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营销案例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23:08: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国产电影营销案例研究

电影的营销推广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问,即便在电影市场化运作已经80年的美国,也无法完全掌握电影的营销规律。在电影的营销推广中,可以说没有一个普适的规律和法则,能够让多数影片效仿并获得成功。比如人们总结《英雄》的成功方法是大名明星、大投入、大炒作,可是美国大片《特洛伊》同样符合上述条件,明星的名气更大,投资更多,宣传力度更强,可是却票房惨败!而一部没有任何明星,投资规模只有200万的国产片《暖春》,却赢得1500万的国内票房。同样,一部由名不见经传的导演霍建起执导的低成本影片《那人那山那狗》,在中国国内毫无票房,可拿到日本却获得数千万的票房收益。电影市场的荣辱兴衰、沉浮离合似乎难以为人们所操控,电影就像一只飘忽不定的精灵,让人难以捉摸。 本文旨在几个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总结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成功经验和营销规律。但是电影不同于批量生产的日用品,每一部电影都是不同的,所以针对电影的营销只能是机动灵活、因地制宜、因片而异。电影的营销推广是一件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工作,照搬照抄别人的成功模式是行不通的。 1 低成本国产片营销新模式 案例:《暖春》 “低成本”国产片通常是指投资在200万以下的国产电影。低成本国产电影在每年全国的电影生产总量中都会占到多数。比如2004年,国产片产量继续大幅度增长,从2003年的140余部猛增到210多部。全国电影票房收入如年初所预期的那样突破了15亿元,国产片略微超过进口片。《十面埋伏》、《天下无贼》、《新警察故事》、《功夫》等单片的票房都超过本年度在国内上映的全部或多数进口大片。但是和往年一样,真正有显著票房成绩的影片少之又少。在8亿元左右的国产片票房中,仅《十面埋伏》一部影片就占走了的20%,为1.5亿元。而其他的国产片票房份额则被《可

欢迎共阅

可西里》、《2046》、《天下无贼》、《功夫》等少数几部影片所垄断。大部分影片根本无法进入院线,更谈不上什么票房,而这些无法进入院线的影片绝大多数都是低成

本制作。

许多低成本国产片的制片商在投资初始就没有考虑票房,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影片上院线基本是不可能的。影片制作完成后,制片商们只是按照惯用模式收回投资,通过出售音像版权、电视播出版权、海外版权卖、通信内容运营商、武警总政、飞行器等,东拼西凑的收回投资,也不指望能挣多少,只要不赔钱就行。 低成本国产片虽然无法进入院线公映,但每年仍然有大量的此类影片被制作出来,自然有其生存之道。低成本影片虽然不能像大片一样获得高额利润,但赢利渠道相对稳定,投入的成本基本都能收回,而且每部片子都能少挣一些。其特有的生存模式纷纷被众多的小型制片单位所采纳,产量占到国产片年产量的多数。 2004年,一家地方性的制片单位——山西电影制片厂——却因为《暖春》这部小成本的国产片而声名鹊起,更重要的是《暖春》打破了常规,它的票房成功为低成本国产片的发行探索出一条新路,为低成本国产片的发行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有益经验。

政府启动,立足本地 《暖春》由山西电影制片厂出品,农村题材,导演是新人乌兰塔娜,投资额只有200万。按照国产电影的行情和发行的惯常思维,农村题材本就是市场的大忌,而且全片没有任何明星,可以说这是一部没有任何招牌和卖点的影片。再加上不可能投入大量的宣传经费,所以进入主流院线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经过发行放的努力,《暖春》成功了,它共卖出拷贝360多个,票房收入达到1500多万。对于这样一部国产

片来讲,可以说是个奇迹。

这部低成本影片不可能一开始就进入主流院线市场。根据影片本身的特点,发行方进行了准确的市场定位,并制定了“以点带面”,星火燎原式的推广策略。将影片定

欢迎共阅

在地市级及地市级以下的市场,即所谓的二级市场,从小范围开始放映。首先是从山西省内开始进行推广宣传,为了做好山西这个点的市场,发行方还善于整合既有资源为影片的营销推广助力。发行方一方面借助政府的力量,在太原举办新闻发布会、首映式,通过省委宣传部联合团委、教委等部门联合下达组织观看的文件,并组织连续的新闻报道;同时在电影公映前,专门组织各市文明办主任、电影公司领导、各厂矿领导、学校校长等免费观影,并事先声明,满意了再订购集体票。这些既有资源都是免费的,对于一部缺少宣传经费的低成本国产片来说,对这些既有资源的整合利用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 当然,影片自身的品质是市场成功的前提。《暖春》虽然是一部低成本国产片,但影片品质非常好,故事情节和演员表演都非常朴实感人,这是《暖春》能够成功的内因。一切的营销手段都是将观众吸引进电影院,而能否在观众中产生良好的口碑从而产生长线的收益,就要靠影片本身的品质。 经过一番努力的启动,发行方的市场路子走顺了,加之影片本身具有的感人力量,《暖春》在山西共用了16个拷贝,一个月内票房收入150万,取得轰动的市场效应。

广泛撒网,以点带面 山西小范围的成功给《暖春》带来了良好的口碑,也使发行方和放映方对自己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更有信心。发行方一方面抓住影片所取得成绩进行宣传,一方面将发行范围在其他省份的二级市场继续扩大。主流院线挤不进去,发行方直接奔赴各地市市场的影院,一个省一个省的跑,每个省找一个点,力图把口碑打出去,以

此来吸引全省的注意。

在乌鲁木齐,该地区影院打出了“不感动、不落泪、不好可以退票”的宣传广告,并获得60万元票房,这使得发行方很受启发,随后在各地发行时都用上了这一方法。宣称“不感动、不落泪、不好可写信到山西厂要求退票,山西厂加倍退款”。之后,

欢迎共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