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地质学 知识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1:51: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章 测井层序地层分析

第二节 层序地层单元及其测井特征

一、基本术语:体系域、低位域、海侵域、高位域、陆架边缘体系域等 二、体系域

1.类型:低位域、海侵域、高位域、陆架边缘体系域

2.低位域:陆棚坡折和深水盆地沉积背景、斜坡构造背景、生长断层背景下的低位域组成

3.海侵域:以沉积作用缓慢、低砂泥比值,一个或多个退积型准层序组为特征、主要沉积体系类型

4.高位域:沉积物供给速率常>可容空间增加的速率,形成了向盆内进积的一个或多个准层序组,底部以下超面为界,顶部以Ⅰ型或Ⅱ型层序界面为界特征;主要沉积体系类型

5.陆架边缘体系域:以一个或多个微弱前积到加积准层序组为特征,准层序组朝陆地方向上超到Ⅱ型层序边界之上,朝盆地方向下超到Ⅱ层序边界之上。 三、湖平面变化与层序结构

1.湖平面变化与体系域

2.层序结构类型及特征:一分层序、二分层序、三分层序、四分层序

第三节 测井地层地层分析方法

一、基本术语:基准面、基准面旋回、分形 二、一般工作流程

1. 测井—地震—生物等时地层格架建立 2. 关键层序界面识别

3. 研究区测井—地质岩相知识库的建立 4. 关键井的岩相识别、重建岩相序列 5. 建立多井关键性剖面 6. 预测油气分布 三、单井测井层序分析方法

1. 测井资料预处理

2. 沉积旋回分析:旋回性及旋回级次是沉积岩层重要的固有属性;旋回

级次分析:常规测井旋回分析、小波分析和地层累积方法等 3. 沉积间断点识别:地层倾角测井--累计倾角交会图法、地层倾角测井--累积水平位移交汇图法、地层倾角测井--倾角矢量图法、自然电位和视电阻率组合法、声波时差响应法等

四、米氏周期分析及分形研究 五、沉积层序的分形特征研究

1. 分形的概念

2. 地质学运用分形理论需要考虑的问题 3. 分数维的计算 4. 分数维的应用

第三章 测井沉积学研究

第一节 测井沉积学概念

一、基本概念:测井相、测井相标志 二、测井相分析的基本原理

三、测井相标志与地质相标志的关系:确定岩石组分的测井相标志、判断沉积

结构的测井相标志、判断沉积构造的测井相标志 四、由测井相到沉积相的逻辑模型 第二节 岩石组合及层序的测井解释模型 一、测井曲线的一般特征

1. 常规组合测井曲线:测井曲线幅度特征、测井曲线形态特征、接触关

系、曲线光滑程度、齿中线、多层的幅度组合--包络线形态、层序的形态组合特征

2. 地层倾角测井的微电导率曲线特征:从曲线形态和曲线的相似性判断

岩性—颗粒粗细,进行微细旋回的划分;根据四条电导率曲线特征值的平行度,可以衡量平行及非平行层理;利用倾角矢量模式解释沉积构造,研究古水流方向;根据倾角矢量模式组合解释褶皱、断层、不整合;利用倾角测井曲线识别裂缝;利用双井径差值分析现代地应力

二、层序特征测井解释模型

1. 粒序模型

2. 不同沉积相带的自然电位曲线特征:冲积扇、河流相、三角洲相、滩

坝相、近岸水下扇、重力流沉积--对比不同环境下SP曲线的差异 3. 利用自然伽马曲线划分沉积相带 三、岩石组合(成分、颗粒)测井解释模型

1. 测井响应特征值 2. 测井相图的编制

3. 岩石组合测井解释模型在实际处理中的选择

第三节 沉积构造、沉积体结构测井解释模型

一、倾角模式及其地质含义:绿模式、红模式、蓝模式、杂乱模式 二、微电导率插值环井眼成像 三、沉积构造的地层倾角测井解释模型

1. 岩心刻度

2. 沉积构造的测井解释图版 3. 层理角度与沉积相

四、沉积体内部充填结构测井解释模型

1. 平行结构、前积构造、发散结构、杂乱结构 五、古水流研究

1. 古水流研究方法:全方位频率统计法、红蓝模式法 2. 用倾斜资料判断沉积环境(古水流)实例 六、沉积构造的成像测井解释

1. 冲刷面、斜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结核、透镜状层理、

小型砂纹交错层理、生物钻孔构造、沉积构造垂向序列解释

第四节 碎屑岩测井沉积微相建模与划分 一、关键井测井沉积亚相与微相模型的建立 二、测井沉积相剖面对比 三、平面展布及古水流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