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134课研讨串讲提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6:21: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33—134课研讨串讲提纲

顶礼上师三宝!顶礼法师!各位师兄好!

我是哈尔滨加行组13A的学员李臻,今天我串讲的是第131课和第132课。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分闻法方式和所讲之法两部分,所讲之法又分为共同外前行、不共内加行和往生法,不共内加行我们已经学过了皈依、发殊胜菩提心、念修金刚萨埵和积累资粮,现在正在学的是上师瑜伽。科判:丙五(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之究竟方便——上师瑜伽)分三:一、上师瑜伽之重要性;二、上师瑜伽实修法;三、传承上师简历。

首先串讲133课,本课开始讲上师瑜伽实修法第三部分:专心祈祷。

宁提(心滴)派的上师瑜伽是广修;稍略一点的,是《开显解脱道》的上师瑜伽,和这里次第基本一致——明观福田、七支供、猛厉祈祷,之后是上师放光、融入自心以及受四灌顶,最后是回向,整个修法又简单又殊胜;最略的,就是法王如意宝的上师瑜伽,是窍诀性的上师瑜伽,正好适合现代人。

戊三、专心祈祷:

一、上师是一切坛城主尊黑日嘎之本体:真正的上师,就是一切修行的根本,是一切坛城主尊黑日嘎的本体,圆满具足灌顶。只有那些与佛无二无别的上师,才是真正的佛。黑日嘎,《前行备忘录》中说:“黑”是法界,“嘎”是智慧,“日”是无二双运,也就是说,黑日嘎是法界与智慧无别双运之意。黑日嘎也是主尊的名号。此外,密宗“百位本尊”中的五十八尊是忿怒本尊,位于他们中间的主尊,就是黑日嘎。不仅如此,修药师佛时,药师佛坛城的主尊是黑日嘎,乃至长寿佛坛城、观音菩萨坛城等,也都是如此。

二、见闻念触皆是解脱因缘:与真正的吉祥怙主殊胜上师上师结下因缘时,极利根者有可能当下解脱;中根者自此不会堕入恶趣;下根者,至少也在相续中播下了解脱种子,而这个种子,必将为他摧毁轮回。“视师如佛”是最重要也是最值得修持的见地。教证:《大圆满心性休息》:“具德上师即法王,住于何处等诸佛,令凡见闻念触者,悉皆摧毁诸轮回。”《最上瑜伽大教王经》:“如佛观想于师已,彼一切罪皆解脱,弟子若具如是德,即能生长诸福聚。”

三、以五种了知而修“视师如佛”:《前行备忘录》中讲了五种了知:1、了知上师是佛;2、了知上师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佛陀的事业,包括共同事业和殊胜事业;3、了知对自身而言,上师比佛陀恩德更大;4、了知大恩大德的上师是一切皈依处之总集;5、了知认识到这些道理以后,如果能虔诚祈祷,无需依赖他道之缘,便可在自相续中生起证悟智慧.

四、上师的恩德胜佛:上师为我们开示一生一世能成熟解脱的深道,通过大悲加持、强力方便,完全将利根者安置于金刚持地,其他人的话,虽然现在仍身处轮回,但在不久的将来,也必定会被迅速安置于解脱之地。

五、上师的功德不可测:1、密意广大如虚空。2、智慧无量如大海。3、悲心猛烈如湍流。4、自性坚固如山王。5、视众平等如父母。

六、专心祈祷

1、念诵祈祷文及莲师心咒:“我依止上师如意宝您,希求您的果位,唯一修持您。”满怀感恩戴德之心,禁不住泪流满面。一开始修持悉地时念诵仪轨(略)。要点:祈祷时要将自己诚心而彻底地托付给上师。

