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2:03: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经济法论文教学改革论文:经济法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
决方法
摘要: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却总以抽象的概念、原理、制度、规范等形式出现。为了使这些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增强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应用技能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而运用案例教学法无疑是比较恰当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课堂讲授相结合,采用案例讨论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更能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失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经济法 案例分析法 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为主体,采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味地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与存储,没能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思维被限制在教材上,一旦在实际工作或科学研究中遇见与课本上不相符的事例,往往手足无措,一筹莫展。而案例教学法,是“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融入到学生群体中。案例分析方法是在宣讲解释某一法学理论或法律规范时,采用较为典型的司法判例(案例)加以剖析,从而加深对该法理和法律规范的认识及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将案例
分析方法运用于经济法教学中,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是适应素质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分析方法在经济法教学中运用的特点和作用 案例分析方法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教育理念上,尊重学生主体性和自觉性,注重课堂的民主性和互动性;在教学目的上,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而不仅是传授知识;在教学载体上,更加注重司法实践,而不仅仅是理论;在教学形式上,注重启发引导、多向互动,而不是一味讲授、单向灌输,因而能够使经济法学知识更加易懂、更加生动,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案例分析方法具有形象生动的作用
经济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综合性与复杂性的特征。在校学生并没有实践经验,因而很难理解所学的经济法知识。案例分析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主体,以案例演绎法律知识,模拟法律实践。生动具体的案例和模拟的环境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从多个角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和切实的体验,使抽象难懂的经济法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形象易学。
案例分析方法与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讲授
为基础不同,案例分析法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通过一些典型的、真实性或拟真性的案例,将学生引入到接近现实的情境中,把枯燥、抽象的理论变为典型生动的例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经济法知识易于理解、易于掌握。案例教学形式生动活泼,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讨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增强实践认知,从而使学生的法律知识更牢固、更深刻。在案例教学中,可以使用一些文学手法,如采用场景描写、情节叙述、心理刻画、人物对白等,烘托气氛,使案例更加形象生动,授课更加生动活泼,更具启发性。
2、案例分析方法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授给学生课本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为从事社会实践活动作好准备。案例分析方法是一种培养运用知识能力的教学方法,它将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案例分析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的训练,以分析研讨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