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4:08: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特点及政策的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比较复杂,正面临着“双重转型”:第一个转型是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转型;第二个转型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当前,江苏特别是苏南地区正在就此进行重大实践。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势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双重转型:我国经济形势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转型
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表现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基本代表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方向。20XX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所以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向全面通货膨胀。因此,20XX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确定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是“适当的收紧、适当的控制”。
1.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XX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外部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XX年—20XX年我国外贸出口年均增长%,到20XX年第四季度,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下降%。出口的大幅度下降意味着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外需即出口这辆“马车”的拉动力在大幅缩减。这时,如果继续维持原来的政策取向,就会约束国内的投资增长,再加上对国内的消费特别是对买房的需求采取了控制措施,因此就可能导致内需的增长速度也持续下跌,这样就有可能导致“三驾马车”同时减速,有可能使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影响。所以,20XX年第四季度,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决定实施“一揽子”计划。
从宏观经济政策来看,“一揽子”计划包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20XX年相比,政策发生了方向性的改变,即财政政策由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由适度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宏观经济政策方向性的重大调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表现最明显的是在20XX年:20XX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率为-16%,外贸出口总额由20XX年的约14 300亿美元减少到12 016亿美元,净减少20XX多亿美元,按照20XX年的汇率计算,相当于万亿左右的人民币出
口订单损失。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测算,该变化对20XX年GDP增长率的影响是-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其他的政策调整,我国20XX年的GDP增长率会由20XX年的%下降到6%,甚至更低。因为我国原来的经济政策是控制内需的增长速度,在外需大幅下降的时候,如果内需受政策影响也下降,那20XX年的增长就有可能会降低到6%以下,这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非常严重。 2.我国经济增速下降所面临的潜在危机
我国经济一直强调不要过分追求高增长。实际上,从20XX年到目前,我国的增长率从未低于9%:20XX年是%,20XX年达到10%,之后10%以上的增长率一直保持到20XX年,20XX年下降到%,20XX年是%,20XX年是%,20XX年是%,10年内从未下降到9%以下。与高增长相伴随的,是我国的速度型效益,即利润和销售规模紧密相关,销售规模扩大促进利润增长,反之,就可能会出现亏损。我国的销售利润率较低,工业的销售利润率在今年7月份仅有%。原因之一是技术创新较少,主要通过产品的低价竞争实现微利,由技术创新带来的利润增值很少。原因之二是的固定费用比较高,包括退休人员的工资、设备的折旧、医疗费等,特别是国
