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传播学复习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3 8:36: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优点: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传播过程相互连结性和交织性,已初具系统模式的特点。 缺点:忽略了外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以及更为全面的电子模式等的传播模式的解读,而且仍然属于线性传播模式。 3、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优点:

(1)补充了反馈的要素、环节和渠道,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

↑ ↓

(2)拓展了噪声的概念,认为噪声对传播和反馈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发生影响(以前只影响“讯息”) 缺点:

该模式未能超出从过程本身或从过程内部来说明过程的范畴。在德弗勒的模式中,唯一提到的一个外部影响因素是“噪声”,但是,影响传播过程的外部条件和环境因素的全部复杂性,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噪声”概念能说明的。

第五章:人内传与人际传播

1.人类传播的五种类型及其含义

(1)人类传播的五种类型包括: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2)人类传播的含义:人类传播是一个综合的系统,这个系统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传播活动组成的,每种类型的传播同时也是社会传播这个总系统内的一个子系统。 2.人内传播:米德的主我、客我;布鲁默的“自我互动” (1)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在研究人的内省活动时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我可以分解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它通过个人围绕对象事物从事的行为和反应具体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换句话说,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 (2)布鲁默的“自我互动”理论

现代象征互动理论的集大成者布鲁默指出,这种自身的互动——“自我互动”在本质上来说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的内在化,也就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个人头脑中的反映。 (3)内省式思考——人内传播的一种形式

米德认为,内省式思考只有在一个人遇到困难、障碍等新的问题情况,既有的行为方式是否适用难以做出判断之际,才会活跃起来。 3.人际传播:库利的“镜中我”

库利是在1902年出版的《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一书中提出“镜中我”概念的。他认为,“镜中我”也是“社会我”。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2)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第六章 群体传播、组织传播

1、群体传播 1)群体的概念

概念: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特征:1.目标具有共同性。2.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 2)群体的社会功能和意义

社会功能:群体帮助个人完成社会化过程,训练和分配社会角色,形成社会规范和准则,调节和控制个人行为。不仅如此,群体还通过社会分工与协作,将分散的个人力量集结起来,能够完成个人所不能完成的社会工作和事业。 意义:

1.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

2.群体是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 3.群体是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与手段。 3)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 群体传播:

群体的成立、生存和发展需要三个条件:(1)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2)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3)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即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就是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 群体意识:

指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1)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一;(2)群体感情;(3)群体归属意识。

一般来说,信息的流量大,意味着信息覆盖面广,群体成员之间互动和交流频率高,群体意识中的合意基础好。

4)群体规范在群体传播中的作用 群体规范:

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功能:(1)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达成;(2)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3)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

作用:在群体传播中,群体规范主要的作用在于排除偏离性的意见,将群体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以保证群体决策和群体活动效率。 5)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

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 趋同心理: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 2、集合行为及其主要信息的传播形式、特殊传播机制、流言传播

1)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集合行为多以群集、

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

2)主要信息的传播方式:

1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集合行为中的传播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本身的传播,二○

是与此相伴随的情绪或感情的传播。 2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

3)流言传播

流言的定义:是一种通常以口头形式在人们中间流传,涉及人们信念而目前没有可靠证明

标准的一种特殊的陈述或话题。

流言的特点:○1流言总是以“传播真相”的形式出现的,其目的是让人们“确信”或“相

信”所传播的言论或消息是“事实”; ○2流言传播的渠道主要是人际的口头传播;○3流言的内容往往涉及一些特殊的事件或敏感的话题,这些事件或话题容易唤起一般人的重视、关心或兴趣;4流言是一些没有确切证据的信息,或者说至少在其流行期间缺少可靠的证据。 ○

奥尔波特提出的 流言流通量公式:R=I×A(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暧昧

性)

目前考察流言的发生与传播通常采用的公式:

R=I×A×U(流言流通量=与问题的关联度×社会成员的不安感×环境的不确定性)

第七章 大众传播

1、大众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四个代表人物的观点)

大众传播的定义: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大众传播的特点:

其一,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其二,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专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其三,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用传播学术语来说即“受众”。 其四,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其五,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特别是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其六,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1、环境监视功能。在这个意义上,传播对社会起着一种“燎望哨”的作用。 2、社会协调功能。传播正是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赖特的“四功能说”

1、环境监视——大众传播在特定社会的内部和外部收集和传达信息的活动。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警戒外来威胁,二是满足社会的常规性活动(政治、经济、生活)的信息需要。 2、解释与规定—— “解释与规定”的目的是为了向特定方向引导和协调社会成员的行为,其含义与拉斯韦尔的“社会协调”是一致的。

3、社会化功能——现代人的社会化过程既是在家庭、学校等群体中进行的,也是在特定的大众传播环境中进行的。

4、提供娱乐——大众传播中的内容并不都是务实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需要。

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

从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三个方面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