2、虔诚祈祷得加持:教证:麦彭仁波切的《七句祈祷文释·白莲花》:在祈祷时,如果能感动自己,你所祈祷的佛菩萨的心也会被感动。在观音和度母的修法中

1

都说,如果你能全心信赖并且虔诚祈祷,就一定会获得垂顾。

3、祈求悉地:一边从智、悲、力的角度,赞叹上师莲花生大士,一边祈祷赐予悉地。每念一百遍莲师心咒时,中间又像前面一样念诵“至尊莲花生大士……”一遍。当莲师心咒念诵到一半的时候,再祈求悉地之际,每念一百遍莲师心咒中间按仪轨念诵(略)

4、祈求悉地时观想得受四灌顶(道位灌顶):先将自己观成金刚瑜伽母,然后依次观想,(1)从与上师无别的莲师白毫间,犹如水晶一般晶莹剔透的“嗡”字放射光芒,光芒从自己的头顶进入,依此净除杀生、不与取、邪淫三身业,以及能形成身体之脉的障碍,得受宝瓶灌顶,获得上师身金刚的加持,从而使相续中拥有得到化身果位的缘分。(2)上师喉间宛如红莲花一般绚烂璀璨的“啊”字放光,光从自己的喉间进入。依此净除妄语、离间语、恶语、绮语四语业,以及可滋长语言之风的障碍;得受秘密灌顶;获得上师语金刚的加持,使相续中拥有得到受用圆满报身果位的缘分;依此可以修持圆满次第。(3)上师心间如天空般颜色湛蓝的“吽”字放光,光从自己的心间进入。依此净除了贪心、害心、邪见三意业,以及能增上意识之明点的障碍;得受智慧灌顶;获得了上师意金刚的加持,使相续中拥有得到法身果位的缘分;依此可以修持总密法的相关修行。(4)从上师心间的“吽”字中如流星般出现第二个“吽”字,与自心融为一体。从而净除三门所依阿赖耶的业与所知障,得受最高的句义灌顶,获得了上师智慧金刚的加持,使相续中拥有得到究竟之果——本性身果位的缘分,依此可以修持无上大圆满的最甚深要诀。最后自己的凡夫心与上师的智慧成为无二无别而入定。

5、收座:念诵(略)。念诵的同时满怀深深的恭敬、虔诚的信心而观想:莲花生大士和颜悦色、慈眉善目、饱含悲悯的眼光注视……心间发射出热乎乎、金灿灿的红光,接触到自己所观想的金刚瑜伽母心间,她立刻变成了豌豆大小的光团,最后就像火星消失一样,伴随着“踏哥”声向上飞窜融入莲花生大士的心间,在这种境界中入定。出定时,将一切显现观成上师的游舞,即一切都是上师的化现。

接下来串讲134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继续讲专心祈祷,第二部分开始讲传承上师简历。丁三(传承上师简历)分三:一、如来密意传;二、持明表示传;三、补特伽罗耳传。

第一部分:专心祈祷

七、于一切威仪中修上师瑜伽:1、行走时就将上师(或整个皈依境,或坛城)观想在右肩上方的虚空中,作为右绕的对境。2、安坐时,你应该将上师观想在头顶的虚空中(如前所述的明观方法),作为祈祷的对境。3、享用饮食时,将上师观想在喉间,作为饮食献新的供养处。要点就是显而无自性。4、躺下时,要将上师观想在心间,作为所知入瓶的摄要。此时就将上师观在心间,作为这一修法的摄要,在这样的境界中入眠。

【名词解释】所知入瓶”是大圆满的术语,是说将一切万法就像融入宝瓶一般,融入自己心间的明点,最后明点也融入法界。

八、 依上师瑜伽将一切转为道用:上师总是根据弟子的根基,而给以相应的加持或调伏。如果平时的见闻觉知全都不离上师之相,那任何外缘都不可能伤害到你。1、违缘及痛苦是上师为你尽除恶业。2、顺缘及快乐是上师的大悲所致。3、疲厌、沉掉等时观自心与上师无别。4、多念莲师心咒。 九、米拉日巴尊者的教言:: 1、天女向米拉日巴求法的公案。