有在岗人员的工资待遇,不易随生产和销售水平变化波动。这些开支都是固定的,与销售额的变化没有关系,当因为市场订单减少,销售额减少而固定成本不变的时候,就会发生亏损。因此,如果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过多,市场需求明显减少,拿到的订单明显减少,由此导致开工率下降,很多就会进入亏损状态,导致诸多矛盾和问题。
首先是就业问题。最近常见的是“招工难”、“招工贵”,表面上看就业压力已成为过去,实际上在保持员工队伍稳定方面也发生了由量到质的转变。如果发生亏损并不断继续的时候,一般不愿意把过去的盈利不断补充进来,很多会及时撤股。当有微利的时候,往往选择维持生产,保持稳定的职工队伍,因为如果辞退关键岗位上的职工,再招聘新员工进行培养并不容易。当面临短期的困难,未来有希望时,也会稳定职工队伍。但是,如果认为未来前景更差,目前又有亏损压力的时候,就有可能选择退出。一旦退出,裁员量就会增多,失业的问题会很快发生。
据统计,20XX年6月份我国在城乡之间流动的农民工有亿人,我国每年应届大学毕业生600多万,所有这些人都需要就业。如果很多不能吸收职工,还大量辞退职工,此时就业就有较大的压力,可能对基础民生带来很大的冲击。在亿多农民工中,58%是“80后”,和第一代农民工不一样的是,他们对农业不太熟悉,很难像第一代农民工可以很自然地返回农村。但“80后”、“90后”农民工对城市工作生活有较强的依赖性,如果他们长时间在城市找不到工作,基本生存
就面临危机。这些问题不解决,社会稳定会受到冲击。出于谋生的需要,各种边缘化的社会组织有可能泛滥,对社会稳定的威胁非常大。
就业是民生之本。作为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们始终要把就业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加以重视。因此,对于“一揽子”计划,尽管有人认为是反应过度,笔者则认为非常必要。如果经济增长下降到6%以下,后果将很严重。 其次是金融风险。当亏损大量增加的时候,金融风险会陡然扩大。几乎每个都有贷款,离不开银行的支持。当生产经营正常的时候,可以按时还款付息,但当亏损时,销售收入、资金流量大幅度减少,往往不能正常按时还款付息,这些贷款就会成为不良贷款。如果大量亏损,银行将面临很大的金融风险,当贷款不能归还时,存款的支付就面临着危机。银行的高利润包含着风险抵押金,银行和一般生产的利润性质是有区别的,银行一旦出现资不抵债,需要拿资本金、利润来弥补存款户的损失。当亏损面扩张很快的时候,这种金融风险是银行所不能承受的。 再次是财政困难。我国财政是速度型的财政,财政收入的增长和当年GDP的增长紧密相关。我国以间接税为主,针对所得和财产征收的直接税占比很低。财政收入增长主要依赖于名义GDP的增速。通过对近几年数据计算得知,GDP增长率变化1%,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变化%;GDP增长率变化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速可能变化近20个百分点。因此,当经济增长率下降过多时,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会大幅下降。但是,经济不景气时,财政支出刚性往往比较大,因为此时对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家庭、低收入人群的救助会增加,保障基本民生等方面的开支会增加。因此,财政的收支矛盾会陡然加剧。当增长率下降过多时,对于就业、金融风险、财政收入的影响非常大。
3.“一揽子”计划对保持民生和经济稳定的积极贡献
推出“一揽子”计划并不是反应过激。如果没有“一揽子”计划,在20XX年就会出现深度的调整,对转型升级未必有益。有观点认为,要形成倒逼机制,只有危机才能推动升级,淘汰低水平。但当大多数都无法自保、难以维持正常经营的时候,搞技术改造升级、提升创新能力是不可能的。所以,危机不一定非常有利于转型。
“一揽子”计划的效果,最主要表现在内需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20XX年,内需对GDP增长率的贡献是个百分点,20XX年提高到个百分点,因此,尽管20XX年外需向下拉动了个百分点,但GDP增长率仍然达到了%。内需增长的加快首先靠投资,特别是政府投资。20XX年政府的投资比上年度增长%,占到全部投资的28%。从统计上看,主要有三个部分:电力热力投资、道路交通仓储邮电业投资、水利和城市公共设施
管理投资,市政投资属于第三部分。20XX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去掉价格因素,投资的实际增长比上年多了10个百分点以上,使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大幅度提高。当然,还有另外一些措施,比如减税鼓励投资、居民消费等。增值税的改革是从20XX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改革的重点是从生产型转向消费型,最重要的变化是的设备改造投资可以抵扣纳税基数,这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减税措施,而且鼓励进行设备投资,对投资的增长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汽车需求方面,对于升和小于升排量的车,购置税由11%调整到%,刺激了汽车的消费;在楼市中,减免二手房交易的契税……通过减税促进投资获利,促进居民家庭消费增长,拉动内需。
