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32: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结构性维度:描述组织的内部特征状态的参数。

2. 决策树:是用二叉树形图来表示处理逻辑的一种工具。用树状图来描述各种方案在不同情况下的收益,据此计算每种

方案的期望收益从而做出决策的方法,对分析多阶段的管理决策问题极为有用。

3. 网络计划法:对于任何一项生产制造、科学实验、工程实施、军事作战等活动,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空间与资

源(人力、物力、财力),都必须编制一个科学的工作织计划来有效地组织、调度与控制该项活动的进程,以实现最佳的效应和效益。而这种为编制科学的组织计划的有效方法统称为网络计划法。

4. 前馈控制:是发生在行动之前的控制行为,主要是以事先识别和预防偏差为主,有时也成为预先控制。 5. 企业文化:或称为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现象。 6. 关联性维度:反映整个组织特征状态的参数。

7. 矩阵结构组织:是一种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同按产品,服务或工程项目划分的部门结合起来的组织形式。

8. 管理方格图:是一张纵轴和横轴各9等分的方格图,纵轴表示企业领导者对人的关心程度,横轴表示企业领导者对业

绩的关心程度。

9. 反馈控制:是行为执行后的评价活动,其控制重心放在组织的产出结果上,由其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又称事后

控制。

10. 决策方式:描述组织的内部特征状态的参数。

11. 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把人的一切行为都看成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经济利益,工作就是为了获得报酬。 12. 影响力: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从而使人们情愿地,真心地为实现组织或群体的目标

而努力。

13. 权力:所谓权力,是指一个人主动影响他人行为的潜在能力。

14. 管理幅度:又称管理宽度,是指在一个组织结构中,管理人员所能直接管理或控制的部属数目。

15. 网络结构:是一种“外部化”的组织结构,它只有很小的中心组织,并依靠其他组织以合同为基础进行制造、销售等

等业务。

组织:静态定义:一个系统形成的体现分工和协作关系的框架,即组织结构。动态定义:管理的一项职能,进行组织结构设计、再设计(组织变革)、人员配备工作

二、多选题

1.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包括( ABE ) A.科学管理理论 B.一般管理理论 E.管理组织理论 2.受管理宽度和组织层次相互关系影响的组织结构是( AC ) A.直式结构 C.扁平结构 3.布莱克和穆顿把管理中领导者的行为概括为( CE ) C.对人的关心 E.对生产的关心 4.属于传统的控制方法有哪些?A、视察 B、报告 C、统计资料

5.期望价值理论认为,要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必须处理好的关系是什么? B、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C、个人努力与绩效的关系E、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三、简答题

1. 简述不确定性决策的方法?

答: 1)小中取大法(悲观法则)就是对未来持悲观的看法,认为未来会出现最差的自然状态,因此不论采取哪种方案,都只能获取方案的最小收益。2)大中取大法(乐观法则)就是对未来持乐观的看法,认为未来会出现最好的自然状态,因此不论采取哪种方案。都只能获取方案的最大收益。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最小遗憾法则)就是如何使选定决策方案后可能出现的后悔最小。

2. 简述权变领导理论?

答:领导权变理论主要研究与领导行为有关的情境因素对领导效力的潜在影响。该理论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领导行为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又被称为领导情境理论。 3. 简述双因素理论?

答:双因素理论又称激励保健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提出来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4. 简述管理的本质含义? 答:管理是指人们为了有效实现既定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决策活动。 5. 简述决策的影响因素? 答:1 知识和信息 2 判断与准则 3 决策方式 6. 简述网络性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答:优点:网络型组织结构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实现质的飞跃:一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二是实现了企业全世界范围内供应链与销售环节的整合;三是简化了机构和管理层次,实现了企业充分授权式的管理。 缺点:网络型组织结构需要科技与外部环境的支持。 网络型组织结构的的适用性不强 。 7. 简述管理者的十大角色。

答:1)挂名首脑 2)领导者 3)联络者 4)监控者 5)信息传播者 6)发言人 7)企业家 8)危机处理者 9)资源分配者 10)谈判者 8. 简述领导与管理的关系。

