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37: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研究

作者:周贤群

来源:《商情》2010年第10期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要更新德育方法和手段,转变德育观念等多种工作方法,强调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在未来的社会主义道路和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将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德育

一、更新德育方法和手段,转变大学生德育观念

互联网的发展及普及正经历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社会网络化趋势增强,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实现,社会网络化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数字化”网络世界将是每个人要面对的问题。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德育成为了适应网络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及其包含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德育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必要渠道。思想道德素质在人才成长过程中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互联网的发展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科学技术知识和能力,而且必须具备对现代生活方式的正确选择能力,对现代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适应社会全面进步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个性化生活的创造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是难以测量,难以通过程序化的学习掌握,只有通过德育渠道,才能使他们成为大学生能力结构中的重要因素。大学德育进网络正是大学德育与社会网络化相接轨的需要,实现了大学德育的网络化、现代化、科学化,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作为担负为国家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高等学校,应该抓住机遇,按照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去培养人才。 二、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新型网络思想教育队伍

实践证明,迅速建设一支既有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又懂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新型政工队伍,是当前做好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措施和必要措施。依托网络展开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工作者应该具备更高的素质,一方面他们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坚定的政治立场。具体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和精神实质的掌握要达到一定的高度,能够灵活的运用理论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有敏锐的判断力,能够分析在网络中,大学生意识形态的表现和发展趋势,引导上网的学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政治的高度去对待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是这些工作者能熟练的使用网络,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有较高的信息把握能力,能够及时的解决网络中出现的新问题,并且能够用艺术化的手段提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生动性,使得我们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教育责任心、关注心和创新方式,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大学生在网络群体中在行为、言语等方面的动向,从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实施正确快速的判断和分析,并及时地进行引导和把握网络舆论方向,把在网络中出现且正在蔓延甚至造成很大影响的思想意识问题控制在有限范围之内和萌芽状态,从而防止制止某些有害的思想渗透扩散、以及过激的行为产生于网络和现实之中。 同时,大量扩充引进网络正面的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和生活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在虚拟群体中通过启发、造势等多种方式使正面积极的内容成为主流思想,以先进的文化充实于虚拟群体之中,使大学生形成蓬勃正确的主流思想认识。

三、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高等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大力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与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网和河北省德育网形成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大网络,占领网络宣传的制高点,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专题网站要向大学生宣扬党的基本理论、纲领、路线和经验;以道德意识为基础,进行公民道德思想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要指南,开展民族精神弘扬教育;以理想和信念的教育为核心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加强素质水平教育。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的维护与更新,建好思想政治教育资料库,开辟专栏及时就一些重要时事和热点问题给予关注、释疑解惑。

四、主动抓好校园网络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掌握网络舆情动态

要充分开发校园网站的服务功能,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开设校园网BBS、网络论坛、虚拟社区,为师生交流思想提供平台。同时了解大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要增强校园网的思想性和趣味性,引导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网上休闲娱乐。增强校园网在大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把校园网建设成为大学生的精神课堂和心灵家园。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团组织和高校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主动工作、加强研究、正面引导,形成统一协调、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网上舆情收集反馈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团组织等部门要高度重视校园网舆情研究,严格分析舆情的产生因素和发展状态以及对大学生思想所产生的影响,牢牢及时地把握校园网整体舆情动态,要做到要密切关注、敏锐捕捉、迅速处理具有苗头性、倾向性、蔓延性的舆情问题。 五、营造先进的大学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是一种不分国界、不分地区、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文化,是以数字化的信息发送和接受为表现形式的具有虚拟性质的文化,他具有传播迅速、内容丰富、影响广泛、掌控率低、参与平等和服务个性化等特征。要充分整合学校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种传媒方式,大力丰富、形成网上正面强势舆论宣传内容。高校要将组建一支政治上可靠、理论水平强,知识面丰富、熟悉网络与网民语言和交流特点的网上评论员队伍作为发展的需要,可以围绕热点主动撰写帖子,吸引学生的跟帖,有效形成并引导网上的正面舆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网络文化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网络文化作为高科技的产物、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它所汇集的世界各国的科研成果,不仅有助于人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鉴赏能力,而且还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为改革开放、振兴中华服务,并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当然,网络文化也有消极的影响:互联网的发明使其成为信息的汪洋大海,浩如烟海的信息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信息使我们在获取有益信息的同时,也得到大量的有害信息。因此,加强网络文化的先进性建设,是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环境的紧迫任务。

作者介绍:周贤群,女,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职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