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8:24: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系统整理学过的图形,沟通各种图形之间的联系,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构建各种图形之间关系的网络。
2、复习所学的各种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特征,总结探索图形特征的方法,巩固所学的识图、画图等技能。 3、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各图形知识点间的联系与区别 2、教学难点:建立知识之间的网络图
三、教学法:演示、归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并交流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你学过的图形,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分类的过程中应注意两点:一是图形与名称结合起来,在整理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图形的名称画出图来。二是通过分类,再次深化学生对图形之间的联系的认识。
结合你熟悉的物体或图形,说说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第一幅图呈现了一个正方形,是从“视图”的角度沟通联系,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面在体上”;
第二幅图呈现的是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一个长方形),是从“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角度沟通联系;
第三幅图呈现的是一个圆锥的截面(一个三角形)是从“截面”的角度沟通联系。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小学阶段学过的几种立体图
85
形,沟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全课总结:学生大胆自由说出本部分内容的要点,可以超出本课范围。
五、作业布置: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学生举例说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有可能只说出平行于垂直,也有可能说成平行、相交、垂直,如果出现这类情况,应及时予以纠正。
(十三)图形与测量
一、教学目标: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
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长度、体积与面积的区别
2、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反思意识
三、教学法:知识归总讲授,独立学习 四、教学过程:
㈠对长度、周长的认识。重点让学生理解何为周长?通过举例来深入说明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和立体图的棱长总和。
1、结合图中的围栏的长度体会长度、周长的认识。 2、也可以利用教室、身边熟悉的实例进行交流。
(体会研究长度、周长意义的必要性,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㈡面积的认识。
1、结合水池的占地大小、草坪的大小等说说对面积的认识。
2、结合自己坐的桌子,来说说你最关心桌子的面,从而体会面积学习的必要性。 3、结合我国的国土面积、耕地面积,来体会面积的意义,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节约意识的教育。 ㈢对体积(容积)的认识
86
1、结合水池中水的多少说说对体积(容积)的认识。 2、结合自己熟悉的实例加以说明。
(在整理和复习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巩固所学知识,能够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㈣填上合适的单位。学生抢答完成,提高课堂气氛。
1、水杯高约15 。2、跳绳长约2 。3、小红的腰围约为60 。 4、一枚邮票的面积约为4 。5、一个人一次能喝约500 的水。 6、牙膏盒的体积约是40 。7、一瓶康师傅水的容积约为500 。 ㈤课堂总结:通过情景图引入建立单位的必要性,充分感受各个单位意义并通过实例来展示给集体。
0.4米=( )厘米 7500毫升=( )升 416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725厘米=( )分米 6.2平方分米=( )平方米 2.8升=( )毫升
3.2平方米=( )平方分米 0.24平方千米=( )平方米 320毫升=( )立方厘米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五、作业布置: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
图形与测量一
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 对长度、周长的认识。 对面积的认识。
对体积(容积)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整理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它们的特征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十四)图形的运动
8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再次体会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2、在操作观察中正确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图形变换知识点
2、教学难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法:演示图形变换过程并总结归纳要点知识,细心观察并及时总结自
己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本节主要是完成教材第78、79页中的“巩固与应用”。下面针对各题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㈠判断图案是不是轴对称
理解轴对称的意义,掌握轴对称的判别方法。前两幅是轴对称图形,后两幅图不是轴对称图形。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折纸等方式确定对称轴。 ㈡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知识画图
只要确定小旗四个主要点平移后位置即可。对于平移的描述强调两要素: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
同样是确定主要点旋转后的位置。旋转要求学生说出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