非,就应当根据证人判定。我认为刘荣告诉过元恺,这一情况一定属实。”太子也没有治刘荣的罪,但是却称赞裴政公平正直。裴政喜欢当面指责别人的过错,但离开了背后就不再说什么。当时云定兴屡次进宫侍奉太子,将一些奇异的服饰器物进献给后宫。裴政多次恳切劝谏,太子不采纳。裴政于是对云定兴说:“您的所作所为,不合礼仪制度,这对太子来说不是好名声。希望您主动回避,否则将惹祸上身。”云定兴大怒,把这话告诉了太子,太子更加疏远裴政,并因此将他调出京城做了襄州总管。妻子儿女没有跟随上任,所得俸禄分给下属官吏。百姓有犯罪的,都暗中掌握实情,有的一整年也不揭发他们,等到屡次犯罪,就趁大聚会时,将他们从众人中召出来,亲自审查核实他们的罪行,有五人被处死,流放的人很多。全境的人惶恐不安,从此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百姓将裴政奉为神明。此后境内不设监狱,几乎没有多少人打官司。裴政死于襄州总管任上,终年八十九岁。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过苏州 苏舜钦①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疎雨更阴晴。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②暮亦行。

【注】 ①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人。诗与梅尧臣齐名,世称“苏梅”。这首诗是诗人过苏州时流连光景之作。②区区:形容奔走辛劳。

(1)诗的颔联写景,颇具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论家认为,此诗“以清切闲淡为主”,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1)运用拟人手法,写绿杨白鹭的自得,写山水有情;(2分)以色彩表现美景,“绿杨白鹭”,“绿”“白”相间;(1分)远近结合,“近水”“远山”,画面生动。(1分)

(2)意象清新,选取“绿杨”“白鹭”“近水”“远山”等意象,气清水秀,别有韵致;语言朴素,不饰雕琢,清新自然。情感平实,坦然面对万物变化和人生盛衰。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诗词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过苏州时流连光景之作。作品不仅描摹了苏州的明媚风光,也抒发了诗人达观不羁的情怀。

首联不说景物如何明媚,而说“刮眼明”,一个“刮”字的妙用,使人具体感受到了气清水秀、万物生辉的快意;再加上“更阴晴”的补充,就更使人感到大地如洗的新美,爽气得沁人肺腑。

首联是写总体感受,颔联承此而写具体景物。这一联不仅上下句对仗,而且是句中对偶(如“绿杨”对“白鹭”、“近水”对“远山”),这就使得韵致更谐美,画面更生动。

颈联语意双关。上句说明大自然的盛衰不是主观意志所能主宰得了的,所以说在乎“天意”。“天意在”三字,表面是对造物主而发,实则也是对人世的主宰者而言。下句是对世俗的讽刺。世俗之眼,只认荣华富贵,不识道德学问,羁苦之身,自为俗人所轻。

尾联总收一笔。“无穷好景”回应上边所写美景;“旅掉”回应“羁苦”,表明临去时对苏州的眷恋之情。

刘克庄在《后村诗话·前集》中说:“苏子美歌行,雄放于圣俞(梅尧臣),轩昂不羁,如其为人。”其实,轩昂不羁的,不只是他的歌行体,像这首律诗,虽以清切闲淡为主,却也散发着俊快不羁之气。诗之佳处,正在于此。

答题卡 班级 姓名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B B C B D C B C B D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