2、行住坐卧转为道用之式。在米拉日巴尊者的其他道歌中,宣讲过几种转为道用之式,尊者说:我行显现转道用,六聚自解之走式。若坐无伪本来住,精华实义

2

之坐式。若食享用空性食,断除二取之食式。若饮痛饮念知泉,坚持不懈之饮式。 十、灌顶的基本道理:踏上密宗金刚乘道以后,对于所破誓言进行酬补令其清净,并且有资格修持生圆次第、大圆满等一切道,令修行不出现障碍、不步入歧途,以及令功德资粮与日俱增等这一切,归根到底都要依赖具德上师的能成熟之灌顶。 教证:如颂云“密宗未依灌顶无成就,犹如舟子手中无船桨。”“未受灌顶无成就,沙子无法榨出油。”

1、灌顶的二因四缘:真实得受灌顶,要具足二因四缘。(1)二因。相应因:受灌顶者自身诸根具足,风脉明点心等堪能,有听闻、接受等能力,也即自身的因缘必须具足;俱生因:灌顶时所需的一切条件,像宝瓶、佛像、甘露等要具足,而且是经过具德上师开光及加持过的。(2)四缘。因缘:可以接受灌顶的法器,即具有信心及智慧的弟子。增上缘:是指具相的金刚上师。在灌顶中,作为金刚上师,本法的所有念修一定要圆满,对密宗的见修行等各个方面,必须要有定解,而且要有一定的修行能力,这样才有灌顶的资格。所缘缘:具有殊胜能力的灌顶物、咒语、等持等,是所缘缘。弟子和上师都要具足。等无间缘:灌顶仪轨等这些次第,以前前为因,而生后后故,前前的为等无间缘。 2、汉传佛教中也有灌顶:教证:《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教迹义记》就说到了五种灌顶:光明灌顶、甘露灌顶、种子灌顶、智印灌顶、句义灌顶。 3、基道果三种灌顶:(1)在具有法相的金刚阿阇黎让我们进入坛城以后赐予灌顶,这叫做基灌顶。(2)依靠上师瑜伽,不观待他缘而自己得受四灌顶,这叫做道灌顶。(3)究竟果位(即十地末际)时,获得大光明或者深明无二灌顶,现前圆满正等觉,这叫做果灌顶。教证:《华严经》:“得法王位,无量自在,譬如世间,灌顶受职。”

十一、上师瑜伽不可缺少:上师瑜伽也具有清净刹土、圆满发愿、成熟自相续三种不可思议的甚深要诀。一般来说,在实修正行时,所有的前行法都不能弃之一旁,尤其是观修生圆次第、大圆满等时,依靠上师瑜伽法而得受道灌顶,是每一座开始必不可少的殊胜要诀。

十二、一定要重视《前行》:举例:学院的老修行人。 十三、法本及光盘制作上的建议(略)

第二部分:传承上师简历

内三续之传承:被一致共称的前译(宁玛派)内续生起次第玛哈约嘎、圆满次第阿努约嘎、大圆满阿底约嘎的法脉流传可以分为三种,也就是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补特伽罗耳传。

一、如来密意传:在无勤任运大悲自证智慧自相光明性中,以无言的方式而宣讲,使诸位眷属现前了无倒实相密意,断证功德与本师成为无二无别。对于不具有这般彻悟真如缘分的眷属,佛陀则以其他阶梯道乘的方式加以宣讲。实际上就是佛陀内部之间的一种交流或说智慧传递。对于无法如是传递的六道众生,则显现为六能仁,宣说相应法门进行度化。教证:《大乘密严经》云:“以诸众生类,所乐各不同,佛以种种身,随宜而应化。”《闻解脱经》。如颂云:“调伏贪惑对治法,佛说律藏二万一,调伏嗔心对治法,佛说经藏二万一,调伏痴心对治法,佛说论藏二万一,同调三毒对治法,佛说密藏二万一。”《大方等大集经》(第29卷)云:“欲行者二万一千行,恚行者二万一千行,痴行者二万一千行,等分行者二万一千行。观如是众生八万四千心之所行如实而知,随其所应而为说法。”

末学串讲完毕,感恩法师、感恩各位师兄!阿弥陀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