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6 23:59: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商业银行新兴业务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与防范
作者:孔德丽
来源:《西部论丛》2010年第10期
商业银行
2010年7月,农业银行的上市,完成了国有商业银行股改的“收官”之作,标志着中国金融改革和开放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大,我国商业银行也面临着加入WTO后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随着外资银行的大量涌入以及本土金融机构的不断崛起,传统的存贷业务已不适合现代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金融产品多元化的需求也促使商业银行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发展新兴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完善盈利结构、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应对挑战、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商机和应对措施。但受政策滞后、监管缺位、内部控制不足等因素影响,新业务给银行带来可观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操作风险,其中以柜面操作风险尤为显著。
新兴业务柜面操作风险的特点
与其他操作风险相比,新兴业务银行柜面操作风险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新颖性。新兴业务是商业银行根据自身市场定位。研究开发并向市场推介的新产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如:资金业务中的期权、期货、远期、掉期、互换以及对上述产品的衍生产品;结算业务中的网上银行、“结算通”、“E票通”、电子验印、支付密码器、对公通存通兑等;账户管理中的资金归集、第三方账户托管、透支账户等;国际结算业务中的票据保付、船舶保理、短期出口信用保险项下买断、“证票通”、“融税通”、“融货通”、“融链通”等。这些业务是商业银行根据客户需求,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后推出的新产品,而由此引发的柜面操作风险与产品特性一样,具有显著的新颖性;二是多样性。新兴业务柜面操作风险的形成有的是由于内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所造成的,有的是由于柜员风险意识和能力不足所造成的,有的则是内部人员或内外勾结作案,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另外,不同新业务本身的差异性也造成了操作风险的多样性;三是破坏性。新兴业务柜面操作风险涉及的种类多样,覆盖面广,加上近年来银行柜面风险所引发的案件层出不穷,涉案的金额也越来越大,给社会、金融行业、柜员及客户均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或损失。与信贷风险、政策风险等其他风险相比,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对较低,但带来的影响却很深远,对外造成的社会影响较为恶劣,尤其对商业银行的品牌形象损毁巨大。四是不可预知性。由于业务品种新,涉及人员多,流程多、业务量大,不同业务操作的差异性大等原因,造成银行柜面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具有很大的不可预知性;五是风险的可控性。尽管柜面业务风险无法消除,但并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完全无法预知和控制。从银行柜面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无论是主体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还是柜面业务的主观依赖性,都可以通过制度设计、机制建设进行有效管理,使之限定在可接受的幅度内。
产生新兴业务柜面操作风险的原因
(一)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目前部分商业银行为了抢占市场,都是先研发产品,后出台管理办法和控制要求,造成柜员实际操作中缺乏制度规范和方法指引,因制度缺位而引发柜面操作风险;二是制度本身存在缺陷。一般而言,案件事故的发生,常伴随着违规操作和有章不循。然而,一些银行在分析有章不循的原因时,通常归咎于基层管理人员及柜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上级行的监督管理不到位,较少关注规章制度本身的合理性。新业务的推出,不是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的问题,是由多个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制度的制定往往造成政出多门,规章制度互不衔接甚至相互矛盾,造成基层执行混乱;其次统一性和灵活性处理不当,制度规定过于笼统空洞和部分条款过于僵化,不能很好地指导业务实践;再次制度与实际操作脱节,不符合业务办理的客观规律,甚至基层根本不具备部分规定的实施条件;最后规章制度过于庞杂,修改频繁,缺乏稳定性,造成基层理解和掌握的困难;三是新产品本身的新颖性特征致使这些产品本身具有哪些柜面操作风险缺乏实践验证,市场部门、营销部门更多注重的是产品的研发和营销,而对产品的核算、具体业务处理等柜面操作行为则关注很少,柜面人员培训学习机会有限,因知识缺乏而产生操作风险;四是人员不足。基层机构因人员不足多有兼职多岗和混岗操作的现象,自然存在柜面操作风险;五是系统设计缺陷。随着新业务发展,新制度的实施,系统不能随时联动更新,系统与制度的契合度不够。柜面风险事项机控、技控水平低,影响了业务处理效率和风险识别控制;六是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业在开户资料审核、客户身份识别、印鉴审核、账户核对乃至业务监测、监督检查等方面,还较多依赖手工。相关业务系统尚不完备、现代管理工具和先进技术没有充分运用,严重制约了业务处理的效率和风险控制效果的提高;七是柜员参与风险控制力度不足。柜面业务办理的主体是银行柜员,柜员对控制风险的态度、能力、经验、手段和条件就直接关系到最终效果。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四无”现象,即由产品规章和管理制度繁多和柜员流动过快,导致对内控知识和技能不足的“无知”现象;由关心不足、奖少罚多或只罚不奖等导致内控动力不足的“无心”现象;由业务繁重、身心疲劳、工作超时、负荷超量等导致的“无时”现象;由手段落后、工具欠缺、系统缺陷等导致的“无力”现象;八是柜面业务风险的客观性决定了风险存在的必然性。银行与客户间、银行内部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等利益关系的不一致,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柜员业务处理的主观依赖性是柜面业务风险的产生重要根源,只要这些因素不能消除,柜面业务风险就必然存在。
(二)主观因素。一是风险意识淡薄。柜员没有养成合规操作理念、忽视制度约束,管理者对风险文化培育不够,银行风险文化没有成型;二是业务素质不高。柜员自身业务素质不能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应新业务变化,对新业务的学习和培训不够,加之新兴业务专业性强,产品设计与传统业务相比更为复杂,导致部分员工操作起来力不从心,风险识别和预防能力下降;三是责任意识不强。表现为玩忽职守、随意操作,柜面管理人员对柜员管理不严,柜员违规、违章操作;四是侥幸心理作祟。柜员如有侥幸心理,就会在操作时逐渐进行不合理的简化操作,从而滋生越来越多的操作风险。
防范银行新兴业务柜面操作风险的措施
防范柜面操作风险的重点,是全力构建全员合规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强化业务培训与监督整改,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一)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流程制度是规范银行的业务操作和管理活动的具体指南,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流程制度不仅要关注理论先进性,要与执行的客观环境相适应,与基层的风险控制实践相吻合。从规章制度的制定看,要强调对基层员工意见的听取和采纳,对部分操作性强的规章应探索“自下而上”的制订过程,体现员工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炼。规章制度要“精”,要“管用”,要对现有规章制度大幅度清理整合,使之更为科学合理,并保持必要的稳定。
(二)培育风险理念。在银监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框架下,把操作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基础工作纳入操作风险文化建设规划。同时,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理念推广,开展操作风险识别、分析、度量和控制培训,提高全员操作风险意识。而在思想认识上,则要引导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倡导诚信经营、合规经营、稳健经营,树立“控制风险也是创造效益”的意识,推进内部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建设。
(三)完善操作风险内控体系。再造柜面交易操作风险控制流程,完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系统,实现全程均衡管理。建立严密分级授权体系、机构和岗位操作风险评价机制,对不同业务进行不同层次的业务授权,确保内控涵盖内部治理和经营活动的各个层级和各个环节。及时做好制度梳理工作,增强制度的有效性。要加强创新业务和产品的风险管理,配套制定较为完善的制度和操作规程,有效评估和防范新业务和新产品的风险。
(四)加强员工管理。建立操作风险内控激励机制,实现责任与激励的平衡,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新业务培训,针对制度、业务、流程特点开展培训,保证柜员熟悉新兴业务的制度要求、业务操作和风险要点。加强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教育,加强与员工的交流沟通,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加强与员工的交流沟通,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通过定期对员工行为排查,达到了解员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