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药物载体系统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18:56: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这类药物载体本身带有肿瘤细胞识别的基因,在药物进入人体后,识别基因自动寻找肿瘤细胞,然后因定不动,进行释药。这类识别基因主要有对肝癌的识别基因。识别基因的制备也是一项新技术,因此,如果有某一肿瘤的识别基因,就可以通过纳米技术制备成纳米药物载体,用于对肿瘤进行识别以便诊断和治疗。如笔者进行的研究就属于这种。

美国Alfret A.,Douglas C.等利用纳米颗粒与病毒基因片段及其他药物结合,构成纳米微球,在动物实验中靶向治疗乳腺肿瘤获得成功。 2、纳米识别蛋白载体

这类药物原理上和识别基因纳米药物载体的一样,识别蛋白具有对特殊肿瘤识别的能力,当带有识别蛋白纳米药物载体进入人体后,识别蛋白自动寻找目标进行定位,用于诊断或载有药物时进行定点释药。例如,可识别前列腺癌的识别蛋白SPA,用于诊断和治疗前列腺癌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3、纳米高分子控释载体

智能高分子控释体系已有人研究,而纳米智能控释系统目的是在定点给药的同时,有定量给药,在材料的选择和药物载体的制备过程中,就已设计好给药的半衰期和药物适应给药的环境因素对载体的影响,使之控制给药浓度和给药时间,这是一种理想的给药体系,具有控制给药地点、时间、浓度的作用,但目前还没有出现。

五、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16]

纳米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有许多,但是,主要的方法有几种。 1 高分子材料对药物的包覆

这类药物载体是先把药物分散,一般是溶解,然后加入高分子进行包覆,缓释给药体系都用这种方法。 2 高分子与药物的嵌段结合

这类方法所用高分子一般为蛋白类,对具有可以和蛋白反应的药物进行嵌段,然后在人体中,载体崩解进行释药。 3 空白质脂体吸附药物

这类药物载体是先制备空白质脂体,然后把药物溶解混入质脂体中,使之吸附得到纳米药物质脂体。

4 药物包覆在质脂体中

一般先把药物分散,然后在药物体系中进行质脂体的制备,质脂体可能是单室或多室,这种方法可层层对药物进行包覆。

六、 结语

纳米生物技术是一门新的交叉学科,为研究、改造生物分子结构和进行医学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维方式,而纳米药物载体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相信纳米药物载体将在人类重大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发挥重大的作用[17]

参考文献

[1] 张启阳.浅谈纳米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5(2):63-64

[2]LuW,iZhangY,TanYZ,etal.Cationicalbumin-conjugatedpegylatednanoparticlesasnoveldrugcarrierforbraindeliv-ery[J].JControlledRelease,2005,107(3):428

[3]梅兴国.生物技术药物制剂-基础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28-235.

[4] 文声. 纳米药物21世纪医学技术的重要方向 技术与市场,2009,16(4):93-94 [5]GuoJX,PingQN,ChenY.LecithinVesicularforTrans-dermalDeliveryofCyclosporinA[J].IntJpharm,2000,(194):201-207

[6]磁性化疗纳米粒治疗大鼠移植性肝癌 龚连生, 张阳德, 周少波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1

[7]用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作为基因载体的研究 向娟娟,朱诗国,吕红斌-癌症, 2001

[8] Alyautdin RN,Tez~.kov EB,Ramge P,e t a 1.signant entry of tubocurarine into the brain of rats by absorption to polysorbate 80-coated paybutylcy an acry late nanoparticles:anin situ brain perfusinn study .Journal Micro cap sules .1998;1 5 l 6 7

[9] Misra G.Siegel RA.New model of drug delivery:long term a utonomou s rhythmic hormone release across a hydrogel me mbrane.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2002;1 8 l 1

[10] Takeuchi H ,Yam moto H ,Kawashima Y.Muco — adhesive nanopar Kc ulate systems for peptide drug delivery.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 ws,2001;47 ( 1)l 3 9

[11] MalamA,Patrick C ,Huguette P, et a1 . Insulin — loaded nanocap sul es for oral a dministration: invitro and in vivo investigation .Drug evelop me Research,2000;4 9:1 0 9

[12] Mladenovska K, Janevik IE,Glavas DD,e ta1 .Biodistribution stud s of BSA loaded gelatinmicrospheres after peroral application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2002 I 2 4 2 l 2 5 1

[13] 温志强等. 脂质体作为抗癌药载体的应用进展,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2009, 18(9):788-792

[14] 程冀等. 脂质体载药方法的研究进展,2009,3(9):60-66

[15]唐春等 DNA识别、生物传感器和基因芯片中的纳米金和银粒子10.3969/j.issn.1004-0676.2005.01.012

[16平其能 纳米药物和纳米载体系统10.3321/j.issn:1003-3734.2002.01.009 [17]钱倩,王伯瑶.纳米药物载体在医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J]. 济宁医学院学报,2006,29(2):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