答:(1)从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关系来看,管理者是由组织任命而产生的,产生方式是自上而下的,而领导者则是由于裙体中的某些成员的认同和自愿追随产生的,产生方式是自下而上的;管理者不一定能成为领导者,领导者也不一定能是管理者;有效的管理者必须是领导者。

(2)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的所有资源,而领导的对象仅仅是组织中的部分成员。 (3)管理行为追球的是提高整个组织的运行效率,而领导行为追球的是追随关系。 (4)管理者的领导行为是管理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环节。 9. 简述期望理论?

答:期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期望理论认为,只有当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特定的行动。 10、简述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技能和基本素质。

答: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基本素质:远见卓识、健全的心理、真诚待人

五、论述题

一、请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的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本单位激励方面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项目背景:以岗位为基准的薪酬改革激起员工的不满

S公司是一家研发型中小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销售额年增长率超过80%.为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公司更快、更好地发展,人力资源部根据员工的岗位等级对原有薪酬进行了调整。调整后,大部分员工的工资都有近20%的提升。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薪酬调整后,员工的积极性非但没有提升,相反很多人以投诉、拖延工时等方式表达了对薪酬改革的不满。

问题诊断:对自身的发展阶段和管理主题认识不足

分析结果显示,S公司的人才激励之所以失败,原因在于:第一,S公司处在成长期,业务模式尚不成熟,公司的增长空间取决于人才潜能的发挥程度,人才的贡献与岗位的价值之间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第二,S公司在进行薪酬改革时,采用了普调工资的方式,没有给出加薪的条件和理由;第三,加薪后,S公司没有为员工规划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也没有给出下次薪酬调整的时机和幅度。

解决方案:以公司战略为导向,对人才激励进行系统规划 1.首先不应忽视保健因素,但又不能过分地注重于改善保健因素。 首先,保健因素的具备可以防止员工的不满情绪。 其次,过分使用保健因素激励员工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 2. 要善于把保健因素转化为激励因素。

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是可以转化的。例如职工的工资、奖金,如果同其个人的工作绩效挂钩,就会产生激励作用,变为激励因素。如果两者没有联系,奖金发得再多,也构不成激励。一旦减少或停发,还会造成职工的不满。 3、管理者若想持久而高效地激励职工,必须注重工作本身对职工的激励。

首先,进行工作任务再设计,实行工作丰富化,从而使职工能从工作中感到成就、责任和成长。

其次,应简政放权,实施目标管理,减少过程控制,扩大职工的自主权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最后,对职工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使他们感到自己受重视和信任。

二、 请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的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本单位组织系统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对策,按照思路展开分析和解答

公司存在的问题:公司同事已经对人事总务部失去了信任感. 有什么事情要求他们帮忙的,往往要问一大圈人才能得到回复,而且拜托他们的事情往往要等很久才能得到回复.

问题分析: 问题在于人事总务部门缺乏合理人员分工管理.造成了一个职员要做很多人的工作,久而久之,结果导致什么事情都要延迟很久,毫无效率可言.

四、单选题

1.马克斯·韦伯把对领袖人物的品格,信仰和智慧的崇拜为基础而形成的权威称为( C ) C.超凡权威 2.与正式组织相比较而言,非正式组织在管理系统中主要发挥( D ) D.辅助作用 3.首先提出目标管理概念的学者是美国管理学家( C ) C.杜拉克

4.\职工的工作态度与生产积极性,不仅取决于他们所获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还取决于他们所获得报酬的相对量.\持这一基本观点的是( C ) C.公平理论

5.下列关于维持与创新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A.创新是维持的逻辑延续 6.泰罗倡导的工资制度是( C ) C.差别计件工资制 7.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是( B ) B.一般管理理论 8.下列选项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A) A.库存材料 9.为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而制定的计划是(C ) C.项目计划

10.社会主义国家,一切管理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是( A ) A.国家利益 11.管理者的道德心理,道德意志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 B ) B.管理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