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好“时事点燃作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5:49: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写好“时事点燃作文”

作者:贺小青

来源:《作文通讯·高中版》2012年第05期

时评文是指针对社会与时政发表评论的一种特殊的议论文,在时评文中运用的热点素材称之为时事素材。近年来,时文锐评类素材渐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以致在近年的高考作文题中出现了“时评体”的作文。比如,2011年全国卷“呼唤诚信”,2010年全国Ⅱ卷的“浅阅读”材料、江苏卷的“绿色生活”,2009年天津卷“我说九零后”、江西卷“兽首拍卖”、辽宁卷“名人代言”,2008年四川卷“坚强”等。这类题目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活力、社会参与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忧乐情怀和理想追求。 上面的“活熊取胆”就是典型的时评素材,如何让这一素材最优化呢? 一 以小见大,揭示本质

热点素材的一个场景、一个细节、一个侧面,往往就是能够“小中见大”的题材,因为其中可以包含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

运用热点素材“活熊取胆”时,我们可以以小见大,揭示本质,从人与社会方面去思考,重在对社会伦理的理性思考。比如片段——从社会发展进步看,从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发展看,那种以人类为中心的理念显然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是有悖自然伦理的。活熊取胆这种残虐产业,正是这种人类私欲极度膨胀的表现,应坚决取缔。 二 由此及彼,横向拓展

以小见大,由表及里,从现象看到了本质,认为这则事例反映的是环保问题。但仅就此事件来谈环保问题,显然是单薄而没有说服力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与之相关的同类事例呢?我们可以“由此及彼,横向拓展”,比如电影《阿凡达》,纳美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类对自然无止境的索取形成鲜明对比,潘多拉星球的灵魂树,寄托了对万物生灵和谐共处、平等尊重图景的期待。还如《纳尼亚传奇》,在纳尼亚,动物都会说话。人们平日里见到动物,还得礼让三分。

三 纵向延伸,探究原因

为什么我坚决取缔这种“黑熊取胆”行为呢?我们可以“纵向延伸,探究原因”:

1 活熊取胆的行为对黑熊是残忍的。《月亮熊》制作人之一的涂俏披露,活熊取胆不仅残忍,而熊产业简直就是“人间地狱”,不仅有熊胆产业,还延伸出了熊肉、熊掌等整个“熊产品”产业。国内养熊业,已成为一个极其黑暗的产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黑熊同样享有自由生存的权利。任何生命都有权利享受自由的生活,不能被虐待;人类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伤害动物,丧失人性。 四 比较分析,凸显本质

以小见大,追溯因果,针对“黑熊取胆的事件”探讨虽然可以深入,但是材料单薄,还是没有说服力,那么我们还可以运用比较分析法,思考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与之相关的同类事例,通过比较来辨析事物的差异,从而挖掘文章的深度。比较分析可以是性质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是对同一事物两个不同方面的分析,也可以是性质相似的事物的类比分析。 比如正面的事例——

张正祥——保护滇池勇者无敌。30多年来,他把心血都花在了滇池保护上。最多一周,他就会绕滇池一圈,检查滇池的污染情况。绕滇池一周的长度是126公里。至今,张正祥已经绕滇池走了1000多圈。这12万多公里的行走都是为了阻止对滇池的污染和破坏。面对贪婪、愚昧和凶残的困境,他坚持信念,用不屈不挠的斗争证明: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对他而言不是一句空话,他是中国真正的环保大使。

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热点时事,它们粗看起来毫不起眼,细究起来却大有深意。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生活的洞察力和联想力,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一定能走出素材的困境,写出余味无穷的好文章来。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篇出色的同题时文,看看另一种角度的表达是怎样的。 “子非熊”与归真堂的逻辑怪圈 秦明

2月22日,归真堂开放其养熊基地,一百多名来自各地的记者受邀进入熊场,目睹“活熊取胆”全过程。归真堂人员及专家称熊看起来不痛,记者质疑:“你又不是熊,你怎么知道熊不痛!”归真堂董事称:“你又不是熊,你怎么知道熊痛?”

“你又不是熊,你怎么知道熊不痛!”“你又不是熊,你怎么知道熊痛?”记者与归真堂董事的对话,和几千年前庄子与惠子的争辩一模一样:“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这倒像是一个逻辑怪圈,论辩双方都陷入圈子里出不来,而这个怪圈的轴心则是:“子非鱼”、“子非熊”“子非我”,所以就是:谁也不知鱼、谁也不知熊、谁也不知我。然而,有一个问题却是有答案的:鱼之乐否,熊之痛否,谁都不能肯定“子非鱼”“子非熊”;鱼之乐否,熊之痛否,只有它们自己知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虽说争辩双方很难说服对方,似乎是没有正确答案,可在我看来,庄子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过于相信意念,似有“唯心论”之嫌。那么,相比于“唯心”的庄子,归真堂这位董事是大有进步的,他只是说“子非熊”,安知熊之痛?而没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熊之不痛”。

我倒觉得,归真堂董事最终是从这个逻辑怪圈里跳了出来,一句“子非熊,安知熊……”,实际上是在说:熊到底痛还是不痛,他也不知道。

好了,这就搞清楚了,和董事认为的“你又不是熊,怎么知道熊痛”一个道理,归真堂也不是熊,怎么知道熊不痛?那么可以确定:“无痛取胆”是一个谎言。而在无法也不可能确定熊到底痛不痛的情况下,一口咬定“不痛”,显然是出于利益考量,而非科学与良知。

其实,庄子终究没能辩论过惠子:“子非我,安知我”的逻辑如果是成立的,那么“我非子,固不知子”“子固非鱼……子之不知鱼”的逻辑,便是出于一辙;庄子的逻辑有点儿像“以子之矛攻击子之盾”,惠子之辩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而庄子与惠子的智慧,似乎全被归真堂所继承发扬:一直说“熊无痛”,待有人问之“子非熊安知无痛”,其又说“子非熊安知熊之痛”。既有“子矛子盾”之精髓,又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之味道。

归真堂很聪明,对先哲智慧与哲理的领悟也不可谓不深;只是,现在看来,归真堂恰被先哲的智慧与哲理所误,被自己的聪明所害,自己打了自己的耳光。别人不是熊,所以不知道熊痛;它归真堂也不是熊,却知道熊不痛? 点评

这是一篇独特的时评文章,未必能为我们同学所模仿,却颇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灵敏的思路、缜密的思维、风趣的语言是其无法遮掩的亮点。“‘子非熊’与归真堂的逻辑怪图”一题,一针见血,彰显主旨。文中,作者面对归真堂抛出的“你又不是熊,你怎么知道熊痛”的观点,并没有简单地对归真堂的言论表示赞同或反对,而是追根溯源,援引几千年前的“庄子与惠子”之争,破解了这一怪圈的实质——“无痛取胆”是一个谎言。在写法上,文章前半部分对事件进行精要的评析,一针见血,简明扼要,后半部分横向拓展,寻因溯果,又彰显了作者思维的深度。两部分的完美融合,成就了这篇精彩的时评。 (贺小青)