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3:07: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记忆点一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社会的特点) 第1—3课隋唐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简况
一、政治发展演变
1、隋朝:建立时间(581年)、统一时间(589年)、灭亡时间(618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 都城(长安),社会特点(繁盛短暂)。 2、唐朝:建立时间(618年)、灭亡时间(907年),建立者(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二、隋唐时期主要的帝王(注意帝王画像)
1、隋朝时期主要的君王——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 A、隋文帝杨坚为什么能实现全国性统一?
答: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民族大融合以及人民渴望统一,为全国的重新统一准备了条件。 B、哪一年灭掉哪个政权之后完成的统一? 答:589年,隋灭陈。
C、为什么隋朝短暂而亡? 答:隋炀帝残暴的统治导致了农民大起义 D、残暴统治的表现有哪些?
答: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营建洛阳、开凿运河、三游江都、三次远征高丽。 2、唐朝时期主要的帝王——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 (一)隋朝末年,(唐高祖李渊)在(太原)乘机起兵反隋,攻入长安。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 A、(玄武门事变)之后登基、时间(626年)以及年号(贞观) B、治国思想(治国之名言):以隋亡为鉴,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治国措施: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精简机构、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开放对外交流。 治国基石(两大特色)分别是什么?答: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C、什么是贞观之治(一定要说出是谁统治时期)
答:唐太宗在位20余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出现安定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D、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历史地位? 切记:治国思想+治国措施+治国基石=贞观之治(《贞观政要》这一时期君臣论政的史书) E、唐太宗所采取的治国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为了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F、两大特色:知人善任——房谋杜断(房玄龄与杜如晦);虚心纳谏(唐太宗)——直言进谏(魏征) (三)武则天与武周政治:(690年)自立为帝 A、唯一女皇,国号为周(政权名称),武周政治,贞观遗风。
B、评价武则天:答: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功大于过。过体现在以残酷手段对付反对 她的贵戚重臣和李唐宗室;功的表现是她在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继承唐初制度和措施,任用贤臣,为唐代中 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无字碑可以写这个内容,郭沫若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唐玄宗李隆基与开元盛世 A、开元盛世:
什么是开元盛世(切记:唐玄宗统治前期)?
答:唐玄宗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社会经济繁荣,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后人赞誉为“开元盛世”。 出现开元盛世的原因是什么?(反映这一时期的诗歌杜甫的《忆昔》)
答:重用贤人、整顿军队、提倡节俭、重视生产,以及唐初近百年的发展和积累(武周政治奠定了基础) B、由盛转衰:为什么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后期王朝由盛转衰?(边将起兵叛乱指: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 转衰的标志性事件)答:唐玄宗怠于政事、淫于酒色、朝政逐渐败坏,边将乘机起兵叛乱。 C、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期的主要年号有哪两个? 答:开元、天宝 三、三项工程
1、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图文并茂)
第 1 页 共 1 页
目的:加强对南方政治控制,便利南粮北运。
作用: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两岸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消极方面是劳役过急 过重,造成的社会后果十分严重。
概况:一条运河:纵贯南北的隋朝大运河;二指长度:全长2000多千米; 三座城市:南起余杭(今杭州),北达涿郡(今北京),中心城市为洛阳; 四段沟渠: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从北到南顺序) 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从北到南顺序) 2、三省六部制(中央政府机构):隋开创、唐发展;三省六部的内容以及职能;尚书省下设六部。
答: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共同定令立法,参决军国大政。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3、科举制:
A、什么是科举制? 答: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科目常设有明经科、进士科。 B、科举制的发展历程?(注意: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答:隋代开创、唐代完善、清末废除(1905年)
C、为什么实行科举制,也就是说实行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 答:抑制门阀,为大批庶族人才的参政广开门路。 D、科举制实行后的进步作用(积极影响)是什么?
答:用人之权收归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基础,官员任用的开放与高度流动,加强了中央集权,可以 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
E、注意有关科举制的语句以及材料,如:太宗皇帝真长策;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孟郊的诗歌等等。
第4课唐代的边疆各族
一、唐朝时边疆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 答:突厥、回鹘(回纥)、吐蕃、靺鞨、契丹、南诏、吐谷浑 二、吐蕃、回纥、靺鞨、南诏分别是哪些民族的祖先? 答:藏族、维吾尔族、满族、白族和彝族 三、1、唐太宗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是什么意思?
