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全国卷1、2、3全套真题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8:21: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 I 、II 、III卷)及答案

....

I 卷

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A. B. 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C. 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D. 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2. 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

)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①同位素标记的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tRNA

⑤除去了 DNA和 mRNA的细胞裂解液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

②③④C.③④⑤①②④A. D.①③⑤B.

3. 将一株质量为 20g40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

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水、矿质元素和空气A. 光、矿质元素和水B. 水、矿质元素和土壤C. 光、矿质元素和空气D. 4. 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 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

)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B.

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C.

D.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XY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5.宽叶对窄

b 染色体上,含有基因 的花粉不育。下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 )位于 X )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 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 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 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6. 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

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 三个实验组, 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 3h、10h、 23h,得到 a、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 b、c 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资料整理

....

A. 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 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 在培养到 23h 之前, a 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 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 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 型增长阶段

29. ( 12 分)将生长在水分正常土壤中的某植物通过减少浇水进行干旱处理,该植物根细胞

中溶质浓度增大,叶片中的脱落酸()含量增高,叶片气孔开度

减小。回答下列问题。ABA

(1)经干旱处理后,该植物根细胞的吸水能力。_______ ,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与干旱处理前相比,干旱处理后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会________(2

原因是。

(3)有研究表明: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引起的。ABA

请以该种植物的ABA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植株为材料,设计

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ABA

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30. ( 8 分)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 ( 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向的,其原因是

)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 2

。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于 _______ 枢位于 _________。

促进排尿。3)排尿过程中, 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 _________,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

)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分)某果园中存在 A、 B 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 C31. ( 8

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 Y 诱杀 B B 可减轻工合成的性引诱剂

的一条食物链是)果园中包含害虫 A (1。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

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 B 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 A (2)和 。使用性引诱剂的信息属于 Y (3)性引诱剂传递给害虫 B ___________Y 可以诱杀 B 的雄性

降低,从而减轻,导致 _________ _________B 个体,从而破坏种群的的危害。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