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U8标准成本介绍范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18 5:10: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用友ERP-U8标准成本功能介绍

一、 标准成本制度

标准成本制度又称“标准成本会计”。指用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比较,及时记录和分析成本差异、衡量生产工作效率高低的一种成本制度。它是为了克服实际成本计算不能及时提供有效的成本控制信息而制订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标准成本制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基于泰勒的管理过程标准化的思想而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管理会计的发展,标准成本制度在成本预算和控制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发展成为包括标准成本的制定、差异的分析、差异的处理等三个组成部分的完整的成本控制系统,而不单纯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标准成本的含义

标准成本一词准确地讲有两种含义:

一种是指“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它是根据产品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单价计算出来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它又被称为“成本标准”;

另一种含义是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它是根据实际产品产量和成本标准计算出来的,即: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的制定

标准成本的制订,通常从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方面着手进行。直接材料成本包括标准用量和标准单位成本两方面;直接人工成本包括标准用量和工资率两方面(计时工资时);制造费用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都是按标准用量和标准分配率来计算。

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成本,它包括标准用量和标准单位成本两方面。材料标准用量,首先要根据产品的图纸等技术文件进行产品研究,列出所需的各种材料以及可能的代用材料,并要说明这些材料的种类、质量以及库存情况。其次,通过对过去用料经验的记录进行分析,采用其平均值,或最高与最低值的平均数,或最节省的数量,或通过实际测定,或技术分析等数据,科学地制订用量标准。

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人工成本。在制订产品直接人工成本标准时,首先要对产品生产过程加以研究,研究有哪些工艺,有哪些作业或操作、工序等。其次要对企业的工资支付形式、制度进行研究,以便结合实际情况来制订标准。

制造费用可以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这两部分制造费用都按标准用量和标准分配率的乘积计算,标准用量一般都采用工时表示。

上述标准成本的制订,可以通过编制标准成本单来进行。

标准成本的作用

1、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

成本控制的标准有两类:一类是以历史上曾经达到的水平为依据;另一类是以应该发生的成本为依据,如各种标准成本。

2、代替实际成本作为存货计价的依据

由于标准成本中已去除了各种不合理因素,以它为依据,进行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的计价,可使存货计价建立在更加健全的基础上。而以实际成本计价,往往同样实物形态的存货有不同的计价标准,不能反映其真实的价值。

3、作为经营决策的成本信息

由于标准成本代表了成本要素的合理近似值,因而可以作为订价依据,并可作为本量利分析的原始数据资料,以及估算产品未来成本的依据。

4、作为登记账簿的计价标准

使用标准成本来记录材料,在产品和销售账户,可以简化日常的账务处理和报表的编制工作。在标准成本系统中,上述账户按标准成本入账,使账务处理及时简单,减少了许多费用的分配计算。

标准成本差异分析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

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是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该项差异形成的基本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材料价格脱离标准(价差),另一个是材料用量脱离标准(量差)。

材料价格差异是在采购过程中形成的,采购部门未能按标准价格进货的原因主要有:供应厂家价格变动、未按经济采购批量进货、未能及时订货造成的紧急订货、采购时舍近求远使运费和途耗增加、不必要的快速运输方式、违反合同被罚款、承接紧急定货造成额外采购等等。

材料数量差异是在材料耗用过程中形成的,形成的具体原因有:操作疏忽造成废品和废料增加、工人用料不精心、操作技术改进而节省材料、新工人上岗造成多用料、机器或工具不适用造成用料增加等。有时多用料并非生产部门责任,如购入材料质量低劣、规格不符也会使用料超过标准;又如加工艺变更、检验过严也会使数量差异加大。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是指直接人工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它也被区分为“价差”和“量差”两部分。价差是指实际工资率脱离标准工资率,其差额按实际工时计算确定的金额,又称为工资率差异。量差是指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其差额按标准工资率计算确定的金额,又称人工效率差异。

工资率差异形成的原因,包括直接生产工人升级或降级使用、奖励制度未产生实效、工资率调整、加班或使用临时工、出勤率变化等。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形成的原因,包括工作环境不良、工人经验不足、劳动情绪不佳、新工人上岗太多、机器或工具选用不当、设备故障较多、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量太少无法发挥批量节约优势等。

3.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制造费用的差异,是指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与标准变动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它也可以分解为“价差”和“量差”两部分,价差是指变动制造费用的实际小时分配率脱离标准,按实际工时计算的金额,称为耗费差异。量差是指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按标准的小时费用率计算确定的金额,称为费用效率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是部门经理的责任,他们有责任将变动费用控制在弹性预算限额之内。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形成原因与人工效率差异相同。 4.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 (1) 二因素分析法

二因素分析法是将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2) 三因素分析法

三因素分析法是将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分为耗费差异、效率差异和闲置能量差异三部分。耗费差异的计算与二因素分析法相同。不同的是将二因素分析法中的“能量差异”进一步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际工时未达到标准能量而形成的闲置能量差异;另一部分是实际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效率差异。

标准成本的账务处理

为了同时提供标准成本、成本差异和实际成本三项成本资料。标准成本系统的账务处理具有以下特点:

1、“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账户登记标准成本

无论是借方和贷方均登记实际数量的标准成本,其余额亦反映这些资产的标准成本。 2、设置成本差异账户分别记录各种成本差异

在需要登记“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账户时,应将实际成本分离为标准成本和有关的成本差异,标准成本数据记“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账户,而有关的差异分别记入各成本差异账户。

各差异账户借方登记超支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 3、各会计期末对成本差异进行处理

各成本差异账户的累计发生额,反映了本期成本控制的业绩。在月末(或年末)对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有两种:

(1)、 结转本期损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