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第四版平时作业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7:12: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6.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 B )位。 A、5 B、6 C、7 D、8 7.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 D )。 A、广西 B、云南 C、四川 D、贵州 8.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 D )。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9.从( C )年起,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体制。

A、1949 B、1950 C、1953 D、1978 10.下列城市中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避暑之都”称号的城市是( C )。

A、遵义 B、水城 C、贵阳 D、都匀 三、多项选择题(所列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每题1分,共10分)

1.贵州省主要的气候灾害有下列中的( ABCD )。 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 2.贵州土壤的耕作条件具有以下特点( AB

CD )。

A、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 B、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

C、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D、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3.贵州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下列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AC )。

A、珙桐 B、桫椤 C、银杉 D、扇蕨

4.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属于珍稀名贵药用植物的下列有(ABD )。

A、珠子参 B、三尖杉 C、何首乌 D、冬虫夏草

5.下列矿产中,贵州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 ABC )。 A、重晶石 B、铝土矿 C、磷矿 D、黄金 6.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种文化类型是( ABD )。 A、北京周口店 B、山西西候度 C、盘县的大洞遗址 D、贵州黔西观音洞 7.本世纪中叶,贵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争,主要有(ABC )。

A、青岩教案 B、遵义教案 C、开州教案 D、安庆教案

8.下列属于中国工农红军在贵州活动的历史纪念胜地是( ABD )。

A、黎平会议会址 B、遵义会议会址 C、息烽集中营旧址 D、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 9.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下列有(ABD )。

A、 梵净山 B、赤水桫椤 C、百里杜鹃 D、威宁草海

10.20世纪90年代,贵州实施“三大战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体是指( ABD )。

A、科教兴黔战略 B、开放带动战略 C、计划生育战略 D、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问答题(共50分)

1、贵州具有悠久的开发历史,为什么在全国长期处于落后地位?(10分)

答:贵州具有悠久的开发历史,但在全国长期处于落后地位,其主要原因是贵州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由于封闭,贵州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不到有效开放利用,长期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不能转换为商品,因此也就不能形成现实的社会财富。这就是贵州真正落后的原因。 2、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0分) 答: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原因有两个:1)、在

明代,贵州建立了行省,使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2)在明代,贵州大规模推行屯田,加快了贵州的开放,使贵州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3、试从贵州的自然旅游资源特点说明成为令人神往的理想旅游观光胜地。(15分)

答:贵州的自然旅游资源有“五多”的特点。 A、

多。大娄山耸立、梵净山雄奇、石林数不胜数??

B、 瀑布与峡谷景观多儿壮丽。其中黄果树瀑布是中国第一大瀑布,列入了世界吉尼斯记录?? C、 D、

洞穴多、数量大、洞景美。 森林美景多。 山奇石秀,山石景观

E、 河湖、泉水景观多,水质好,景色美。

这些自然景观如宝石,五光十色,是自然旅游的宝贵资源,再加上红军长征文化、民族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等等,使贵州成为令人神往的理想旅游观光胜地。

4、试述“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5分) 答:“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三线建设”改变

了贵州的产业结构:经过“三线建设”,在贵州建成了航天、航空、电子三大国防技工业基地,形成了煤电结合、水火电互济的能源工业体系和以有色金属、冶金、化工、建筑材料为主的原材料工业基础,使贵州的工业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三线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贵州的交通通信条件:在交通运输方面,在1959年初黔桂铁路全线通车的基础上,川黔、贵昆、湘黔3条铁路干线和一些省内支线、厂矿专用线相继建成通车,4条铁路干线在贵阳成十字形交汇;在邮电通信方面,建成了一级干线微波通信系统,开通了贵阳至铜仁、兴义的12路载波长途电话。3)“三线建设”改变了贵州生产力布局:“三线建设”以贵阳为中心沿铁路干线展开,逐步形成了六盘水、遵义、安顺、都匀、凯里等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和若干工矿集镇,从而加速了贵州城镇化进程。4)“三线建设”极大地增强了贵州的科技实力:由于一部分科研单位、教学单位和一大批工业企业迁入贵州,给贵州带来了大批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较为先进的科研、生产设备,使贵州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第二次平时作业 (第四、五章)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30分)

1.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城镇人口为1174.81万人,占总人口的(33.81% )%,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49.68%的平均水平,说明贵州的工业化程度不高,城镇化进程任重道远。

2. 贵州民族的居住特点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