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老人袁枚的《蝇头细楷》泥金扇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7:17: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随园老人袁枚的《蝇头细楷》泥金扇片

◆于建华(河南 漯阳)

【摘 要】前几年袁枚的《随园诗话》真真是热销了一阵子,国营的新华书店和私人书铺架上都在显著位置摆着此书,就连以卖盗版书取利的地摊上,这《随园诗话》也竟同有市俗味的《厚黑学》和低级趣味的《废都》堆放在一块儿热销。《随园诗话》的热销,大致有两点因素:一是封面上赫然大字:\毛泽东出巡必带的书\再是封面勒口简介文字有\艳事过多\四字,曰:\《随园诗话》是清代大 【期刊名称】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卷),期】2011(000)003 【总页数】2

【关键词】袁枚;随园诗话;扇片;毛泽东;蝇头;性灵说;拍卖行;书法;老人;新华书店 前几年袁枚的《随园诗话》真真是热销了一阵子,国营的新华书店和私人书铺架上都在显著位置摆着此书,就连以卖盗版书取利的地摊上,这《随园诗话》也竟同有市俗味的《厚黑学》和低级趣味的《废都》堆放在一块儿热销。《随园诗话》的热销,大致有两点因素:一是封面上赫然大字:“毛泽东出巡必带的书”;再是封面勒口简介文字有“艳事过多”四字,曰:“《随园诗话》是清代大文学家袁枚的代表作,此书由作者自己刻版印行,随编随刻,随刻随补,共26卷。此书洛阳纸贵,影响颇大,钱钟书《谈艺录》称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已非一日。自来诗话,无可伦比’。”

“毛泽东对此书非常喜欢,经常把此书放在他的床头。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每次外出视察所带的书籍都是从卧床边堆放的书籍中挑选,《随园诗话》则是他老人家必带的书……”

“《随园诗话》多记述古今文坛掌故和文人轶事,品评古今诗人及诗作,集中地阐发袁氏‘性灵说’主张,主要价值在于表达了作者真知灼识的文学见解。然书中记趣事、艳事过多,清人梁章钜《退庵随笔》对此书有所批评。近人郭沫若《读〈随园诗话〉札记》对此书几乎全部否定,所以说此书是一部古今争议颇大的书。”

《随园诗话》洋洋数十万字,加上白话注释大概有一百二三十万字,厚厚三大册,我未能通读,只是随意翻了几翻,的确是阐述了作者的“性灵说”,反对泥古不化,但仍以闲情逸趣为多,所以文笔流畅,读起来有清悠感。作者袁枚,生于1716年,卒于1798年。《辞海》(缩印本,1989年版)云:“(袁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进士,曾任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侨居江宁,筑园林于小仓山,号随园。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创性灵说。对儒家‘诗教’表示不满。多数诗篇抒发闲情逸致。部分作品对汉儒和程朱理学进行抨击,并宣称‘《六经》尽糟粕’(《偶然作》)。又能文,所作书信颇具特色,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子不语》等。”叶衍兰、叶恭绰爷孙俩编著的《清代学者象传》(上)册中,收有袁枚的画像两帧(一般都是每人收一帧),一帧是持书胸前,一帧持花胸前,都为立像。简介文字云:“……甫四十,绝意仕宦,得随织造园于江宁城西,抒而充之,更名随园。布置亭台,点缀花木,诡丽奇巧,不可名状。四方名士至江南者,必造随园。文燕诗歌,无闻朝夕,远近以诗文质者,户外屡常满。一时闺秀,竟拜门墙,至二十余人。先生作《湖楼请业图》长卷,貌诸闺秀于中,名流争相题咏。时出邀游,凡东南山水佳处,足迹皆满,所至之处,才人倒屐争迎,其瑰奇幽邈一发。于文章著作,以骈文为最工,诗文皆专写性情,无不达之意。主持坛坫数十年,世谓

古今来极山水林泉之乐,享文字之名未有如先生者也。先生长身鹤立,性通脱,爱才若渴,汲引后进,惟恐不及。一篇之善,一句之工,称誉之不绝于口。大江南北,望之如山斗焉。事母至孝,友好姊弟,母年九十四乃终。迎养寡姊,年至九十,妻亦白发齐眉。有三妹,皆能诗。一家之中,怡怡如也。卒年八十有二,所著有随园廿八种行于世。”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收有袁枚的辞条,云:“不以书名而船山(张问陶)盛称其书,以为雅淡如幽花,秀逸如美士。一点着纸,便有风趣,其妙其神骨间。尝为船山写一诗一册。偶写墨梅,亦超群迈古,韵出天然。”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的《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一册中,记载袁枚的书迹四种,分别是“1755年冬,在黄慎(扬州八怪之一)所作《丁有煜小照图卷》上题跋,同题的还有郑板桥;1788年冬《行书诗文卷》(故宫博物院藏);1795年冬,在陈嵩(肖生)作《墨梅图卷》上题辞,同题的还有纪昀(晓岚);1797年3月,袁枚书《行书自作诗三首》(藏于浙江省博物馆)”。遗憾的是,以上两种工具书上只有文字记载,而无书迹图片,故难饱眼福,终觉不过瘾,于是开始留意其书迹。有次在艺友牧青兄处,随手翻阅由赵朴初题签的《中国扇面书画集锦》八开豪华巨册(1992年4月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至第九十面突然眼睛一亮,竟是袁枚的小楷折扇。书法风姿出尘,端凝清远,颇有赵孟小楷《汉汲黯传》清劲秀逸的风貌,又直取钟、王,有魏晋之风。我一向不太喜爱小楷书法,但自从看过袁枚的小楷后,片面的观点也不能不改变了。人们往往总是这样,对所爱之物,总是盘算着想弄到手。这当然也指我,于是我开始留意觅袁枚的书法了。这之后,我在百尺楼取回两本拍卖行的图录,一册是上海工美拍卖行的,一册是南京艺兰斋拍卖行的,都是秋季大拍的图册。前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