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7:07: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构建低碳经济的难题与建议
前言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正经历着一次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气候变化,世界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除了自然扰动的因素,人类活动被认为是世界气候系统变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2007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7)报告说:当前气候变暖的原因中,90%以上可能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作为一种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苏州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消费的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与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形成越来越尖锐的矛盾。苏州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合理的社会消费模式。而推动技术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走低碳发展的道路,将会是苏州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气候之间关系的根本途径。 一、苏州市建设低碳经济的现状
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在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①节能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苏州市是能源消费大市,长期以来高度重视利用政策法规引领地方经济和社会向低碳化方向转变。在节能降耗等方面相继出台了《苏州市增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州市调整淘汰部分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苏州市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法规,为低碳经济建设奠定良好政策基础。②低碳经济体系逐步建立。苏州市陆续制定了《市政府关于全市工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意见》、《苏州市新能源产业提升发展计划》等低碳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十一五”期间全市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累计关停并转落后化工企业1140家,淘汰落后水泥产能600多万吨,关闭不达标水泥企业11家,淘汰落后印染产能2.45亿米,淘汰
燃煤设施279台,全市所有电厂、热电厂全面建成脱硫设施,淘汰年产190万吨水泥水平设备、苏钢厂年产80万吨钢铁水平的10台(套)落后装置,关停小火电机组19台(套)833MW,对高污染排放汽车实施限行,淘汰黄标车8000多辆。2010年末,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9008亿元,年均增长23.9%,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已从2005年末的31%提升到36.6%;规模以上战略新兴产业实现产值7100亿元,规模以上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9%。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一批低碳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壮大,为低碳经济建设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③节能减排工作逐步推动。在苏州大市范围内推动能源审计,重点展开5000吨标煤以上用能单位的能源审计工作,提出2110个节能技术改造方案,挖掘节能潜力等价折标准煤417.964万吨/年,当量折标准煤288.4639万吨/年;试点并推广“能效之星”计划,选出“能效之星”实施单位24家,并逐步在苏州市重点用能单位中推广使用,同时也推向节能技术服务业;研发“能源管理数字地图”系统,反映各种能耗、能效、余热等的地域分布,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科学管理依据。④循环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通过编制《苏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全市培育循环经济试点531家,通过ISO14000认证企业1683家,完成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企业1000多家,分别建成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环境友好企业6家、11家和100家。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张家港扬子江冶金工业园、吴江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基地、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等4个园区被列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省级以上开发区基本完成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编制,苏州市光大国家静脉产业园建设初具规模。⑤低碳示范与研究工作逐步展开。2009年11月,苏州工业园区首个低碳示范产业园———中节能(苏州)环保科技产业园奠基启动,市政府与清华大学合作创建“国家低碳经济示范区”,探讨低碳技术、低碳产业与低碳金融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2009年,苏州工业园区与中国人民大学签署协议,成立中国人民大学苏州研究院,其中就包括气候变化与低碳研究基地的建设。2010年11月,苏州市与苏州大学共同成立了苏州市低碳经济研究中心。⑥森林碳汇水平逐步提升。市区投入绿化资金近40亿
元,新增林地、绿地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由“十五”期末的40.2%、34.6%和9.8平方米提升到42.5%、37%和14.8平方米。农村绿化力度进一步增大。全市各级直接投入农村绿化资金超过80亿元,全面推动农村“绿色通道”、“绿色基地”、“绿色家园”和沿湖沿江绿化建设,建成太仓金仓湖等一大批生态绿地。2003年以来,全市新增林地绿地80万亩,森林资源总量达160万亩。全市形成了布局合理、景观优美、安全稳定的城乡绿色生态系统。
二、苏州市建设低碳经济面临的困境
2009年苏州市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857吨标煤,比2008年下降5.37%;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电耗为1252.01千瓦时,比2008年下降7.02%;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016吨标煤,比2008年下降
9.48%。苏州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对资源和能源依存度较高。苏州又是自然资源匮乏的城市,原煤、原油等的自给率为零,所需原煤、原油等一次能源全部依靠外地调入,从而形成了以二次能源电力的消费和生产供应为主的能源格局。随着苏州市工业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张,电力供应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能源消费增长与资源制约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①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随着苏州经济的高速增长,特别是重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能源消费总量表现较高的增长速度。“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速为6.8%。其中,焦炭、热力、电力、原煤、汽油、柴油年均增长分别为32.0%、27.5%、23.2%、17.0%、6.1%和6.5%。②八大行业能源消费超百万吨标煤。根据对全市35个工业行业分析,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8个行业能源消费超过100万吨标煤。八大行业能源消费3908万吨标煤,占全市份额高达91.3%;其中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消费份额分别为32.2%和28.6%。③全社会用电量逐年攀高,工业用电占八成多。2009年苏州全社会用电量占江苏全省的26.6%,达880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高达83.9%,达739亿千瓦时,超过上海市,位居全国首位。④能源利用效率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有待提升。从工业行业内部的能源利用效率看,在各种工业单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