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17:44: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圆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课件首页)
我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流程这三方面来阐述我的理解和认识。 一、(首先)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圆的认识》这节课选自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圆,知道圆的基本特征及其各部分名称;掌握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大小关系”。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我把冀教版、人教版、苏教版三种版本的教材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从教材内容安排和活动设计上,主导思想是一致的,都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圆的特征的全过程,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应用意识。不同的是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呈现了不同的教学素材,但是殊途同归。 2.教材地位作用
《圆的认识》这节课既是第一单元的初始课,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教学这部分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 3.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的具体要求是: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学生经历探索圆的特征过程,并学习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依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的过程。
(2)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同一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在想象车轮转动、动手操作、讨论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4.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而理解归纳圆的特征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 5.教具准备
在教学前我们还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铅笔;直尺;圆形物品;白纸;剪刀。 二、(第二项)说学情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见过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对圆有所认识。但是,小学生往往把圆形物体的表面看作圆,不知道圆是一条封闭的曲线。由于圆形与圆混淆不清,会有学生对 “圆上”一词认识不清,从而导致对半径、直径两个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三、(第三项)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将采用多媒体课件为主要教学手段,以分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分为四大环节,分别是:创设情境;自主探索;解释应用;总结反思。 第一大环节、创设情境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于是开课我就展示教材中动物汽车设计大赛的情境,提出问题:哪辆车坐上去比较舒服,哪辆车跑起来比较快?学生一定会说车轮是圆形走得快。为什么圆形的车轮跑起来又快又稳呢?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源自他的生活经验,还不能用数学知识来解释。这样的问题充满人文色彩,激发了学生对圆的好奇心同时也调动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后继教学埋下了伏笔。此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周围哪些物品的面是圆形的,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然后直接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寻“圆”的奥秘。
第二大环节、自主探索
新的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放手让学生针对要探究的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求,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引导学生经历了以下的数学学习活动过程:
活动一、画剪圆,折圆 ,分三步进行
第①步:让学生利用自己带来的实物画圆并剪下来。(课件展示)强调圆形和圆的区别,目的是使学生正确理解“圆上”一词的含义是:点在曲线上,为后面学习半径,直径的概念扫清障碍。
第②步:让学生小组合作,将圆形纸片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打开,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亲手操作后,有的发现:圆有无数条对称轴,还有的发现所有的折痕都会相交于一点。我提出“相交的点、和圆内的一些线段叫什么呢?” 有关圆的知识都在课本第2页,(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在用心读课本自学后,学生讲解自己悟懂的知识。实现了以读带想,以读促思,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③步:我让学生在折过的纸片上画出直径、半径、圆心。这时一定会有学生提出:“老师画多少条直径和半径呢?”我顺势提问:“那一个圆会有多少条直径和半径呢?它们有什么关系呢?”从而顺利进入
活动二、探究同一个圆的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 学生为了验证各自的想法,有的先在纸片折过的基础上继续折下去,有的在纸片上用铅笔继续画下去,验证了半径、直径有无数条的特征。然后再通过用尺子量、对折比等方法得出“在同圆或等圆中,
直径是半径的2倍或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1\\2的结论。”开放性问题的探究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最后我让学生讨论:“圆形和以前所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有什么不同呢?”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得知,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有边有角,而圆既没有棱又没有角,最后总结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而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第三大环节、解释应用,巩固训练,在练习的设计上分为三个层次。 1.基础练习,让学生判断图中哪些是半径?哪些是直径?哪些不是,为什么?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对圆的各部分名称的理解。
2.巩固练习,分别量出右面圆内几条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利用新知解决问题,初步获得解决问题后的愉悦,同时又感受到直径在圆中的奥秘。
3.拓展练习,出示了这样一个情景,“你注意过吗?下水道的井盖都是圆形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交流时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第四大环节、总结反思
1、你学到了什么?(帮助学生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
2、谁能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吗?(既回应课初的疑问,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总而言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坚持做到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在人文的环境中学有所得,究有所获!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给孩子布置的课后个性化作业,我根据下节课学习内容做了教学圆的画法的小视频,让孩子提前回家先自学,再在课堂上交流。这对我也是一个新的尝试!
以上是我的说课过程,恳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