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网络基础知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1:08: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网络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网络概念 1、定义: (1)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按照网络协议,并将地理上分散的且各自独立的计算机互相连接的集合, 网络协议是有关网络通信双方在通信时所应遵循的一组规则和约定。

简单的说:计算机网络就是通过电缆、电话线或无线通讯将两台以上的计算机互连的集合。

网络组件:服务器、客户机、网络适配器、网络电缆、网络操作系统。

发出请求

用户 客户机 服务器 应用程序

反馈信息 使用资源 提供资源

2、通过计算机网络,用户可以共享资源,如;文档、程序、打印机、调制解调器等。 3、计算机网络功能是:完成(数据处理)与(数据通信)两大功能。 二、协议与层次 1、网络协议:是使计算机能够遵循通信标准。是通信双方对等层次之间必须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2、网络协议分层:为了减少协议设计的复杂性,大多数网络都按层或级的方式来组织,因此,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了OSI参考标准。 三、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 ISO组织将OSI参考模式分为7层

(1) 每一层都完成一个定义明确的功能并

应用层 按协议相互通信。

(2) 每层都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表示层

会话层 (3) 层与层之间通信通过接口来实现。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开放系统

1

四、计算机网络用途

(1)共享打印机、绘图仪等费用较高的外部设备。 (2)通过公共数据库共享各类信息。

(3)向用户提供诸如电子邮件、文件上下载、浏览信息等高级服务。 五、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局域网LAN:地理范围一般在10KM以内,属于一个部门或单位组建的小范围网。 (2)广域网WAN:地理范围一般从几十公里至几万公里,属于一个城市、国家、洲际

网络。

(3)城域网MAN:介于LAN和WAN之间,范围通常覆盖一个城市或地区。 六、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1)物理设备:主计算机、终端、通信处理机(交换机)、通信线路等。 (2)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应用软件

(3)共享资源:计算机硬软资源、网络打印机、软件资源、数据资源等。 第2节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一、基本概念

1、 网络拓扑:将计算机与通信线路结合在一起的总体布局模型。

2、 网络拓扑结构:是指用传输媒体互连各种设备的物理布局(将参与LAN工作的各

种设备用媒体互连在一起有多种方法)。

3、 点对点连接:如果一个网络只连接几台设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它们直接相连在

一起,这种连接方法叫点对点连接。

例如(6个设备需要15条线路。即:n*(n-1)/2)。这种方式只有在涉及地理范围不大,连接设备数很少的情况下适用。

二、目前大多数LAN使用的拓扑结构有三种:

星型拓扑、环型拓扑、总线型拓扑结构。 1、 星型拓扑: 集线器 或称 HUB

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是以太网星型结构。在此结构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是HUB。 特点:1)便于集中控制,因此也带来了易于维护和安全的特点。

2)可扩充为星型树。例如下图所示。每一个HUB与断用户连接,仍为星型,

HUB的级连形成树。

2

HUB

HUB HUB

HUB HUB

HUB的级连数是有限的,不同的厂商有不同的规定。

2、环型结构(在LAN中使用较多)

这种结构中的传输媒体从一个端用户到另一个端用户直到所有的端用户连成环型。

PC1 PCN+1

PC2 PCN 环型网 PC3 PC4

特点:1)每个端用户都和两个相连的端用户相连,但是单方向传输数据,因此有上游端用户和下游端用户之称。

2)每一个端点除与一个环相连外还连接到备用环上。 3、总线型结构:

1)定义:使用同一媒体或电缆连接所有端用户的连接方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