答:自古以来,汉族人的地位高贵,边疆少数民族地位低贱,我却能够平等地、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 2、体现了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 答:“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 3、采取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答:“羁縻州”的做法
4、唐朝统治者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政策(唐朝为什么能够与少数民族交往更加密切)? 答:唐朝国力强盛,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繁荣的社会经济,吸引了少数民族;中原王朝开放宽容的自信和气魄。 5、那这一政策及做法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答:各民族相互融合,造就了唐朝的开明和繁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 四、典型案例:文成公主入藏(注意画像) 1、吐蕃的君主称做什么? 答:赞普
2、松赞干布赞普的主要功绩:统一青藏高原,建都逻些(拉萨),仰慕中原文化请求通婚。
3、文成公主入藏做出的贡献(功绩)是什么?
答:加强了汉藏两族的联系,为藏族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4、(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高宗)时册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
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唐都长安
A、唐都在(隋代大兴城)的基础上修建,布局分哪三部分以及各自的安排,长安城的特点和地位? 答:宫城(皇帝及皇族居住、处理朝政地方),皇城(政府机关所在地),外郭城(居住区和商业区); 特点:规划严整、宫殿宏伟、市容壮观、功能完备,当时世界最大、最繁华的城市; 地位: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还是开放性的国际大都市。
B、长安城中的居住区被称作(坊),商业区被称作(市)。注意白居易的诗句。 二、玄奘西行(画像):时间、原因、前往的国家、贡献(译经、讲学、著作《大唐西域记》)、值得学习精神 唐太宗时,为求取真经,前往天竺(今印度),译经、讲学、撰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第 2 页 共 2 页
三、鉴真东渡(画像):时间、原因、前往的国家、贡献(佛教、建筑、医药、书法绘画)、值得学习精神,地位 唐玄宗,受日本僧人礼请,前往日本,日本律宗初祖、“天平之甍” 四、日本派的“遣唐使”:十多批、规模大、素质高。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7课辽、宋、西夏、金并立 民族 契丹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辽太祖) 建立时间 916年 1125年被灭 960年 1127年被灭 政权 辽 契丹 都城 上京 重要事件 民族融合(战和) 辽太宗时期: 夺取幽云十六州、 宋太宗两次攻辽失败;辽圣宗时攻宋,宋真宗在寇准力劝下亲征; 南北面官制 宋太祖赵匡胤: 1005年辽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陈桥驿兵变、杯酒为兄弟之国,宋每年给辽岁币。 汉 赵匡胤 (宋太祖) 北宋 东京 释兵权、加强中央(今开封) 集权 兴庆府 (今银川) 西夏与北宋多次战争后达成和议 党项 元昊 1038年 1115年 1234年被灭 西夏 女真 完颜阿骨打 金 上京 1125年,灭辽; 1127年,灭北宋,靖康之变(俘虏宋徽宗、宋钦宗)。 汉 赵构 (宋高宗) 1127年 1279年被灭 南宋 宋高宗和秦桧为维护自己统治,以临安 “莫须有”的罪名(今杭州) 杀害岳飞。 南宋宋高宗时,岳飞抗金收复失地,取得郾城大捷。1141年,金与南宋达成绍兴(年号)和议,宋向金称臣,每年给金岁币,两政权以淮河大散关为界。 注意:流芳百世,后人赞扬岳飞的原因:岳飞(抗金英雄)及岳家军抗金维护了百姓利益,阻止了金军对南宋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害,同时岳飞蒙冤而死深受百姓同情。 注意:画像、地图以及37页辨识题
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以及过程
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南方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促进农业较快发展;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提供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北方人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南北方人民辛勤劳动。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第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第二:隋唐至五代十国时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并发展;第三: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南宋时完成的标志:A、“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B、“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二、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
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农业的发展(农业发展的原因与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相同)、手工业的兴旺、商业的繁荣。以农业的发展为基础、手工业的兴旺为条件、造就了商业的繁荣。 1、农业的发展——生产工具:秧马、翻车;杰出的创造:圩田(作用);农作物:粮食作物(水稻,占城稻,谚语)、经济作物(茶叶、棉花)。
2、手工业的兴旺——棉纺织业、丝织业、制瓷业(后来的瓷都或者制瓷业中心是哪里?)、造船业
3、商业的繁荣——内外贸易、纸币出现
(最早的纸币在什么时期、什么地方、名称是什么、地位如何,到南宋时叫什么)
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