内需的贡献明显提高,有效地抵消外需大幅下降的影响,缓解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态势。20XX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仅比20XX年降低个百分点,从%下降到%。反观美国和欧盟,GDP增长率分别为-%和-%,失业率达到9%以上,较正常年份提高了一倍左右。但在国内居民看来,生产和生活都没有明显感觉到危机的发生,从这个角度看,“一揽子”计划对保持民生和经济的稳定,作出了非常积极的贡献。 4.扩张型宏观经济的代价
对宏观经济转型来说,“一揽子”计划只是一个起点,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因为这种扩张型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有代价的。财政政策的代价,就是政府债务风险迅速扩大。所谓政府的债务风险,就是常说的国债,包括地方政府的债务,都是由政府作为主体来归还。如果这些债务迅速扩大,将加重未来政府所承担的还债压力,有可能导致未来政府在债务方面的重大风险,目前的欧债危机就是这样———欧洲国家的高福利导致财政支出规模过大。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欧洲经济下滑,财政收入大幅度减少,但福利的刚性很强,收支缺口迅速拉大,只能通过发债来维持,但是债务规模太大会导致到期债务还本付息规模不断扩大,加上支出的刚性,使得政府不断扩大发债规模。由于这些国家经济状况很差,财政增收困难,而支出刚性强。因此,对这些国家主权债务的评级持续下调,主权债发行困难日益加大。这必然导致到期债务还本付息困难,导致政府破产危机。
目前,欧债危机靠欧盟建立的补贴制度来缓解,但是“输血”难以持续,因为欧洲自身的造血机制尚有问题,如果不改革高福利制度,恢复其内部的经济增长能力,欧债危机无法彻底解决。所以,我国一定要避免陷入这样的困难状况当中。我国的财政赤字是发行国债的主要原因。20XX年,我国财政赤字是1 000亿元,20XX年增加到9 500亿元,20XX年进一步扩大到10 500亿元。财政赤字的迅速扩大,必然导致国债发行量迅速扩大,进而导致国债余额迅速扩大,政府未来
的偿债风险迅速扩大。
财政赤字的扩大首先和政府开支的扩大相关。20XX年中央财政安排的投资性资金是1 000亿,20XX年增长到5 900亿,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开支的增加。其次是减税,20XX年各项减税措施大约减少财政的税收5 000亿元,因此赤字规模和发债规模必然扩大。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债务,地方政府通过抵押从银行取得大量资金搞项目建设。据国家审计署调查,到20XX年,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是万亿元,而国债余额大概是7万亿元,总量大概为18万亿元,占到名义GDP的比重已经接近40%。
如果连年坚持扩张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政府的债务风险将迅速扩大,这条路是不可持续的。所以从20XX年开始,国家采取措施,及时地扭转由政府投资导致政府债务规模扩大的趋势。20XX年3月,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20XX年安排的财政性投资重点保证在建项目,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实际叫停了政府投资增量。随着政策的调整,20XX年政府投资增长率由%下降到%,20XX年进一步下降到%,我国政府投资经历了一个由扩张到退出的调整,目的就是防止政府债务风险迅速扩大,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政府债务风险的发展。我国的财政赤字在20XX年减少到9 000亿元,按照预算安排今年为8 000亿元。地方政府的债务平台受到了严格的检查,地方政府的债务基本稳定。伴随着政府投资的削减,政府债务风险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另一方面,随着政府
投资的削减,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不断下降,由政府投资形成的订单不断减少,相关的开工率不断下降。因此,这是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风险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原因导致的价格上涨。货币供给量的三个指标是M0、M1、M2。粗略地讲,M0指的是流通当中的现金,M1是在M0的基础上加上活期存款,M2是在M1的基础上加上定期存款。这三个指标所刻画的货币供给量的内容就是现金加存款。事实上,现金和存款增加以后,往往会扩大需求。需求比较大就可能导致价格过快上涨,人们有愿望去买的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有可能过快上涨,如房价、贵金属价格等等,原因就是货币供给量太多,人们的购买能力太强。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首先表现为贷款的大量增长。20XX年新增贷款万亿元,超过当年的财政收入总量。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力地配合了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个项目建设的快速推进。但贷款大量增加之后,导致货币供给量大量增加,因为贷款可以很快地转变为存款和现金。 我国广义货币供给量在20XX年底约为48万亿,到20XX年底增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