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读后感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6:48: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因为这次作业,我才第一次接触到了《共产党宣言》这部伟大的作品。《共产党宣言》应该是理解共产主义运动和政治理论的必读书,但是读起来并不是很容易,一是涉及较多历史背景,二是其行文习惯和中文还是有较大不同,读完一遍还是不容易有一个整体印象,需要反复读。

《宣言》诞生的年代是资本主义第一次全球化的时代,它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形成、两大阶级的对立,提出了无产阶级消灭私有制、消灭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历史使命。《宣言》最主要的是第一和第二部分。第三和第四部分,由于时代发展,有些已经过于遥远了。正如1872年德文版序言所说的:“《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对《宣言》的理解,要结合其时代背景。

为什么我们在今天仍然拜读《共产党宣言》,为什么时代在变迁但《共产党宣言》仍然是一部伟大不朽的著作。因为在如今,在国际社会风云变迁的时代,《共产党宣言》仍然具有它的时代意义,仍然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步伐,仍然是我们精神殿堂的重要支柱。

随着社会发展,在信息智能化、思想自由化的今日,出现许多我们从前从未想到的新情况,例如金融市场的日趋成熟、福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普选与代议制、第三产业与大众传媒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等。这些变化正是今日“现代性”、“后现代性”等思潮出现的原因。基于此背景,在学术上对马克思主义原著理论的回归与历史发展的实践相比较显得尤为重要。

人很难预测未来,但是我们回溯过去,可以对今日和未来提供借鉴。这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而起草的纲领,正式发表于1848年,当时马克思正步入而立之年,而恩格斯才28岁。当时的确是一个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被我们所熟知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也才刚发生不久。大工业时代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愈来愈频繁的爆发。这时的工人阶级已经提出了政治权利的要,急于寻求组织与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有其社会基础。

作为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第一次完整的系统的论述,《共产党宣言》显然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写的党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工人运动结合的标志。列宁曾说过:“这部著作极其透彻鲜明地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叙述了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叙述了辩证法这一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叙述了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学说”。

纲领性的文字比一般描述性的或抒情性的文字更具力量。这是由它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常被这些文字所感染,充满了革命斗争的激情与冲动,并惊异于这种文字的效用。一种理论在何种程度上才能称为成功呢?是成功的指导了实践并取得了与理论本身相契合的结果么?我们都知道,理论作为一种认识性产物都是包含预见性的,所以有的时候人们会陷入物质和意识的怪圈中,认为理论的指引作用到现实从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事实上,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这正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此作品中延续了其一贯的激情、热忱与批判的态度,即使在文学上亦有很高成就。全文采用递进的手法,在逻辑上层层推进,从阶级斗争的历史到资产阶级所创造的社会,以及这种社会华丽面纱下掩盖的实质,最终得出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与夺权措施。 伴随着残酷的资本的原始积累,19世纪中期的资本主义取得巨大飞跃。就资本主义的产生阶段来说,《宣言》论述到:“从中世纪的农奴中产生了初期的城关市民;从这个市民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进而发展壮大和最终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建立起资产阶级国家。“现代的国家政权不过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委员会罢了。”这句话揭示了早日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构成,反映了当时无产者岌岌可危的社会现实。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没有惠及下层无产阶级,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工人的工作条件不断恶化。虽然马克思试图将其学说建构成像自然科学一样严密的科学,不过在《宣言》中还是表现出对无产阶级强烈的人道主义关怀。甚至可以觉察到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厌恶进而演化为对机器的厌恶。

“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要求他做的只是极其简单,极其单调和极容易学会的操作”。马克思将“劳动的异化”,归结与“劳者不获,获者不劳”资本主义生产制度。其实这种“异化”很大程度上由在生产效率较低大工厂时代的社会分工造成的。即使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国家所有制,只要生产力没有提高,那么必然还是要有社会分工。未来信息化的发展还会使得人类完全退出生产领域,生产力得到较彻底的解放。反观历史上斯大林模式的苏联在初次分配中工人得到的工资依然比较少,生产效率更为低下。总之,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宣言》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回答了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阶级压迫问题。以彻底的暴力革命方式的阶级斗争,试图建立一个理想社会。当时社会两个主要阶级的划分是基本正确的,但是世界历史进程却不尽相同。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导致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标志着自

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结束。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资本主义的自我完善的意义是巨大的,由上个世纪的东德和西德差距可见一斑。福利国家也随之发展起来,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达到顶峰,至今趋于稳定。许多新兴产业发展起来,比如信息产业也是大工业时代所预想不到的。许多的剩余价值也转向第三产业,扩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广大工人阶级大部分也已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产者”,一般都有自己的住房、甚至汽车购买股票等。北欧的一些政党,很大程度上执行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体现了社会主义应有的宽松、自由民主,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完善与发展意义深远。

在今日世界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独树一帜,要努力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来看待,比如理性、民主、自由、关怀…都是普遍的观点。阅读《共产党宣言》是一个令人享受的过程。文字的应用、思想的碰撞以及对马恩强大的理论预见性的钦佩常常激荡左右。正如最后一段写到的: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